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一
炘強兄的最新著作《中國稅務安排技巧》即將出版,要求筆者寫序言,自是欣然應命。
初遇炘強兄,已是1991年間的事。當時筆者是《壹週刊》的副社長,除負責管理財務、人事和市場推廣之外,還兼顧財經新聞組的事情,每星期的財經稿件,都經筆者審閱。
某月某日,總編輯梁天偉轉介一位中年作家來財經組,說是老朋友岑逸飛推薦的。岑逸飛曾任香港文學獎的評審委員,看上了一位參賽者黃炘強的文章,推介他獲得散文獎,後來更介紹他給梁天偉。
初遇這位黃先生,以為他是文藝中年,看來不大能夠適應《壹週刊》的快速節奏和緊張的環境,更何況要他撰寫財經稿件?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炘強兄證明我們錯了。他原來是廣州的會計師,長期從事財務工作,在香港的南洋商業銀行工作期間,他也是助理經濟研究員,對國內財經事務固然有精湛的認識,對香港的市場環境,亦不陌生;此外,依筆者的觀察,他還有一種大陸新移民的堅強奮鬥上進之心,有不忿輸、能拚才會贏的性格;內裏的原因,當然是新移民之中,不少受過國內高等教育,但資格學歷都不被香港特區政府或一般大機構、行號所承認,令他們普遍有懷才不遇的感覺。
這種感覺產生兩種效果。其一是自動放棄,意志消沉,只求兩餐溫飽;其二是刺激之下,鬥志特別昂揚,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堅持下去,始終有出頭的一天。這正是每年會考放榜後,傳媒報道不少會考狀元都是新移民學生的原因。
令人佩服的是炘強兄步入中年後,才在香港社會深入拚搏,憑他的文學修養和會計財經知識,十年下來,已能殺出一條血路,在專業教育界和財經新聞界方面,聲名漸響。作為他在香港傳媒界的第一位高層上司,筆者很為他高興,也為自己最初沒有走眼,給他機會在《壹週刊》、《華僑日報》和新亞文商書院發揮所長而高興。筆者在傳媒界沒有甚麼成就,深感慚愧,但幸運地,無論在《壹週刊》、《星島日報》或《華僑日報》都能選拔到一些現時仍在媒體發揮所能的人才,證明自己還有一點用人之明。
最初以為炘強兄的中國稅制知識,只限於書本理論、限於紙上談兵。但1997年間,一位朋友在廣州繁盛區域的自置商廈單位,被當地稅務局追稅,而國內稅款的評估,並無充分明確的準則,令朋友頭痛。經筆者介紹,炘強兄接下案子,親自到廣州與稅務人員周旋談判引用國內稅法條文及稅例準則,為朋友辯護。最後,稅款得以減免,稅務局之後亦再無無理要求。這件案件,令筆者知道,炘強兄是不折不扣的中國稅務專家。
離開傳媒界後,炘強兄在新亞文商書院教授會計及中國稅務;後來又在中文大學的「中國會財稅法課程」任副主任兼教授、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和香港職業訓練局財經事務培訓發展中心任特約講師。
累積多年經驗,炘強兄又曾在報紙撰寫專欄,刊出不少深入淺出的中國稅務文章,以他的生花妙筆,把繁瑣不堪的中國稅法,輕鬆地呈現於讀者眼前。今集而成書,由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必受歡迎。在中國投資和設廠的公司,尤應參考;筆者更希望,炘強兄在教書之外,亦能有機會在報紙開闢專欄,繼續把他的真知灼見,每日與讀者分享。
香樹輝
香樹輝先生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董、著名報人、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