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位華人女導演黃女娣
黃女娣生於1895年的舊金山,童年在那裏上學,是第三代華人。她八歲那年,舉家遷往不遠的奧克蘭,以後經營埃德溫餐室(Edwinʼs Café),給全家提供生計。黃女娣雖然從此中斷學業,但後來證明她仍舊在家裏接受了良好教育,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還有表達這些看法的藝術才能。雖然黃女娣生於中產家庭,但是當時美國法律嚴禁種族混婚,對於華裔公民的旅行又有嚴格限制,因此三兄妹只有一年時間,回中國相親。黃女娣最終回絕了媒人介紹的對象,獲母親支持,未嫁返美。三兄妹中,只有大哥阿伯特在香港娶親,新娘紫羅蘭(Violet)成了黃女娣一生的摯友。
返美後,管窺過辛亥革命爆發後中國傳統與現代衝突的黃女娣,開始寫作《關武帝》的故事。根據她幾位親屬的回憶,1915年差利·卓別林在她家的咖啡館附近拍攝電影《夜出》時,黃女娣說服了其攝影師幫她拍片。後來由富商叔父林本(1)(Ben Lim音譯)出資,拍攝了《關武帝》。除男主角由專業演員扮演以外,女主角、女配角們分別由紫羅蘭、黃女娣本人、她的母親,以及紫羅蘭的女兒出演。1916年的《奧克蘭論壇報》這樣報導了黃女娣的創作:
洛杉磯或許是電影世界中心,但奧克蘭有幸生產了首部華人電影,全部由華人演出、製作,佈景、服裝亦為中國式。愛情故事貫穿其中,華裔女孩黃女娣,富商林本之天才外甥女,主導了影片製作。她從自定主題、編劇、設計佈景服裝、訓練演員,到導演電影、管理製作細節,一手包辦,此外還扮演劇中一位主要人物。這部東方劇作,被其創作者稱為京華影畫,在黑伍德附近攝畢,共有七卷。黃小姐扮演惡婦,而其嫂紫羅蘭,奧克蘭最美華裔女孩之一,為片中令人憐愛之女主角。影片共有三十餘位男女演員。黃小姐今日說,「吾從未看過華人影劇,故欲把華人影劇介紹給世界。吾寫罷故事後想到,對吾國吾民有興趣之觀眾或想目睹中國之服裝禮儀,因此又加入描寫。吾期望影片能獲成功。」(2)
從香港電影資料館放映的35分鐘影片來看,《關武帝》故事情節複雜,表現了華僑女子對於當時中國本土文化的觀感。即使按今天的標準,我們也會覺得這部作品完全無愧於女性主義電影的稱謂,因其確實由女性書寫、從女性視點出發、關注女性生命狀態、創作過程由女性主導的作品。甚至在成片後,也是由黃女娣之母親和姐姐嘗試在紐約發行;雖未成功,但是的確是值得記載的嘗試。
《關武帝》一開始,紫羅蘭扮演的女主角與男主角相遇,情竇初開的她開始幻想大洋彼岸中國的生活。嫁入夫家,發現他原配妻子並沒能給他一兒半女,而婆婆歡迎她的方式,是把很多首飾戴在她身上。對限制行動自由的中式女裝,她開始感到好奇和好笑,但是當項鏈、手鐲戴在她身上時,她卻感到自己被很多鎖鏈纏繞。這一幕視覺上通過疊化完成,而黃女娣對於自身性別、文化身份的反抗與批判,在此清晰可見!她本人扮演男主角的原配妻子,因為嫉妒丈夫新婦生子,趁他外出做生意時,把新婦趕出家門,令她在淒風苦雨的郊野中迷路。後來丈夫歸來,新婦也歷盡周折找回家門,原配則因羞恥而自殺。此悲劇,表面上是原配因妒生惡造成,但其自殺也是對於當時社會的一種強烈批判:難道不能生育的妻子就沒有生存的價值?
《關武帝》劇照兩張。
黃女娣(右)和嫂子紫羅蘭。
奧克蘭報紙上登出關於黃女娣的新聞。
如此極具創意的電影,不但傾注了黃女娣的情感,也表現華人在兩種文化間受到的擠壓,從文化意識到視覺手段都可稱優秀;但其超前性,又注定了它會被有意忽視。影片完成後,曾在華人社區做過一次私人放映。1917年又做公開放映時,《奧克蘭論壇報》也再有報導。後來由於美國片商反應冷漠,22歲的黃女娣認為其嘗試失敗,將影片束之高閣,不再提起。她的後人回憶她一生都很講究服飾,能用意大利語唱歌劇,後來和加州大學畢業的華裔青年結婚,婚後育五女一子,在加州經營了幾家餐廳,有時會唱歌娛客。(3)她留下的電影瑰寶,雖然未能讓她生前成名,但是卻給她的後人帶來很多驕傲。
試想,1916年時,上海的電影先驅張石川、鄭正秋、管海峰拍攝了《黑籍冤魂》、《難夫難妻》等短片,香港的黎北海、黎民偉兄弟也不過拍攝了《莊子試妻》等幾部短片,兩地電影工業仍未成型。除嚴姍姍在《莊子試妻》中一露芳容,其他女性都還未在華語片中出現。若當時中國觀衆能看到《關武帝》之一眾女演員,還不知道要何等驚奇呢!2005年,《關武帝》一片被修復後,在美國業界引起讚嘆,但是此片的意義,若放在跨洋華語電影的範疇研究,還會有更多的解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