香港如何“带”“路”?(繁体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手中拿着這部沉甸甸的巨著,心中倍加感慨,過去35年,香港經濟經歷了「滄桑巨變」。本書作者就描述了香港本地投行的發展進程。1990年前,曾是本土證券公司稱霸全港的時代;2000年前,英資、美資、日資等國際大資本逐鹿香港,本地券商的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到今天,曾經稱霸香港的英美投行不再一家獨大,如香港股票IPO市場,中資機構已佔到半壁江山。那麼,未來35年「新常態」下的香港本地投行會有怎樣的一幅願景呢?香港本地投行要成為逐鹿全球市場的強者,是否需要先走「一帶一路」,在新興市場上完成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香港到全球網絡的轉型?也許這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目前,內地有一個熱詞,叫「新常態」。它是指內地經濟下一步的發展將實現從速度到品質、從低端到中高端、從汗水驅動到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對外開放,也將從單向開放轉向雙向開放,從出口和引資驅動的「外向型」經濟轉向「一帶一路」和自貿區驅動的「開放型」經濟,從對發達國家開放轉向對新興和發展中國家、轉型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三個方面開放的統籌。其實質是通過高水平開放來推動高標準改革,最終實現高品質發展。

在新常態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之一,就是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代表着「去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情緒。這說明在英國,有一半左右的投票人認為他們的利益因一體化而受損,有一半左右的投票人認為他們的利益因一體化而受益。經濟全球化亦如此,「去全球化」是事實而不是思潮。TPP、TTIP代表着排他性區域化而不再是多邊主義全球化,「歐美重振製造業」所表現出來的內向化傾向,以及「貿易摩擦」、貿易戰、貨幣戰、以鄰為壑,都在推動全球化走向四分五裂。過去5年,全球貿易增長率低於經濟增長率,未來5年也將如此,國際貿易已經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引擎。2015年,中國出口增長率是負值,但在全球市場份額增加了1.5%。其中,加工貿易出口的份額持續大幅下降,而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出口、自貿伙伴的出口、自主品牌的出口、跨境電商的出口卻呈現了繼續增加的勢頭。擴大對外投資帶動商品輸出,推動「一帶一路」開闢新疆域,到跨國公司競爭最薄弱地區完成從舊常態到新常態轉型,正在成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趨勢。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的作用是什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撰文指出,香港已經發展成為中國通向全球以及世界各地通往中國內地的「超級聯繫人」。香港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的中國金融中心,香港是所有國際企業開拓內地市場的「首席知識官」,香港擁有國際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在金融、保險、航運、物流、貿易、法律等方面人才濟濟,擁有許多既熟悉國際市場又了解內地市場的專業人員,香港作為一個成熟而多元化的社會,具備作為「超級聯繫人」的制度優勢和豐富經驗。

「香港優勢」是「一帶一路」建設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怎樣用好香港國際化、法制化、服務化優勢,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亟需要解決好的重要課題。書中作者全面系統地分析了「香港優勢」,如金融、貿易、航運、專業服務和人才、風險管理和國際經驗等,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特殊意義和重要價值。同樣,怎樣適應未來35年國家發展的新常態、新趨勢、新機遇,在新常態下發揮好「香港優勢」,也是香港在新一輪轉型中亟需要解決好的課題。其中,香港的中資企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主動進入東南亞、中亞、南亞、西亞、東歐及歐洲大陸等地佈局,培養專業團隊,拓展當地市場,開展全方位國際合作,將是香港中資企業從周邊、區域進入全球主戰場的必經之路。

本書是我讀過的關於「一帶一路」建設及香港優勢作用的最好的一本書。作者陣容強大,精英薈萃;章節內容豐富,專業性強;對「一帶一路」剖析深刻,見解獨到,是一本高品質、大容量、寬視野的巨著,對香港認識「一帶一路」將大有幫助。工商界人士從中可以把握「一帶一路」所蘊含的巨大商機,學術界從中可以探索「一帶一路」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大格局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社會各界從中可以了解內地和香港未來發展的脈絡和路向。所以,這是一本開卷有益的好書!

張燕生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