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亚伯拉罕:以色列人
这段新的“黑暗时代”持续了三个世纪,一个奉行一神崇拜的、鲜为人知的民族——希伯来人(也称以色列人)得以在狭窄的迦南地定居并建立王国。从有关创世、民族的起源、希伯来人与上帝关系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发展。他们将这些传说记录在神圣的希伯来文献中。这些文献后来被整理成《摩西五经》,即犹太《圣经》的第一部分《塔纳赫》(Tanakh),然后一代代传了下来。《圣经》是书中的经典,但它并非一部文献,而是一部文字驳杂的神秘丛书,由不同时代的无名作者怀着大相径庭的意图编著而成。
这部跨越许多年代、经由众人之手编写的神圣著作包括一些可考证的历史事实、一些不可考证的神话故事、一些无限美好的诗歌,还有很多可能加密过、也可能只是因错译而显得神秘的难解章节。它的大部分内容不是叙述历史事件,而是揭示更高的真理——一个民族和他们的上帝的关系。对信徒来说,《圣经》是神启的产物。对历史学家来说,它是矛盾的、不可靠的、不断重复的、[1]但又极其宝贵的材料,因为它通常是我们能够找到的唯一材料——实际上,它还是耶路撒冷的第一本重要的传记。
据《圣经》第一卷《创世记》记载,希伯来人的始祖是亚伯兰(Abram)——书中描述他从乌尔(Ur,今伊拉克境内)过来,定居希伯伦(Hebron)。希伯伦位于迦南,是上帝应允给亚伯兰的土地,上帝还把他的名字改为“多国之父”——亚伯拉罕。在旅行的过程中,亚伯拉罕受到萨勒姆的祭司国王麦基洗德的欢迎,麦基洗德以至高真神伊利昂的名义欢迎亚伯拉罕的到来。这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这个城市,这意味着耶路撒冷已经是由祭司王统治的迦南圣地。后来,上帝命令亚伯拉罕在“摩利亚地”的一座山上——摩利亚山,即耶路撒冷的圣殿山——拿他的儿子以撒献祭,以测试亚伯拉罕的忠诚度。
亚伯拉罕的无赖孙子雅各耍手段夺得继承权,但在同一个陌生人的摔跤比赛中救赎了自己,原来这个陌生人就是上帝,雅各的新名字“以色列”——“与神角力之人”——由此而来。犹太民族正是起源于此,他们同上帝的关系饱含激情又充满波折。以色列是移居埃及的十二个部落的始祖,在这些所谓先人的故事中有诸多矛盾之处,因此界定它们的历史起点是不可能的。
四百三十年后,《出埃及记》将以色列人描述成法老建造城市时受压迫的奴隶,他们在上帝的帮助下,在一个名叫摩西的希伯来王子的带领下奇迹般地逃出埃及(犹太人仍在逾越节庆祝这一事件)。在犹太人穿越西奈的时候,上帝授予犹太人《摩西十诫》,并承诺如果以色列人按照这些戒律生活、礼拜,就把迦南赐予他们。摩西试图探寻上帝的本质,问“您叫什么名字”,他听到威严的、令人生畏的回答:“我就是我。”(I AM THAT I AM.)一个没有名字的上帝。希伯来语的表达是“YHWH”:雅卫(Yahweh)[2],后来基督徒把它错拼成“耶和华”(Jehovah)。[3]
确实有许多闪米特人定居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可能就是那个强迫希伯来人为他建造积货城(store-cities)的法老。摩西是埃及人的名字,这至少证明他来自埃及。没有理由怀疑一神教第一位有魅力的领袖——摩西或者某个与他相似的人——接受了神启,因为宗教都是这样开始的。闪米特人逃避压迫的传说貌似合理,但无法确定发生的日期。
摩西从尼波山上看见上帝的应许之地,但至死没有踏上这块土地,是他的继任者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据《圣经》所述,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是一个充满血腥杀戮、逐渐定居下来的过程。考古领域没有获得任何以色列人征服、占领迦南的证据,但游牧定居者确实在犹地亚高地建了许多没有围墙的村庄。[4]这群逃离埃及的以色列人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对自己的上帝——雅卫——的崇拜将以色列人团结在一起——他们在一座可移动的圣殿里敬拜上帝,圣殿是一个供有神圣木匣的帐篷,此木匣以“约柜”之名著称。他们可能是通过讲述先人的故事来确立自己的身份。从亚当和伊甸园到亚伯拉罕,这些传说中有许多后来不仅为犹太人所尊奉,还受到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尊崇——并在耶路撒冷落地生根。
现在,以色列人第一次离这座城市如此之近。
[1]“创世记”(The Creation)的故事在《圣经·旧约·创世记》中出现了两次(1.1—2.3,2.4—25)。《创世记》包括亚当的两个宗谱、两则大洪水的故事,耶路撒冷两次被占领的故事,以及上帝把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的故事。其中还有许多时间混淆的错误,比如非利士人(Philistine)和亚兰人(Aramean)在抵达迦南之前就在《创世记》里出现了。骆驼成为负重的牲畜,这一形象出现得过早了。学者认为,《圣经》最早的几卷是由不同的作者创作的,其中一位强调埃尔神(EL),迦南人的神;另一位则大书特书耶和华,以色列的唯一神。
[2]在希伯来《圣经》中,上帝的名字以四个辅音字母“YHWH”(或“YHVH”)来表示,读音为“雅卫”,含义为“我是”(I Am或I Will Be)。由于《摩西十诫》(接上页)中有“不可妄称上帝的名”一诫,故古希伯来人遇到上帝的名字时不能直接读出,而是读作“阿东乃”(Adonai),意为“吾主”(My Lord)。公元六七世纪以后,犹太学者创造出希伯来文元音字母,因此,便在“Y”“H”“W”“H”四个辅音字母后标注上元音字母“e”“o”“a”,于是出现了“Yahweh”“Yahve”等新名词,若不避讳地读出,这些词发音仍为“雅卫”。基督教继承希伯来《圣经》为《旧约》后,把上帝的名字误读成“耶和华”(Jehovah)。现代新版的基督教《圣经》已逐渐用“主”取代“耶和华”,但犹太人从根本上不认同“耶和华”的称呼。为了遵循犹太人的传统,文中凡涉及上帝的名字一律采用“雅卫”译法;而原文中出自《圣经》的话,则因循中文《圣经》和合本的旧译,仍作“耶和华”,特此说明。——译注
[3]当圣殿屹立在耶路撒冷时,只有高级祭司能念出“YHWH”这个词,并且一年只能念诵一次。即使今天,犹太人仍忌讳说出这个词,而更喜欢用“Adonai”(主),或者用“HaShem”(不可说的名字)来指代上帝。
[4]以色列人入侵迦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由此产生了各种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而对耶利哥的袭击(耶利哥的城墙在约书亚的号角声中轰然倒塌)似乎是虚构的:耶利哥比耶路撒冷还古老(2010年,巴勒斯坦当局庆祝这个城市建立一万年——尽管日期是随机选择的)。然而,耶利哥曾有段时期无人定居,目前也没有城墙倒塌的任何考古证据。很难按字面意思理解征服假说,因为在这个小地方经常发生战斗(正如《约书亚记》中所说的那样)。耶路撒冷附近的伯特利确实是《士师记》中为数不多的被征服的城镇之一,事实上,这个城市是在13 世纪被摧毁的。以色列人可能比外界认为的要爱好和平和宽容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