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数据:迈向共建、共享、开放、个性的未来教育](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38/35828838/b_35828838.jpg)
推荐序1 大数据时代,教育的未来
“大数据”现在很热。有人甚至说掌握大数据的人可以像上帝一样俯瞰整个世界。当然,若有这样的人,大数据就不叫大数据了。
大数据概念太新,在这个领域,我其实算是外行。听说所谓大数据(bigdata)之“大”,指的是数据量大到难以用当前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处理。对难处理的东西进行处理,当然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且大家相信,大数据里蕴含着宝贵的、有用的信息。于是,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各行各业更加意识到,谁对大数据的挖掘更为深刻,谁就将抢占未来先机。
这本书,说的是教育大数据。
在信息时代,什么都可以用数据来表示。有些可以用小数据表示,有些则要用大数据表示。比如说,一个班里的考试成绩算是小数据,但把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多年的作业情况都放在一起,从这个数据集中分析他的成长过程,这就涉及到大数据了。研究大数据,就是设法在海量数据里抽取有用的信息,变大为小。数据量看上去很“大”,但本质的东西可能很“小”。怎么从大量的数据里提炼出本质?就是要靠数学,回归到数学工具。信息时代的本质是数学时代,大数据分析需要数学基础。
未来的教育和学习将进入大数据驱动的新时代。大数据时代,教育将从“用经验说话”转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教育从业者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学习进程和结果,进一步改善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有助于实现“改善学习成果、促进自主学习”,有利于大面积地提升教与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对教育大数据的三层理解:全学习过程、教育大数据系统和教育大数据共建共享思想,并用通俗易懂、颇有趣味性的语言和丰富的实际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书中讲了可汗学院的学习分析系统、学生利用Knewton实现适应性学习、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过程等案例,并详细介绍了教育大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工具。此外,作者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教育大数据发展的社会环境、教育大数据的技术体系框架、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服务以及教育大数据的载体及应用场景进行了阐述。
作者方海光博士是位年轻有为的学者。他在移动学习、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等领域耕耘多年,有诸多研究成果和佳作面世。这本《教育大数据》是他的新近力作。读来观点新颖,案例丰富,语言幽默,可读性强,可供关心大数据的研究者参考,更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学校管理者和相关行业内人士阅读浏览。
2016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