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批改范例38篇(新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佛法與抗逆能力

年級:中五

作者:吳順情

批改者:余家強老師

設題原因

1.說明文在公開考試的試題中較少出現,因此香港學生一般都會忽略操練,而作為一整套的文體分類寫作教程,理應讓學生學習。

2.二零零三年的“沙士”、二零零四年的南亞海嘯對香港人造成極大震撼,亦引起公眾人士對如何從苦難中解脫作出反思。本校為一佛教團體興辦的學校,學生由初中起便接受佛學教育,對佛理有一定的掌握,較易於寫作。

3.這類題目可訓練學生闡釋事理的能力,也可訓練運用說明方法的能力。

批改重點

1.順序說明的能力。(邏輯順序)

2.能利用“設問”及“反問”的修辭手法達到說明的目的。

批改重點說明

1.一篇層次分明、思維順序清晰的說明文能幫助讀者迅速掌握內容,但學生往往拙於安排大量的思緒而造成混亂。順序說明的能力包括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等,本文集中訓練邏輯順序。

2.學生運用說明方法的能力較弱,宜多加訓練他們運用不同的說明手法。

3.學生闡釋事理的能力較弱,故須多加訓練。能利用修辭法“設問”中“自問自答”的特點,達到“自問——引起讀者思考”及“自答——帶出見解”的目的;而“反問”則可做到“令人語塞、令人反思”的“當頭棒喝”的效果。

批改正文

範文

生活中的經歷瞬息萬變,甜酸苦辣應有盡有。在學業上、事業上、生活上,有誰不曾遭受過挫折呢?

評語

●利用“反問”入題,順利開展下文,亦讓讀者沉浸於反思之中,引發哲理思考。

其實人生是沒有坦途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逆境、失望和無助總是難免的。但是,在這種陰暗的日子裏,該怎樣認識逆境,認識自我?這無疑是很重要的。

評語

●簡單地回應上文,再次運用反問法把“有否遇到挫折”的問題深化成“如何面對挫折”,進一步貼近題目。

首先,我們要了解到一切的逆境都只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它不會給任何人帶來痛苦,就像一把非常鋒利的刀,它會使人痛苦嗎?不,它只是一把刀,不會主動去招惹任何人。但是,如果你踩上刀鋒,你就痛苦了。為甚麼痛苦呢?因為你踩上了它。刀只管自己的事,它不會傷害任何人。痛苦,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所以當我們遇上逆境時,我們會否感到痛苦,也就要看我們如何面對它,處理它。

評語

●“首先”一詞予人清楚醒目的感覺,亦是本文以邏輯順序來說明如何利用佛法面對逆境的第一項方法。

●利用設問手法,說明“刀”本身不會為人帶來痛苦,以此為例引證遇到逆境時也得看我們如何處理。(說明方法的能力:舉例說明)

其次,佛陀教導我們要用智慧來脫離困苦和面對逆境。假設你在散步時,有一根小刺刺進你的腳跟,當你一腳踏上一塊石頭而壓逼到那根刺時,你感覺很痛,因此你伸手摸腳底,但因那小尖刺真的太小了,你並沒有發現甚麼,於是便聳聳肩又繼續散步。後來再一次踏着別的東西,又痛了起來,如此接二連三地發生。造成痛的原因到底是甚麼?就是那根刺在你的腳底的刺,但一直沒找到,你就隨它去。痛一再地發生,直到拔除它的慾念不斷地追隨你,最後你下定決心要將它徹底拔除——因為它傷害了你。佛陀的智慧就是要我們明白事理的根本,究竟甚麼事令你困擾,是甚麼事令你苦惱。弄清楚了,下定決心才可解決!

評語

●“其次”一詞予人清楚醒目的感覺,亦是本文以邏輯順序來說明如何利用佛法面對逆境的第二項方法。

其實我們在修行佛法中的精進也應如此。不管傷到哪裏,無論有多少挫折,我們必須觀照它,必須直接面對問題,而不是聳聳肩就算了。只要把腳裏的刺拔出來就對了。無論心陷在哪裏,都必須覺知。當你向內觀的時候,你會知道它,見到它,並且經驗到它只是它。

評語

●利用“其實”一詞承接上文,進一步延伸說明修行佛理的法門——順序說明的能力。(邏輯順序)

再者,不論你身在何處,有何處境,都要以自然而謹慎的方式來認識你自己。如果疑惑出現,就讓它們自然地來去。當你碰上逆境時,便用放下的方法來克服它。這很簡單——只要不執。

評語

●利用“再者”一詞承接上文,進一步延伸說明修行佛理無分時地——順序說明的能力。(邏輯順序)

最後,遇到逆境就如同你沿着一條路走,時而會碰到一些障礙。當你碰上時,不要掛念已消逝的障礙,也別憂慮未來的障礙,只要把握當下。不要掛念路程的長短或你的目的地,一切都在變動當中。不論經歷了甚麼事,都不要執着,不要逃避,也不要疑惑,最後,心就會達到平衡。心平靜下來,猶如靜止的流水,就可以開啟智慧。有了智慧,無論你遇到任何的逆境,都可以逐一迎刃而解。

評語

●利用“最後”一詞總結全文,說明佛法是提升抗逆能力的方法——順序說明的能力。(邏輯順序)

總評及寫作建議

本文以說理為主,題材比較枯燥,亦不是一般人熟悉的題材,如果寫得層次分明、思維順序清晰的話,可以幫助讀者掌握內容。文章做到寫作前訂立之要求,首段及第二段利用了“反問”入題,為整篇文章定下主要方向。在第三至七段先後用“首先”、“其次”、“其實”、“再者”及“最後”統領思維,令文章更清晰有條理地展現。學生不妨多些採用這類的辭彙作分段開頭,除可予人一氣呵成、互相連貫之感外,亦可給讀者“醒目”的效果。學生亦能多次運用“舉例說明”的方法,惜方式過於單一。修辭法“設問”中“自問自答”的特點,可達到“自問——引起讀者思考”及“自答——帶出見解”的目的。而“反問”則可做到“令人語塞、令人反思”的“當頭棒喝”的效果,對於寫作說明文、議論文一類的文體十分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