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人工智能与赋能社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2 水中流淌的时间

现在的人们查看时间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手机、手表、钟表都可以准确计时。可在古代,人们想知道准确时间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只能靠太阳或星星的运转来大致判定时间。后来,古人发明了漏壶、日晷、水运仪象台等计时工具,获取相对准确的时间才变得容易些了。

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漏壶。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古人长期观察大自然的产物。古人在用陶器取水和储水的时候,因陶器质地疏松会出现漏水现象,而水面下降的速度则与时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经过反复总结实践,大约在夏商时期,古人创造出了“沉箭壶”。“沉箭壶”是一只盛水的铜壶,在壶的底部有一个小洞。一根有刻度的标杆竖立在壶中,刻度部分浮于水面上。当水从小洞慢慢流出时,人们就可以根据标杆上对应的水位刻度来判断时间。由于漏壶中的水量对水滴的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计时的准确性较差。如图1-2所示左侧展示的是一把汉代的铜制漏壶。

为提高计时精度,古人又发明了“浮箭壶”,如图1-2右侧所示。其结构原理为:三个漏壶被放在不同高度的平面上,最下面放一个接水壶,有刻度的箭杆便放在这个接水壶中。使用时,水从最上面的壶依次流到中间和下面的漏壶中,最后流入接水壶,标杆上浮显示对应的刻度。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沉箭壶”由于水量减小对水滴速度的影响,计时更加准确。这种多级漏壶出现于东汉初年,张衡使用“二堵”,即一只漏壶和一只补给壶(不算最下面的接水壶)进行计时。晋代出现了三只一套的出水壶,而唐初的吕才设计了四只一套的漏壶。故宫博物院就保存了一套清代的大型漏壶。

图1-2 汉代漏壶(左)和“浮箭壶”(右)

在世界其他文明的史料文献中,也有关于漏壶制作和使用的记载。公元前14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使用泄水型漏壶进行时间计量,其原理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沉箭壶”。在古埃及,同时使用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壶,其中受水型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浮箭壶”。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发明家特西比乌斯改进了漏壶,并采用人物造型的指针指示时间,如图1-3所示。

图1-3 古希腊发明家特西比乌斯制作的漏壶

漏壶利用了水的重力作用,是一种简便精巧的计时仪器。当然,古代文明中的计时工具不只有漏壶一种。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等人研制的水运仪象台(见图1-4),便是集观测和演示天象、测时和报时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利用水力驱动和机械传动。

图1-4 水运仪象台

当然,民间也流传着一些简单的计时工具,如唐朝和尚发明的盂漏,就是其中的一种。将一个底部钻有小孔的铜盂放置在水面上,水即从洞中涌入盂里。当水满到一定的程度,容器就会沉下去。取出铜盂倒掉水,便可以重复利用。铜盂的大小和质量是有规定的,一般一个时辰沉浮一次。由于盂漏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因此成为古代人们最常用的计时器。

在钟表时代来临之前,这些滴水的装置不仅记录了时间,也记录了古人逐步掌握机械原理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