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制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流量制造是什么?

用户运营就是制造流量的过程

每一次用户互动就是一次流量制造。

针对每一个用户的持续性互动,即用户运营,就是流量制造。

确切来说,流量制造是指,以每一个用户为核心,通过“货找人”的方式,与用户进行全域、全场景、全链路、全周期的互动,持续产生N个流量的过程。

与“流量制造”一词相对应的是“流量购买”。二者不仅在各个方面表征不同,而且所遵循的模式也有本质的不同。

流量购买与流量制造的本质差异

以前,线下零售商负责的是自然流量,品牌商追加的是广告流量,这些都是基于位置的“流量购买”,而本书对未来给出的预测是:线下零售场将引领品牌商一起构建用户运营共同体,实现“流量制造”。

先看两组实例。

实例一:曾经的红星美凯龙,如果某一个商场做一场大促,是这样引流的:一方面靠周末或节假日自然客流;另一方面,大打各种线上线下广告,包括门户网站、家居垂直网站、App开屏、电台、公交车、分众等,广而告之,告知该城市居民这次大促的时间与主要信息,为商场这一次大促引流。

如今的红星美凯龙,某一个商场做一场大促,是这样引流的:利用数据中台对所有近三个月到店的顾客,在全网各大流量平台上进行精准投放,并利用数据中台找到这些平台上的其他精准家装用户,然后进行精准投放;更重要的,会通过天猫同城站、社群、各个官方自媒体、全民营销平台、会员富媒体短信等私域场景,利用创作的各种相关内容,对半年内新招募的粉丝、会员进行活动预告和爆品推荐,激活这些老用户,为这一场大促引流。

实例二:某手机品牌A,推广一个新品,获得流量的方法是:一方面,依赖各个线上店、线下店的日常进店客流;另一方面,不断地打广告,不断地广而告之,每一轮广告之后,都会有一部分消费者来到线下店购买这个新品,或者在线上购买。

某手机品牌B,推广一个新品,获得流量的方法是:一方面,利用老用户画像,在全网“捕捉”精准潜客,与之互动,触动其来到线上或线下店;另一方面,在全网各种公海场景及私域场景里,利用丰富的、精彩的“种草”内容,针对所有老用户进行多频次的、个性化的、有节奏的持续“种草”,直至成功“拔草”。

很显然,曾经的红星美凯龙和品牌A所采用的就是“流量购买”模式;如今的红星美凯龙和某手机品牌B所采用的就是“流量制造”模式。

先来分析一下“流量购买”模式。

流量购买包含两种最常用手段:一种是购买或租赁店铺,另一种是购买广告位,本质上都是通过购买“好位置”来获得流量。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线上电商平台开店,能够通过一些运营手段争取到一些“好位置”,比如让店铺商品出现在品类词搜索结果页上的“头部”。这种流量获取方式与“位置”强关联,本书也将之视为“流量购买”这一类。

“流量购买”,其本质是基于“位置”的广而告之式的用户招募,通过购买或租赁线下或线上的好位置而实现。对于“流量购买”而言,核心资源是“位置”,核心动作是“位置评估”,通过“好位置”,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人,推动其中的部分精准目标人群去“找货”,从而实现高成本的“人找货”。所以,那些“购买而得的流量”均可以称作“位置流量”。

在“流量购买”思维下,对用户的利用模式是“即用即抛式”的,拿用户当“易耗品”。针对每一场促销活动、每一次品牌或产品推广,都是重新面向非精准的整体受众,进行又一次的大面积“种草”,并在当次进行“割草”,循环往复。在连续的活动、连续的推广之间,并不会针对同一用户进行营销动作上的关联,即不会对同一用户进行跟踪式的持续的“养护”。

事实和数据已经说明,通过“流量购买”模式所触达的用户,存在“销售转化率低、复购少、口碑弱”的问题,因此,更多呈现负向循环的状态。

再来分析一下“流量制造”模式。

“流量制造”,其本质是基于每一个用户的持续互动,是通过精细化的用户运营来实现的。

对于“流量制造”而言,核心资源是“用户”,核心动作是“用户运营”,通过“造画像、造内容、造场景、造工具”,实现高难度的“货找人”,所以,那些“制造而得的流量”可以称作“用户流量”。

