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疗进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鉴别诊断

(一)扩张型心肌病

与冠心病“缺血型增强”心内膜下心肌受累且延迟增强分布与相应冠状动脉灌注区域相匹配的特点不同,典型的扩张型心肌病“非缺血型增强”多位于壁内或心外膜下心肌,且不与任何冠状动脉的灌注区域相吻合。
扩张型心肌病非缺血性增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局限于心室肌壁内的点片状或线性条纹状增强,多见于室间隔。DCM壁内增强与预后有关,一般来说,壁内增强的范围越大,预后越差。

(二)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有两种延迟增强形式。典型表现为局限于心肌肥厚区域的多发片状或团块状增强,以右室游离壁与室间隔的连接处最多被累及;另一种形式则为弥漫于全心的散在分布的增强。HCM的延迟增强可能是紊乱排列的心肌细胞间大量纤维组织及肥厚心肌区散在梗死灶的反应。磁共振心肌延迟强化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能够判断肥厚型心肌病的进展和预测其预后。研究提示HCM延迟增强的范围和程度与心源性猝死、左心室扩大及心力衰竭的风险相关。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与团块状延迟强化患者相比,弥漫性延迟强化患者预后更差,其猝死发生率更高。
心肌淀粉样变性 心肌淀粉样变延迟强化的病理学特征是心肌组织中不可溶解的淀粉样蛋白成分的渗出。主要表现为肌壁内弥漫且不均一的增强,因心内膜下增强更为明显,故在室间隔部位常出现“斑马征”。

(三)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分散于心外膜下心肌的点片状增强,以左心室游离壁受累最多见,在部分病例可见室间隔的局灶性增强;慢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壁内增强。心肌炎的延迟增强机制可能与心肌梗死时是相同的,急性期反映了心肌细胞坏死和局部组织水肿,慢性期反映了瘢痕的形成。此外急性心肌炎延迟增强的范围和形式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延迟增强灶会在几天或几周之内逐渐消散,并有可能在治愈后消失。

(四)应激性心肌病

应激性心肌病,又称短暂性左心室心尖球状扩张,因为这些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时与日本的一种颈窄基底宽的捕鱼罐相似,故早期该病被命名为“Tako-tsubo 心肌病”。女性居多,其主要特征:①重度的心理或生理创伤;②急性胸痛伴心电图的ST段升高或(和)T波倒置,且能在短期内恢复;③冠状动脉造影无有意义的狭窄;④左心室大面积收缩功能异常,主要累及左心室中远段,尤其是心尖部;⑤心肌酶学变化与左心室受累程度不相符合;⑥受累的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具有可恢复性;⑦适时的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应用MRI电影序列能够全面显示受累节段运动障碍,典型者呈球形扩张(见第七章心肌病)。但首过法心肌灌注扫描无缺损,DE-MRI无明显强化,或者轻度延迟强化与左心室受累程度不符。此外MRI还有助于定期随访,观察病变的进展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