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一节 冠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
一、多排CT筛查冠心病的价值
(一)正常心脏和冠状动脉CT解剖
冠状动脉CT扫描范围一般从肺动脉水平达膈面,包括整个心脏。横断图像是观察正常或异常病变的基础。图1-11-1显示了不同层面心脏和冠状动脉的横断解剖。图1-11-2显示了该病例三维重建的心脏和冠状动脉的解剖。
(二)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适应证
目前冠心病诊断的核心是管腔狭窄超过50%,因此,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具有最清晰、最直观、图像质量最佳等优势,仍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当然,由于CAG是有创的影像学技术,且同样受操作者技术水平、诊断经验等因素影响,特别是CAG不能很好地直接显示粥样硬化斑块而显得并不完美。CT技术是CAG的补充,无创、简单易行和能够显示斑块是其优点,尤其对非钙化斑块的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而与CAG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是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有较为严格的适应证,表1-11-1和表1-11-2是国外文献发表的适应证范围,供临床借鉴。
图1-11-1 横轴位CT不同层面冠状动脉解剖
注:LA.左心房;LV.左心室;RA.右心房;RV.右心室;LAD.前降支;LCX.回旋支;RCA.右冠状动脉
图1-11-2 冠状动脉三维解剖
表1-11-1 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最佳适应证
表1-11-2 不适合冠状动脉CTA的检查情况
(三)CT冠状动脉斑块成像的优势和限度
冠状动脉CT作为无创影像学技术,能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显示,其他的无创影像学技术均不能对冠状动脉各支血管进行斑块的直接成像,IVUS和OCT空间分辨率高于CT,但因为是有创检查,且技术复杂、价格较贵,无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因此,对造成冠心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直接成像,无疑是简单易行的CT检查的优势。
但是,目前CT图像受空间和组织分辨率不足的限制,并不能将纤维组织和脂质、血栓或出血等组织进行明确地分辨,仅能够根数CT密度值,将钙化或非钙化组织进行简单地区分。
1.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定义为冠状动脉管壁上CT的密度值>130HU的斑块。关于钙化积分的临床解释见表1-11-3:
表1-11-3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解释
钙化反映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在,其积分的高低(钙化的体积大小)同时反映了斑块的大小,间接预示着管腔的狭窄程度和累及范围。但是,临床CT诊断因为钙化的存在,而影响对管腔的观察,因而对准确诊断管腔的狭窄程度受限(图1-11-3)。
图1-11-3 钙化斑块对管腔观察的影响
注:CT显示前降支近段较多钙化斑块,遮挡了对管腔的观察,因而诊断管腔的狭窄程度受限(A);回旋支中段因为没有钙化,管腔及其狭窄显示满意;冠状动脉造影(B)则不受钙化的影响,对管腔狭窄的观察非常直观和清晰
虽然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较高,但是特异性过低,临床已经很少应用钙化积分来诊断冠心病。目前,CAC更多地被用于对心血管事件的预警、预防的评估(表1-11-4)。
表1-11-4 CAC预测冠心病事件(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随访价值
2.CT对易损斑块的检测
CT对易损斑块的准确诊断是受限的。但是,通过与临床肇事病变的回顾性对照研究,发现了易损斑块和肇事病变的基本CT特征,如非钙化斑块、小灶状钙化、正性重构等(表1-11-5)。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肇事病变更多表现为脂质斑块、小钙化灶和阳性重构;病变范围更长、病变密度更低(更趋于是血栓组织;ACS的非钙化斑块CT值是(35.0±15.1)HU,稳定性心绞痛肇事病变的CT值是(67.5±26.5)HU,而狭窄程度却未必更重(图1-11-4~1-11-5)。
(四)冠状动脉CT在心血管病事件随访中的价值
通过随访评估CTA在心血管病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我们对5000余例门诊患者的随访结果表明在传统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能够提高对冠心病事件的预测价值,而加上CTA提供的斑块和管腔狭窄等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对MACE事件的预测价值(图1-11-6)(见文末彩图)。
表1-11-5 CT对易损斑块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图1-11-4 CT显示前降支近段非钙化斑块及阳性重构,管腔重度狭窄>70%,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该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