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居安思危推動創新科技
“Hi-Tech揩嘢,Low-Tech撈嘢”,這句俗語,已不單是近年香港普羅大眾的口頭禪,也是不少香港商人的信念。他們都認為金融及房地產才是香港經濟的支柱,香港沒有發展高科技的空間,在科技研究、技術及人才等方面更比不上內地及外國。
其實香港不應妄自菲薄,看扁自己,尤其是在資訊科技發展方面。
香港繁榮的金融及房地產商務背後,是以甚麼來推動的?在今日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之下,誰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市場資訊,了解市場的動態,把握先機,在商場中便會無往而不利。資訊科技就是企業成功的關鍵,“Hi-Tech揩嘢”根本不成立。很遺憾,究竟有多少香港商人懂得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又有多少人知道,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資訊科技基建及配套呢?
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IBM)與經濟人情報中心於2007年共同發表的一份評估全球69個經濟體系資訊科技準備度的研究報告,顯示丹麥以8.88分(10分為滿分)壓倒美國(8.85分),獨佔鰲頭。亞洲國家也不弱,在頭二十名內佔了五席,香港在排行榜中以8.72分高據第四位,為亞洲之冠。研究報告利用約一百個不同質與量的指標,對各個經濟體系作全面及整體分析。這些指標分別屬於六大類:
(一)連通性及科技基建:量度體系中個人及商戶使用無線通信網及互聯網的程度,主要集中在網絡、移動電話及個人電腦的滲透率。
(二)商務環境:分析他們的營商氣候,包括經濟條件、政治穩定性、稅制、商業競爭政策、勞動市場、商貿及投資公開性……
(三)社會及文化環境:評估民眾對資訊科技的認識,包括教育水準、互聯網認知、科技企業及創新文化、員工的科技技能……
(四)法律環境評估:體系中傳統法制及網上法律的效率、創業的靈活性、資訊審查度……
(五)政府政策及視野分析:當地政府於社會各階層推動資訊科技的步伐及效率。重點包括政府在資訊科技範疇的投資、電子政務發展、數碼發展策略等等。
(六)用戶及商務採用程度:針對不同電子媒體及設備的應用,包括電子產品及服務的人均消費、電子商務發展進度、公眾在線服務的普及程度等等。
香港在各e-Readiness指標的表現概述
從上表可見,香港表面看來成績驕人,除了第三類外其他指標都排在十名之內。其實香港未來危機的先兆,已在上述研究報告中浮現。第三類的評估,顯示香港只是一個應用而並非創新的基地。換言之,香港的資訊科技發展始終頗為被動。若香港如此持續下去,商務以致整體經濟一定會被緩慢的創新科技發展拖垮。
居安思危,我們應為未來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