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2 第二次浪潮
进入20世纪80年代,数学模型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使人工智能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中。1980年,卡耐基·梅隆大学为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发出了一套专家系统,可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每年能给DEC节省4000万美元左右的费用。1986年诞生的多层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催生了能与人下象棋的智能机器,以及可自动识别信封上邮政编码的智能网络。后者的识别精读达到99%以上,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水平。
在这些成果的激励下,美国、日本等国都再次投入巨资开发所谓的第五代计算机,当时被称为人工智能计算机。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TI)遂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具有更强功能和计算速度的LISP机“EXPLOR”,并投入国际市场。LISP计算机是基于LISP语言开发的、比通用型计算机指令执行效率更高的机型。1987—1993年,苹果公司和IBM公司开始推广第一代台式机。随着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售价的不断降低,这些面向个人的台式机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逐渐走入千万家庭,并完全替代了价格昂贵且难以维护的LISP计算机。与此同时,各类专家系统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人工智能硬件市场出现明显萎缩,政府研发经费开始缩减,人工智能又一次步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