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談競爭
年級:中四
作者:葉瑞雯
批改者:王敏嫻老師
設題原因
1.以“談”為重點,透過解釋現象來說明抽象的道理。
2.競爭對同學來說並不陌生,易於在生活中找尋事例和看法。
批改重點
1.利用客觀的態度說明道理。
2.按邏輯順序說明道理。
批改重點說明
1.寫作說明文須摒除主觀的態度,以表現事物或道理本身的特質。
2.說明文須有一定的說明次序,才不致於凌散無序,而邏輯順序可令題目層層深入,使道理清晰可見。
批改正文
範文
競爭無時無刻都在進行,也是人們特別重視的。人們與生俱來便要面對競爭,而且,早在人類為胚胎時已經出現,能夠從母體來到這個世界的,都是競爭的勝利者。
評語
●說明文講求順序,首段多為總領,開門見山地解釋命題,使讀者一望而知所說明的道理。
生物學家達爾文指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地球的資源和空間都有限,在不斷變遷中,惟有能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繼續生存,強者留下來,弱者被淘汰。恐龍本來很強,曾是地球的支配者,但無論恐龍有多強,卻因無法適應地球的環境變化最終成為被淘汰的一羣。動物世界如此,人類世界亦如此。小時候要為入讀理想學校而競爭,期間面對考試,與不同的學生競爭;長大後,又要為了就業而競爭。人類在不同時期,存在不同的身份,所面對的競爭也不同,但有一點動物跟人類是一樣的——為了生存而競爭。因此,競爭是生存的條件,在人類為胚胎時已證實,沒有競爭,人類連生存的機會也沒有。
評語
●第二步即作引申說明。本文正面說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再援引恐龍及人類世界如何適者生存的例子,以作進一步解說。資料準確,態度客觀。
雖然競爭很殘酷,有人勝利亦有人失敗,但如果競爭不存在,世界又會變成怎樣呢?很簡單,沒有競爭便沒有進步,人們還是披着獸皮,每天以打獵糊口,不知道地球是橢圓形的,更不知道地球外有宇宙;地球的歷史千篇一律,沒有文藝復興,更沒有工業革命。充滿求知慾和好奇心的人類,是否就甘心活在一個沒有進步的世界,每天過着一些簡單的史前人類生活?
評語
●筆鋒一轉,先用提問作起段,提出反面問題,在正面說明之後,利用反面說理,命題的正反兩面均能顧及。
人類雖是地球的統治者,但某程度上亦及不上動物。動物每天都為了生存、繁殖後代而面對競爭,雖然未必成功,但仍然掙扎求存。可是人類面對失敗,往往會想到結束生命,這些是面對生命的應有態度嗎?我們應該慶幸有機會來到世界競爭,因此要好好充實自己,面對挑戰。
評語
●總結說明,並因所解釋的道理而引申到自我反省上作收結。
總評及寫作建議
說明文的特點在於解說事理,給讀者提供知識。作者能利用“競爭”的基本意義,從正反兩面讓讀者理解競爭的必然性,態度客觀,引例也根據資料事實,表達清晰。同學舉出現象,加以說明,並能引申談到個人體會。
說明一個題目,同學一般常感窮於內容,無法旁徵博引。但在批改過程中所見,往往發現同學不能利用邏輯思維,將內容的正反兩面互相補述,才令他們感到無事可寫。利用邏輯思維,多問“是甚麼”、“不是甚麼”,事物的本質就能更深刻地顯示出來。
老師批改感想
寫作說明文,或須抓住事物的特點加以說明,或須闡述一種概念作進一步引申。因此同學必須在創作前,花點時間作觀察及多搜集資料,在陳述資料時,才能透過文章對所說明的事物加深認識。同學若平時不多讀報,不多讀科普文章,不多觀察事物,很多基礎知識就無法抓得住,也難以應用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