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瞬间:西方古典音乐小史及随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自序

唸中學時,學校規定每個學生都得學一件樂器。我選了小提琴,一學學了六年。學校的規定對一些同學來說是一件苦差,甚至是少年陰影;對我來說,則還算是蠻好玩的——例如混在學校管弦樂團裏濫竽充數——雖然自己沒有天分,亦在六年之間為家人帶來港人俗稱“鋸雞”的噪聲折磨。但現在回看,最可貴的還是那些小提琴課培養出我對西方古典音樂的濃厚興趣。大學畢業後,我曾在報館當副刊記者,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已忘了為甚麼)被指派替一個古典音樂會——大約記得是結他大師威廉士(John Williams,1941-)的獨奏會——寫一則聽後感式的短篇報道,從而發覺很愛寫這類文章。不久後,我離開了報館,但繼續以自由身在媒體發表音樂評論。再後來,我漸漸離開了自由身撰稿的生活,甚至離開了香港,到英國居住,在大學裏研究和教書維生。寫作卻一直是繼續的,包括寫關於古典音樂的文字。幾年之間,積聚了一批稿子,即本書的“延伸隨筆”諸文;到了計劃替隨筆文章出版結集時,又發覺不如寫一些介紹背景的文字,一寫之下,就出現了本書的“西方古典音樂小史”部分。

這不是一本以提供資料為主旨的參考書或工具書,更不是學術著作。這只是經過整理的個人觀感。第一部“創造瞬間的傳奇——西方古典音樂小史”,與其說是濃縮了的西方古典音樂史,不如說是以那歷史為藍本,寫一個半紀實半評議的故事,而故事中的“信息”,是對不同音樂以至廣義的藝術的一些看法。第二部“瞬間的聯想——延伸隨筆”,是就一些我較有感受的題目所作的抒發,整理時約略分為以某作曲家為主題、以某種音樂或音樂風格為主題,及以演奏家或演奏會為主題的三類文章,說是論見也好,說是觸動也好,都是寫些自己覺得“好寫”的材料。譬如說,我對器樂(交響樂、室樂、獨奏曲等)的興趣遠大於聲樂(歌劇、藝術歌曲等),對舒伯特和布拉姆斯的音樂特別有感情,“延伸隨筆”的題目亦相應地有所偏頗,甚至談到舒伯特時,也是談他的器樂作品多於藝術歌曲——然而這豈不更好?就是到了今天,舒伯特給人的印象也是藝術歌曲作家為主,器樂作曲家為次,但他的器樂作品(尤其是晚期的)在藝術上的深度與宏大,可要比他的絕大部分歌曲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書中出現不少西方人名,我通常在名字第一次出現時,除中譯名外也會連帶交代外文版本;但有時名字的“官方”版本很長,甚至連“官方”版本也有幾個,例如剛出生的莫札特受洗時的全名是拉丁文Joh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 Mozart,當中甚至沒有常見的“Amadeus”一字——那是他長大後才出現的。我的做法是不拘泥於“全名”,在介紹作曲家時只註以個人印象中今天常見的名字版本。另外,作品名稱本身若有特別的意謂,除中譯版本外,我一般在第一次提及時會列出一個外文版本,那通常是作曲家本國文字,但也有時是英譯版。

“延伸隨筆”的文章,不少自2009年起在香港《Hi Fi音響》雜誌上發表;那是專欄文字,每兩月寫一篇,以我日間須忙碌幹活來說,剛好容許得了。在此謹感謝香港《Hi Fi音響》音樂版主編劉志剛兄約稿,尤其是很多稿子在醞釀大綱的階段時,劉兄都給予了點石成金的意見。另外,“延伸隨筆”之中〈布拉姆斯的典雅與深情〉、〈悠悠雲鄉——佛漢威廉士的音樂〉及〈旋律的黃昏?〉三篇,原於2005至2007年之間為香港《樂友》雜誌撰寫,在此得感謝該雜誌主編許翔威兄約稿。許兄和劉兄更於百忙中抽空為拙著寫序,教我感激不已。還須多謝的,自然是匯智出版的羅國洪先生的工作與支持,令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最後得談談書首兩節引文。白居易的〈琵琶行〉除了是對人生與命運充滿同情的悲歌,它對音樂的描寫也獨步千古。引文中的八句傳神精妙之極,但除了第三句的“弦凝絕”三字,它們都是在擬象純聲音,完全不涉琵琶女的動作或神情;光是讀那八句,你甚至肯定不了音樂是自甚麼樂器發出的。音樂是無形的律動、是神意的提煉,我常覺得相比之下,文字往往要遜色得多,但〈琵琶行〉的音樂描寫是例外:白居易將文字的比興優點以天才的創意傾注於描寫一段音樂,幾可說將東西古今音樂的幾種典型精神形態——抒情、激昂、靜默、躁動——都捕捉在鏗鏘詩句與清麗譬喻之中。我很相信,要是白居易活到今天,他一定會對西方的古典音樂有十分深刻的感受。

另一節引文來自德意志大文豪歌德。中國古代哲人與古希臘先賢都提出,人生的終極意義必須實現於某種自限之中(自限是對人生宇宙規律的道德內化,與自我壓抑是兩回事)。歌德所言約等於說,藝術家亦須依靠自選或自建的囿限框架,才能將創意發揮至金石頓開的境界。西方古典音樂作曲家,不論是主要依仗已存在的囿限——如曲式套路、聲律等等——的巴赫、莫札特,或自創一套聲響與節奏邏輯的現代作曲家如荀伯克,都是在追尋讓自己“自如”地發揮極致的“法度”。本書的一個目的,正是將西方古典音樂史中一些尋覓“自如”與“法度”的心路歷程——通常都是大起大落、悲多於喜的心路歷程——作一趟主觀的文字勾勒,或能由此提高讀者對古典音樂的欣賞興致,令生活於倥傯之外,多添一點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