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謹以此書獻給內子翁芷君醫生。我們秉承“夫婦有別”的古訓,各自投入自己的專業,在生活上互相包容尊敬,悠然人生。
作者登上“莊子號”列車,飛越太虛與大地,不計時空,靜觀窗外景物,時而閉目冥思;時而在車間走動,與同遊人聊天,暢談古今中外人事;夢幻奇影,全在逍遙遊中。
本書二十二篇的陳述,就是旅中所見、所聞、所想、所悟、所感的語絲花絮,邀讀者分享,以博共鳴。
約三百年前,儒、道、釋智慧傳到歐洲,配合當時西人渴求自主、自足、自由、平等及和諧生息而進步的意願,啟發了劃時代的思想轉變和創造,以及政治和社會革命,把人類歷史推向現代。
近七十年間,人們從大戰的殘虐狂瀾中發現自己的獸性表現,在悲傷中不知所措、迷失所歸。原子彈殺害了數十萬日本平民,好戰者不反思自己為何失去人性,反而本着瘋狂的好勝心理,掀起更大更狠的經濟和權力戰爭,陷全人類於長期的不安、矛盾和分裂之中,方便他們實施無止境的掠奪和暴行。同時他們更肆意破壞地球生態,使人類唯一的美好家園傷痕累累,進入無可挽救的極限。
先進國家在節節“勝利”中,陷自己的人民於無可奈何的煩惱和困惑之境。長期以來,統治勢力動用大量人力和資源,進行兩項最大的研究和教育活動:第一是製造殺傷力益強的各種武器,第二是培養日益增多的臨牀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外加心理輔導員和社會工作者。這兩股動力一物一人,一殺一救,皆與增進人類福祉背道而馳。
西方有知族群,在無奈與懊喪中苦求自救救人之道,近三十年來,再次挖掘起東方“祕術”中的莊子智慧,熱心研習,殷切寄望獲得心靈安泰、社區和諧、回歸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範,為自己和後代開闢生路。今天,在各著名大學,在跨學科的尖端學者群中,大家都以不同的方法,搭上“莊子號”列車,企圖翻越殺機四伏的“一個地球”境域,馳向不定的未來。
在中國,人們走出驚心動魄的穴洞,在歷史轉折中求知求達,夢想蔚成風氣。大家奮力復興古老輝煌文化的福祥秩序,打造平和充足而圓滿的人生。
中國人今天的夢,不該參照在歷史中破滅的“美國之夢”。該夢為了興物和征服天地,結果給四、五代美國人造成了違反祥和福祉的“進步”和“勝力”。先是家庭普遍破碎、變形,陷老者於孤獨,令幼者不知如何成長,在失愛、失意中自虐和暴力互對。近年,不少青年在無聊中走上“尼特行列”(NEET,not employed,in education or training),成為當前“先進”社會的嚴重包袱。
莊子有大夢——蝴蝶夢。他秉承五千年中華文化“夢想成真”的經驗,參照歷來的詩、畫和民間故事,展現充滿智慧的寓言。他不言夢境,任由讀者填入自己的志願和奪鬥,在依服大自然的規律中開花結果。中國民間流傳的“梁祝”故事就是一個例子。中國人愛夢、敢夢、勇於圓夢的特性,寫在每個人的DNA上。
本書不同於一般談莊子的作品,有以下特點:
(一)把莊子智慧放在今天世界的平台上,闡釋它啟發心靈、情感和意向的價值與應用。
(二)用白話散文體裁講述《莊子》原文,輔以英文對現代專有名詞的對照,使意涵更為豐厚。
(三)莊子和老子的思想影響西方思想和社會至深。本書多數文章在記述這些事跡的同時,亦講解西方人士怎樣吸收莊子之言,善加應用。
(四)本書不是學術書或教科書,而是“文化讀本”。作者不是國學專家,而是“興趣讀者”,八十年的人生歷程,大半時間在外國大學教學和生活,歷盡世界變化,經驗寬廣深入。
(五)莊子論說宇宙人生的“心”和“心遊”,而作者的專長是心理學,所以行文以心理學作基礎,闡述人性和心智潛能,以及怎樣在心遊中知達生命的幸福圓滿。
(六)在組織上,本書各篇是獨立的,無邏輯次序。就是說,讀者可以任意選讀一篇,隨意搭上“莊子號”列車。
(七)作者相信,不論讀者是“半路下車”,或者到了終點又“多乘數回”,都一定能得到收益,充實自己的文化素養,或者認識自我和完成自我,滿懷信心地“與天地同遊”。
最後提醒一句,我們在自覺中熟悉和了解《莊子》,負起傳承中華文化不可推卸的責任,不但是為了提高自我修養,更是為了教育子孫後代。
江紹倫
2014年秋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