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异常事件案例分析与预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33 护士将OGTT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之口服葡萄糖错给其他患者服用

【事件经过】

患者王阿婆,36床,74岁,神志清醒,诊断:“糖尿病2型、急性脑梗死”。临时医嘱10月10日晨查血生化、血常规。
患者刘阿婆,39床,74岁,神志清醒,诊断:“糖尿病2型”。临时医嘱10月10日晨查血生化、血常规及进行OGTT试验。
10日早晨,大夜班周护士在护士站将检验单与采血管进行了核对,后到治疗室将采血管、抽血用物及口服葡萄糖放在治疗车上。推车去36床为王阿婆采血,检验单未随车携带,而是放在了护士站,周护士为36床王阿婆采集血标本后,将随车携带的75g葡萄糖交给王阿婆,叮嘱其口服,因王阿婆年岁已高,讲方言,听不懂也不会讲普通话,护士虽与其沟通困难,仍反复劝说并协助王阿婆口服了葡萄糖。周护士又为39床刘阿婆采集了血标本,39床刘阿婆家属问周护士:“我妈要喝葡萄糖的,怎么没有给我葡萄糖?”周护士意识到葡萄糖发错。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及护士长,值班医师嘱将36床王阿婆早餐时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由4IU改为8IU皮下注射,暂停早餐一顿,王阿婆口服葡萄糖2h后测血糖10.2mmol/L,午餐后2h血糖8.7mmol/L。

【事件分类】

可预防性临床护理不良事件。

【事件分析】

1.直接原因
周护士未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抽血、发葡萄糖过程未携带LIS医嘱执行清单,未执行查对制度,安全意识薄弱。
《标本采集核对制度》中明确规定:“标本采集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患者(必要时患者参与确认)。”而该案例中,周护士采血时未携带检验单,而是将检验单放在护士站,护士采血时无法用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患者。《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规定:“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摆药后查(药师执行);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而周护士给患者采集血标本、发口服葡萄糖前、后均未核对检验单。
2.不恰当的沟通
当周护士与讲方言的患者沟通障碍时,未清楚了解患者的意图,就将试验用葡萄糖给患者服用。
3.科室用药安全方面问题
当只有一名患者需要进行OGTT试验的情况下,所用的葡萄糖未标识患者姓名、床号,欠缺提醒警示。

【纠正措施】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患者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患者姓名的双向查对方法。
2.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手段。
3.加强护士的沟通能力,在为患者做操作整个过程中,做到与患者或家属的有效沟通,语言不通者应借助其他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4.对护士进行有效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并接受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性;着重培训责任制护理的内涵和工作方法。
5.建立明显标识,对需要做特殊检查或服用特殊药物的患者做出明确标识,以提高护士的注意力。

【预防措施】

1.组织科室护理人员深刻理解查对制度的含义,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准确识别的能力。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2.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训,当不能与患者本人进行有效沟通时,一定要借助其他患者、家属或第三人帮助沟通,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3.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4.建立腕带识别制度及建立科室特殊检查患者一览表,对特殊检查患者进行班班交接。

(贺万香 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