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蒋平阶后人
关于蒋平阶的后人,坊间传闻甚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因其地学不精,导致蒋氏一脉无后。此言极谬。蒋平阶地理之学在康乾之后影响极大,江湖术士因流派之争相互攻讦,将其卷入其中,故有此谣传。今可查实的蒋平阶后人,至少有两子:长子蒋守大,字曾策;次子蒋无逸,字左箴。
蒋平阶两个儿子,大概生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
在《支机集》中,沈亿年《凡例》云:“杜陵小友暨两生幼弟,年未胜衣,风气日上,追随胜览,亦有和歌。”这里提及的“杜陵小友”,即蒋平阶之子蒋守大和蒋无逸。所谓“未胜衣”,大概在十岁至十二三岁左右。“(胜衣)是儿童稍长能穿戴成人的衣冠。钟嵘《诗品》卷上:‘才能胜衣,甫就小学。’亦指能承受所穿衣服的重量。”古人就小学约在八岁至十五岁之间。《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尚书大传·略说》:“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学、小学……十有三年始入小学。”《嘉靖太平县志》:“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嘉靖香山县志》:“八岁至十有四者,皆入学。”在有关汉语年龄词语研究的文章中,认为古人所谓的“胜衣”,乃指能够穿得起成人的衣服而尚未达到成年的年纪,或指稍长大些的十二三岁儿童。守大、无逸此时尚“未胜衣”,定在十四五岁之前,乃至于十二三岁之前。若以12岁为上限,《支机集》汇成于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以此逆计之,可知蒋守大、蒋无逸出生年约在庚辰左右。
1651年(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春,蒋平阶携其两子与门生周积贤、沈亿年、沈英节、周积忠等七人相互唱和,所作之词于第二年汇成《支机集》。在此集中,有长子守大《望江南》《虞美人》,次子无逸《番女怨》《月宫春》《生查子》等词。毛奇龄《云间蒋曾策诗集序》云:“今既杜陵而读杜陵诗,称善;及其既也,又读杜陵之子曾策诗,又称善。……而吾亦谓杜陵父子,其寄物肆意,大者得之正,则次亦不失王褒刘向之徒。”对蒋平阶及蒋曾策的文采赞赏有加。足见蒋平阶之子年少聪颖,富有文采。
大略在1664年(明永历十八年、清康熙三年),蒋平阶携次子蒋无逸游淄川,与友人顾当如、张笃庆等“剧谈风雅”,并汇有《倡和集》。《厚斋自著年谱》云:“康熙三年甲辰,余年二十三岁。是岁,云间蒋大鸿、左箴父子,乃梁溪顾当如,来游于淄,与余剧谈风雅,共订千秋,酬唱遂多,游宴相续。……是年,有《乐府杂诗》,有与蒋、顾《倡和集》。”张笃庆《崐崙山房集》亦有《东皋社集同云间蒋左箴、梁溪顾当如》《龙兴寺同蒋左箴、王鹿詹、蒲留仙限韵》《登般城放歌,同华亭蒋左箴、梁溪顾当如、同邑王栗里》《长歌赠云间蒋左箴》等诗词。
1665年(康熙四年)冬,蒋平阶携子无逸游宣城,与梅清、梅素、梅庚、杨天培、杨五俍、汪懋麟、陈世祥、朱万锜、贺宿、邹诋谟、白彦良、唐允甲、沈泌等宴集敬亭山,分韵赋诗。梅清《瞿山诗略》卷九有《冬日,招同檇李朱洁湘、杨天培、五俍、陈散木,云间蒋大鸿、左箴,丹阳贺天士,毘陵邹程村、白祗常,广陵汪蛟门,同郡唐耕坞、沈方邺、家素五、耦长敬亭山燕集分赋》,足证此事。
大抵在1675—1679年,蒋无逸从高凉抵广东羊额,拜会陈恭尹。陈恭尹作《答蒋大鸿》,书云:“令郎南来,……落落三十年,处士大都老矣,将惧终无以自白其虚实于天下也。高凉去广州千里,第又居乡落间,令郎到粤,一年乃得相见,殊惭疏略。”之所以认为此处“令郎”应为平阶次子左箴,一则姜垚《柯亭词》卷二有《愁春未醒·挽蒋左箴》,题下小注云:“左箴,杜陵先生次君。”词云:“乍游瘴海,罗浮仙峤,几度寒梅”,可见左箴去过闽、粤等地。二则陈维崧《红林檎近·大鸿有西河之戚,作此代唁》下有作者自注:“大鸿次子无逸,没于岭南幕中”。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州响应,康熙十五年尚之信在广东响应,其时屈大均等参与其事。左箴入岭南幕,或即此时。从时间上来看,陈维崧于1682年去世,可见左箴拜会陈恭尹不会在1682年之后。另外,《迦陵词全集》在此词之前,有《祝英台近·送陆云士之任郏县》,陆次云入郏县为康熙十八年后事,亦可旁证左箴之殁在1679年之后、1682年之前。从陈恭尹“落落三十年,处士大都老矣”之句推测,以永历元年陈父及家人亡于战乱后推三十年,则为康熙十五年左右,其永历十五年隐居顺德治学十余年闻名于世,故陈氏有“然弟之不出,分也,非高也。而往来之口,遂有为先生道之者,无乃所谓闻似人者而喜乎”等语,其时陈氏避居羊额等地,故有“第又居乡落间”之语。据此,则左箴抵广东拜会陈氏,大致在1676年左右。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蒋平阶在《续水龙经》二卷序云“壬辰岁,了弃一切,将薄田数亩,付之儿曹”,然后独游蜀中,过锦江、剑阁、峨眉等地,至武昌,过汉江、登晴川阁,前后历时两年余。若此记录确实,从这里也可判断,蒋平阶晚年仍有子女相伴,并非孤身一人。若无逸殁于1682年之前,则此时与蒋平阶相伴的可能是其长子蒋守大。
综上,根据蒋平阶的主要生活经历,可以把他的生平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云间入几社,与友人唱和往来的“文艺”阶段;二是参与反清义举,辗转各地的“沙场”阶段;三是黄冠入道、以青乌术自给的“隐居”阶段。他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值得言说的精彩之处。然而因其参与反清,所以各府县志只略加记载,甚至含混其词,有关他的详细资料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蒋平阶作为一个反清志士和云间派的重要人物,写作诗文不仅仅是他的兴趣爱好,更记录了他的平生志向和心路历程,贯穿了他的大部分人生。在青壮年时代,他奔赴各地进行反清义举,同时也创作了不少诗文;入清之后,尤其是进入康熙年间,随着越来越严苛的文网及思想禁锢,蒋平阶逐渐放弃了——至少是部分放弃了自己的诗文创作,转向于玄学。自黄冠入道之后,他淡泊明志,选择隐居不出,甘于清寒,以青乌术糊口,创作和整理了许多堪舆之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地学理论,未曾想因此声名大振,俨然为一代宗师,对后世的青乌术产生了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