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药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4.5 肾功能

肾脏和肝胆是药物排泄最重要的器官,在某些情况下,一条途径受损,另一条途径的作用可代偿性增加。药物蓄积的程度取决于给药的频率和半衰期的长短。对主要以原形经肾消除的药物如抗生素,应减少剂量,以免药物在体内过量蓄积。
对于肝功能正常的肾脏疾病患者,当药物的消除主要是经由生物转化时,情况较难预测。虽然大多数药物的代谢物是药理非活性的,但它们在体内的过量蓄积可能干扰母体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性改变;代谢物还可竞争主动转运系统或抑制药物的进一步代谢。所以肾功能失常对不同药物的生物转化速度有不同的影响,可使之减慢、不变或加速。活性代谢物在体内的蓄积则将导致药理作用增强。
许多药物消除的主要方式是生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似乎不受肝脏疾病的影响,因此,当肝脏受损时,这些药物依然能被转化,生成代谢产物。但肾功能受损后,这些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泄,会导致葡萄糖醛酸分解,形成肝肠循环或葡萄糖醛酸化过程被抑制,当然,这些情况多发生在多次给药时。如氯霉素、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药物单剂量给药后,肾病患者体内药物水平可能是正常的,但多剂量给药后,即可发生体内蓄积,导致血药浓度异常升高,应考虑调整剂量。不少药物的动力学研究常采用单剂量给药,而临床给药时多数药物是多剂量给药,应考虑发生蓄积的可能性。
尿毒症时,由于患者可能有血浆白蛋白降低,苯妥英和许多酸性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正常低2~3倍,即使如此,其游离药物的清除率和分布容积仍没有大的改变,不必改变给药方案。但如果总血浆清除率增加2~3倍,会导致稳态血药浓度降低,这是则必须考虑血药浓度的改变而调整剂量。
肾功能接近零时,非肾消除的重要性增加。但是非肾消除的个体差异非常大,预测肾病终末期患者的合理剂量比较困难,因为此时患者的肾脏功能几乎丧失。当原形药物在尿中的排泄分数接近1以及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肾功能与正常肾功能的比值接近0时,总清除率非常小,必须降低药物剂量。此时肾功能比值稍微变化则需较大幅降低剂量,如肾功能比值从0.20降至0.05,剂量需要减少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