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与子琳书
孔臧
导读
《与子琳书》是孔臧是写给儿子孔琳的一封家书,作为父亲的孔臧听到儿子在勤奋刻苦地研习经学后,怀着愉悦的心情,动笔给儿子写了这封充满鼓励的家书。作为孔子的后人,儒学世家,孔臧始终以读书、为贤作为自己的志向,并借此诫勉训导儿孙。在《与子琳书》中,他要求儿子孔琳为学必须勤奋而持之以恒,称成功之道也是积渐之道。另外他还提出“学”与“行”的关系,“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指出学习的目的还是为了实践。而在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上,他劝儿子效仿祖先孔子及其堂弟孔安国的所言所行,告诫孔琳时时要注意“言不及利,利不欺名;动遵礼法,少小长操”“见待崇礼,不供亵事”。孔臧这封家书,虽寥寥数语,却让人看到一位儒家学人对个人修养、为学之道的精辟论见,以及儒家修学的核心价值。
作者简介
孔臧(约前201—前123),是孔子的第十代孙,也是西汉著名经学家孔安国的从兄。文帝九年(前171)时,孔臧承袭了父亲御史大夫的官位,但他却辞去不受,宁愿顾守家业,与从弟孔安国搜集整理古书。汉武帝尊重他的意愿,拜为太常卿,但礼赐仍和三公一样。作为太常卿,孔臧经常和朝中一些博学的士大夫讨论鼓励学习、奖励贤才之法,并请著为功令颁行。自此以后,公、卿、大夫、吏之中彬彬有礼之人、文学上进之士渐渐多起来。受孔臧的影响,他的儿子孔琳勤奋好学,同样受到人们的颂扬。
告琳:顷来闻汝与诸友讲肄[1]《书》《传》[2],滋滋[3]昼夜,衎衎[4]不怠,善矣!人之进道[5],惟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山溜[6]至柔,石为之穿;蝎虫[7]至弱,木为之弊。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学者所以饰百行[8]也。侍中子国[9],明达渊博,雅学绝伦[10],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动遵礼法,少小长操。故虽与群臣并参侍,见待崇礼,不供亵事[11],独得掌御唾壶[12]。朝廷之士,莫不荣之,此汝亲所见。《诗》不云乎?“毋念尔祖,聿修厥德。”[13]又曰:“操斧伐柯,其则不远。”[14]远则尼父,近则子国[15],于以立身,其庶矣乎[16]。
注释
[1]讲肄:讲论、学习。肄,学习。
[2]《书》《传》:书,指儒家的经书;传,指后世大儒对儒家经书的注释。
[3]滋滋:同“孜孜”,不知疲倦的样子。
[4]衎衎( kàn kàn ):高兴快乐的样子。
[5]进道:学问长进。
[6]溜(liù):指山间的流水。
[7]蝎虫:指树木中的蛀虫。
[8]百行:各种实践。
[9]侍中子国:此指孔臧的从弟,侍中孔安国。
[10]雅学绝伦:研究《尔雅》的学问,没有人能比得上。雅:指《尔雅》,中国古代最早的辞书,也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11]见待崇礼,不供亵事:对待他人尊崇礼数,不做轻慢之事。
[12]独得掌御唾壶:独自执掌为皇帝捧唾壶的职责。唾壶:即痰盂。
[13]毋念尔祖,聿(yù)修厥德:常常追念祖先的恩泽,修养自身的德行来继承祖先的意旨。语出《诗经·大雅·文王》。聿,助词,一般用在句首或句中;厥:人称代词,他,这里指祖辈。修:继承。
[14]操斧伐柯,其则不远:想砍一棵树做斧头柄,就必须先有斧头,没有斧头,就无法砍下树来做斧头柄。比喻要想做成事情,就必须将所用之物准备好。语出《诗经·豳风·伐柯》。
[15]远则尼父,近则子国:从远的来说,孔子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从近的来说,孔安国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尼父: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16]于以立身,其庶矣乎:(掌握这些)对于你为人处世、安身立命,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