在“流量制造”思维下,对用户的利用模式是“永续循环式”的,把用户作为资产,以用户生流量、以用户生用户。针对每一场促销活动、每一个品牌或产品推广,一方面,利用数据营销精准地找到新用户进行第一次“种草”;另一方面,对老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多频次的精准“养护”——“浇水、施肥、捉虫子”,并对其中又“成熟”一季的用户进行又一茬的“收割”。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个用户在不断的“养护”后成功“拔草”,并会在后续不断的“种草”中收获一茬又一茬的“拔草”,甚至“草籽飞扬”——产生口碑裂变,带来更多的新用户。

相较于“流量购买”,通过“流量制造”模式所触达的用户,销售转化率更高、复购更多、口碑更强。因此,更多呈现正向循环的状态。

事实上,两种获取流量的模式背后对应的正是两种流量思维:“流量购买”模式对应着“位置流量”思维,“流量制造”模式对应着“用户流量”思维。

如果分别用一个字来形容“位置流量”和“用户流量”,那就是:

“位置流量”思维的核心是“鱼”,授己以鱼,自己是“鱼客”。

“用户流量”思维的核心是“渔”,赋己以渔,自己是“渔翁”。

“用户流量”思维指引下的流量制造,从两个维度解决了流量增量问题:不仅会带来单位用户的流量产出更大化,而且利用“精准效应”和“口碑效应”必将带来更大的用户规模,即用户资产总量的递增。

同时,流量制造不仅解决了流量增量问题,而且实现了基于同一用户的多次流量间的协同增效,从而使流量转化——初次消费、复购与联购得到显著提升。

面对当下及未来的流量问题,必须运用“用户流量”思维来做顶层设计。

流量制造的四维全能

“用户流量”思维指引下的流量制造,解决的不只是流量增长问题,不只是私域流量运营问题,不只是在公域里进行用户拉新的问题,而是会一揽子、系统性地解决与用户运营相关的营销痛点。

流量制造,不仅解决了流量增长的问题,更解决了用户增长的问题。一方面,基于广告主的用户画像能力,由数据驱动,能够在公域里更精准、更高效、更大量地捕捉目标用户;另一方面,更多更好的用户互动一定会带来更好的用户口碑、更多的社交裂变,从而带来更多的新用户,实现用户资产总量的递增。

流量制造,解决的不仅是流量生产的问题,更解决了流量转化的问题。这是因为:流量制造不仅解决了流量增量问题,而且实现了基于同一用户的多次流量间的协同增效。实战中,大多数情形下,每一次的销售转化需要针对一个用户多次种草才能实现,即多个流量的协同才能产生一次最终的转化。而本书所定义的“流量制造”,强调的正是基于每一个用户的持续互动,而且是基于每一个用户在全域、全场景、全链路、全周期的持续互动。

流量制造,不仅包含私域流量运营,更包含在公域中拉新用户与激活用户,也就是说,既包含“公海精准捕鱼”,又包括“私域精细养鱼”。

公海精准捕鱼,尽管需要花费营销预算,但却与传统的基于位置流量思维的流量购买有着本质的不同。公海精准捕鱼并不是通过购买某一大流量的广告位置来获取流量,而是基于广告主的用户画像能力,由数据驱动,在公域里精准捕捉目标用户。所以,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基于位置流量购买,而是基于用户的流量制造。

流量制造,不仅包含在公域里进行用户的首次拉新,更包含在公域里进行用户的反复激活。实战中,即使私域做得再大、再好,用户依然且必然持续地在公域里各大流量平台上“一天到晚地游来游去”,所以,要做到全场景全链路的、充分的用户运营,要做到最大化的流量制造,就一定要实现与每一个用户在公域里持续不断的精准互动。

通过两道算术题看清流量制造真实力

下面来看两道有关流量制造的算术题。

假设一家店有1000个活跃的老用户,平均每天会来100个,即日客流量是100。如果我们有运营社群,一部分老用户在社群里,我们在社群里不断地推送品类导购信息、新品推荐信息、爆品特价信息、各类促销活动信息、直播活动信息、线下会员体验活动信息等,那么,只要这些内容做得足够好,对老用户的胃口,就会带来每日入店的客流增量。我们还可以在社群里为老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导购咨询服务、售后处理服务、特殊定制服务、送货上门服务等。这些服务会增强甚至显著增强老用户与门店之间的情感连接,无形中就会增加老用户来店频次。这里可以暂且假设一个数字:平均带来每日新增X1位老用户入店,包括进入线上小程序店铺和电商平台旗舰店的用户数。

