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巧妙的自动玩偶
除精妙的指南车、计时工具外,古人还制作了一些具备各种功能的自动玩偶,用于取悦和服务人们。这些人形自动玩偶,可以说是现代仿人机器人的鼻祖。
我国唐朝张骛撰写的笔记体小说《朝野佥载》中记载了两个关于人形玩偶的趣事。洛州县令殷文亮喜爱饮酒,于是便制作了一个木头机器人,为其套上绫罗绸缎,把它打扮成一个美女侍从,用来招待客人,这个“女招待”总能彬彬有礼地酌酒行觞,让人很是惊奇。杭州有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杨务廉,雕刻了一个木头僧人,这个有模有样的“和尚”会端着一只木碗向路人乞讨,等到木碗中盛满了铜钱后,木僧还会说声“布施”,引得路人纷纷围观布施,一天下来,杨务廉通过木僧赚得盆满钵满。
唐朝东海郡的巧匠马待封曾经制造了一台配有木制机器人的梳妆台,专供皇后梳妆打扮。这个自动装置“中立镜台,台下两层,皆有门户”,设计独特,内部设置有隐藏机关。皇后在梳洗时,触发机关,就会有一个木头妇女机器人递出毛巾和梳子,等皇后梳洗完毕,它又手执香脂、妆粉等恭敬递上。最后,化妆品仍由这位机器侍从放回原地,妆台上的门也会自动关闭。
国外也有许多自动玩偶的记载。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达·芬奇就设计了一款机器人,它以木头、金属和皮革作为外壳,以齿轮为驱动装置,可以坐下和站立,同时头部也和胳膊可以进行相应的转动。后来一群意大利科学家根据达·芬奇留下来的草图,耗时15年制作出了依靠风和水力驱动的“机器武士”机器人(见图1-5)。
匈牙利人沃尔夫冈·冯·肯佩伦于1770年制作了一个坐在大机箱前的木制玩偶,如图1-6所示。这个被称为土耳其机器人(The Turk)的装置可通过齿轮和杠杆系统来移动旗子,与人下国际象棋。在维也纳皇宫的首次表演中,这个机器人迅速击败了对手,让在场的观众叹为观止。从那以后,肯佩伦带着土耳其机器人在欧洲各地巡回表演,击败了许多挑战者,其中包括拿破仑和本杰明·富兰克林。事实上,当时人类的科技水平并不能支撑这种智能化的机器人。最终,土耳其机器人战无不胜的骗局被揭穿——原来机箱里藏了一名象棋高手,通过磁铁系统来跟踪对手的出棋并移动自己的棋子。

图1-5 根据达·芬奇设计草图制作的“机器武士”

图1-6 肯佩伦制作的土耳其机器人
1768—1774年,瑞士钟表匠皮埃尔·雅奎特-德罗兹父子制造出了三个惟妙惟肖的自动玩偶:写字玩偶、绘图玩偶和演奏玩偶,如图1-7所示。其中,写字玩偶背后的发条被上紧后,它就会抬起右臂,将手中的鹅毛笔伸到桌子右侧的墨水壶中蘸一下,然后在桌子当中的白纸上缓缓写出几行词句。该玩偶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只要更换其体内四十个可替换的齿轮,它就可以写出不同的字词和句子。这意味着可以对写字玩偶进行编程操作,所以该玩偶被一些科学家视作现代计算机的鼻祖。这三个国宝级玩偶至今还保存在瑞士纳切特尔市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内。

图1-7 德罗兹父子制作的三个玩偶
上面列举的各种自动玩偶都展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奇思妙想和精巧工艺,虽然它们与现在的人工智能相距甚远,但蕴含在其中的自动化、智能化理念一直延续至今。正是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才最终孕育出了现代人工智能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