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命子迁
司马谈
导读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死后,至今已经有近四百年,这期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现如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的事迹荒弃无人记载,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记述历史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地希望儿子司马迁能完成这项自己未竟的事业。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谈在随武帝封禅泰山途中染病,随即病倒在洛阳,这时儿子司马迁赶来探望,病榻之前,他嘱托儿子,希望在他死后,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一部史书。“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他以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终目的在于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司马迁不负父亲之遗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名垂青史。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读过此文便知道一点不为过。
作者简介
司马谈(约前165—前110),西汉的史学家、思想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之父。为汉初五大夫,曾担任过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谈博学多识,曾跟随唐都学习过天文历法知识,从杨何学习过《易经》,并对黄老之学进行过深入钻研。司马谈早年在担任太史令时,曾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文献资料,所以曾立志撰写一部通史。由于他临终前的这种勉励,司马迁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余先周室之太史[1]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2],典天官事[3]。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4],封泰山[5],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6]文武之德,宣周召[7]之风,达太王、王季[8]之思虑,爰及[9]公刘[10],以尊后稷[11]也。幽厉[12]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13]。自获麟[14]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15]。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16]!
注释
[1]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时期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秦汉之后设太史令,职位较之前渐低。
[2]虞夏:虞舜时期和禹夏王朝。
[3]典天官事:主管天官的日常事务。天官,周代时以冢宰为天官,是百官之长。
[4]千岁之统:承继千年的传统。西周时成王曾封禅泰山,到汉武帝时,已历九百多年。
[5]封泰山: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开场祭地,报地之功,称为禅。
[6]论歌:论述歌颂。
[7]周召:周公和召公。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8]太王、王季: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武王时追尊为太王。王季,古公亶父末子季历,武王时追尊为王季。
[9]爰及:至于。
[10]公刘:周王朝始祖后稷的曾孙。
[11]后稷:周王朝的始祖,名弃,为舜的农官,号后稷。
[12]幽厉:周幽王和周厉王。厉王因暴虐奢侈,被国人驱逐,死于彘(今山西霍邑);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宠幸褒姒,任用佞臣,又以烽火戏诸侯,被申侯、犬戎联合杀败。
[13]则之:效法(它)。
[14]获麟: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春,哀公在西部大野打猎,叔孙氏的御者获一怪兽,孔子看后说是麒麟。
[15]放绝:废弃。
[16]汝其念哉:你要记着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