同理,如果我们运营官方自媒体,也有一部分老用户是粉丝,我们也会发各种内容,与粉丝进行各种互动,因此,带来每日新增X2位老用户入店;如果我们在各大电商平台运营着各个旗舰店,则也会用各种站内直达方式激活老用户,带来每日新增X3位老用户入店(包括线上店和线下店)。

如果我们有能力通过自身的数据中台对接全网,我们也可以通过全网各大流量平台,将我们的各种内容以更定制化的方式,一对一地触达老用户,因此,带来每日新增X4位老用户入店。

我们还可以利用既有的用户画像进行“人群扩展”,触达更多的相似人群,即相对精准的潜客,从而带来新的用户,并假设因此带来每日Y1位新用户入店。

说到新的用户,不得不进一步说明一下,以上所有的内容在通过社群、自媒体、电商等场景触达老用户后,如果老用户对品牌有够强的正面口碑,内容又足够精彩,那么这位老用户就会有很大概率对内容进行转发、扩散,如果有裂变激励机制,那就更是“快马加鞭”了。这些动作必然会带来可观的新用户的增量Y2、Y3、Y4

当然,如果我们运营全民营销平台,更可以将各种内容不断以任务的方式推送给所有导购、老用户,由他们利用各自的社交能量进行裂变传播,这又会激活一部分老用户X5,同时带来一部分新用户增量Y5。红星美凯龙就拥有这样的全民营销平台。

所以,经过上述用户运营的组合拳之后,每日进店客流变成了“100+X1+X2+X3+X4+X5+Y1+Y2+Y3+Y4+Y5”。事实上还不止如此,因为Y1到Y5成为老用户后,又会不断提高X1到X5的数量。

尽管每个人的时间与需求都是有限的,这个增量不会无限增加,但事实上,由于我们以往的能力所限,远远没能很好地利用老用户的时间、满足老用户的需求。

我们再拿一个用户来举例,情况会更加明显。

有个用户一周去两次大卖场,有时去买饮料、休闲食品,有时去买冰淇淋或日用品,偶尔买其他东西。如果这家大卖场运营社群,并把这位用户拉进了群里,那么这位用户就会在群里不断看到各种内容,不断享受到各种贴心服务。带来的结果是:这位用户一周会有两次因为看到饮料与休闲食品的特价信息而线上下单,会因为看到冰淇淋或日用品的新品而到店购买,会因为看到其他商品如玩具、节日气氛装饰品、酒类产品、时令蔬果等推荐而线上下单或到店体验。一周到店频次由平均2次提升到平均4次,同时,线上下单频次有5次。这意味着,这位用户总的流量贡献由每周2个提高到9个,翻了4倍多。

事实上,除了社群,我们还能够覆盖更多的场景,如官方自媒体、全民社交营销、电商旗舰店、全网精准投放等,这些都会对老用户不断精准触达,制造更多流量,同时,利用内容的吸引力和裂变机制的威力,促成老用户的更多裂变,从而带来更多的新用户,使得老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很明显,通过老用户进行流量制造和裂变拉新,具有显著的几何倍数放大效应,威力巨大。

小结

流量的定义

·用户是1,流量是N

·一个流量就是一次用户互动,一次信息交互

流量的本质价值

·流量的价值是种草

·每一次种草都有

·我们往往不缺用户,我们缺的是用户互动

·我们不仅缺用户互动,我们更缺充分的用户互动

·数字时代,我们有机会实现最充分的用户互动

流量制造

·用户运营的过程就是制造流量的过程

·两种流量思维:位置流量与用户流量

·流量制造的四维全能:用户增长&基于每个用户的流量增长,流量生产&流量转化,公海精准捕鱼&私域精细养鱼,公域里用户拉新&公域里用户激活

·两道算术题看清流量制造的真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