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
——基于深圳大学创业精英班的实践总结(1)
潘燕萍 何孟臻 乔灵灵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摘要】随着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创业与创业教育发展,各大高校积极参与创业教育活动,大学生的创业比例也逐年增大。深圳作为窗口城市,具有良好的创业氛围,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顺势而为,依托深圳良好的创业氛围,成立创业精英班。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创业实践。管理学院创业精英班的创业教育面向深圳大学所有学生,将管理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本文以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业精英班为例,探讨实践导向与“创新精神”培育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根据管理学院创业精英班的实践经验,本文在教育宗旨和创业教育系统等方面总结了其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创业精英班
一、引言
创业学作为一门课程、一个专业、一个研究领域迅速发展。创业教育也在世界各地的高校中展开。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了创业课课程,自此以后,美国商学院开始盛行“创新精神”课程。现如今,美国已在超过1600所高校开设超过2200个相关课程,设有44种英语的学术期刊和100多个与创业相关的研究中心(Katz, 2003)[1]。自1995年起,日本的大学根据自身的条件陆续设立产学联合部门、技术转移部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Venture Business Laboratory”、大学生孵化园等相关机构(潘燕萍,2016)[2]。在中国,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政府开始探索性地、渐进地推行高校创业教育。2012年8月,教育部颁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从政策上正式要求并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大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会同科技部,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创业者是科技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的主要践行者。推动创新创业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以及众创空间等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为创业活动提供了外部支持。工商局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商标注册量为13594110件,平均每天新增商标37244件,平均每分钟产生25家公司。然而,在持续高涨的创业率下,创业绩效不容乐观,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约60%的新企业寿命不超过五年。根据GEM关于73个国家创业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创业教育的不完善是制约多数国家创业发展的要因。吴晓波的《大败局》指出,即使是教授、发明家、博士、军医和作家等精英创业,也仍然难逃失败的命运,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正是创业失败的原因之一[3]。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指出,创新精神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可见,创业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4]。创业教育不仅要满足个人成长发展或是实际创业的需要,还必须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加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调整过去传统的知识授课型方式,加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果创业人才已被论证可以被培育,并且需要长远的开发与培育,那么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基于自身的特色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本文以自2010年开始探索的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业精英班(以下简称“创英班”)为例,从创新精神的角度探讨创业教育开展的模式。
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教育
“创新型”企业家和“复制型”企业家之间存在特质上的区别,他们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上也存在差异(Baumol, 2009)[5]。大多数企业家都是复制型的。他们开一家传统的小店或小车间,这有助于消除贫穷,但是复制型的企业家以传统活动对工业革命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增长的爆炸贡献甚微。创新型企业家则不同,他们可以被认为是新产品和新生产技术的推销员(Griffiths et al.,2012)[6]。
“Entrepreneurship”意指创业行为或者创新精神。Gartner(1988)将创新精神定义为“创建组织”[7]。然而,创新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创业活动中(Kuratko, 2005)[8]。现有成熟组织大多面临着组织僵化的问题,他们开始强调创新精神,开始以创业导向来管理组织,吸引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Kuratko(2005)认为创新精神就是企业家寻找机会,坚持把一个想法变成现实[8]。Timmons(1999)指出创业不仅意味着创办新企业、筹集资金和提供就业机会,也不仅仅等同于创新、创造和突破,还意味着孕育人类的创新精神和改善人类生活[9]。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认为,创新精神不是天赋、才干、灵感或“灵光乍现”,而是有组织,且必须加以组织,有目的的和系统化的任何工作[5]。Kuratko(2005)认为创新精神是关于持续创新和创造力的。商学院应该开始发挥领导作用,创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力[8]。Dyer和Christensen(2011)指出创造性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而习得[10]。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所具备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创业能力具有动态性,有助于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11,12]。研究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对创业能力进行了探讨。从个体层面来看,个体的想法和资源能够起到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创业能力是影响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13]。创业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14]其中Man和Lau等提出的六维度(机会能力、关系能力、概念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承诺能力)[15]最具代表性,得到广泛引用。研究普遍从机会、关系、学习能力等角度对创业能力进行划分。创业机会是创业的起点,也是创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6]机会发现与开发能力是维持企业生存和导致绩效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17]关系能力有助于个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收集到更多的信息,以发现新的创业机会、获取资源,能够更容易地寻找到创业的合伙人等[13]。创业者最初并不一定具备创业需要的所有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和知识。学习能力也是个体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18]这些能力从哪里可以习得?现有研究均指出,创业者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实践而得。本文认为学习能力、机会识别能力等的内涵与维度在学术上已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初步习得。
高晓杰和曹胜利(2007)认为创业教育有两种界定,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是一种素质教育。[19]Weber(2012)指出,大多数大学级别的项目旨在提高创业意识和培养有抱负的企业家[20]。Bae等(2014)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对企业家的态度和技能的教育,包括“任何针对创业态度和技能的教育学项目或教育过程”。对于那些还没有决定要从事哪一种职业(如就业与创业),或者在参加创业课程之前没有创业经验的学生,创业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意识[21]。Neck和Green(2014)认为创业是“一组时间的方法”,并给予百森商学院创业教学实践,提出了“玩耍、移情、创造、实验、反思”等实践教学方法[22]。潘燕萍(2016)认为创业教育应当立足于创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教育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元的,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构建开放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2]。潘燕萍和王军(2014)将创业类课程视作“必修课”,是促进我国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的必要条件。高校需要结合各种资源提供实操性的训练教育平台,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23]
三、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业精英班概况
(一)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业精英班的培养目标
为了长期系统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孕育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深圳大学从2011年起面向全校的本科生开设了“创业精英班”(以下简称“创英班”),主要招募大一至大三有创业志向,有志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领导能力的学生。其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熟悉商事法规和政策,具有创新开拓理念、营商知识技能及社会活动能力,能熟练运用IT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包括推动社会进步的创业家,在各类企业、非营利机构、事业行政单位等组织中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和领导力的创新将才。
(二)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英班的招生设计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英班面向全校大一大二不同专业的学生,以促进多样思维的碰撞和团队分工合作。凡是有意向参加创英班的学生均需提出申请,参加面试后择优录取。申请时间和申请程序要求参考普通双学位的申请程序和要求,本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申请创英班时间和申请程序相同,面试由项目专业的招生评审委员会组织实施。具体招生对象如表1所示。
表1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英班招生对象
创英班在每年4月面向全校招募学生,通过发布公文通等各种宣传方式公布该年度招生,并开设宣讲会,帮助有志向申请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创英班以及考核流程。5月确定面试名单并开展第二、第三轮等考核,在期末结束前完成招生工作,公布录取名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全校公开招募:设计印发传单,通过摊位宣传、到班级上宣传等方式面向全校招募学生。
第二阶段,开展宣讲会:由创英班成员承办并举办宣讲会。
第三阶段,择优选取:创英班招生报名截止,进入简历筛选的阶段,经过对所有报名表的认真审阅和严格筛选,在公文通上公布进入面试环节的约60位同学名单。
第四阶段,面试:经过简历筛选的面试者进入面试环节,面试分为小组讨论和压力面试两个环节。最终录取32人。具体的招生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创英班招生流程
注:第二、第三轮考核方式以面试为主,但是根据每年申请者的人数和整体情况,具体考核方式会略有变动。
创英班从2011年5月开始招生,每期招收30人左右。至今总申报人数为1467人,实际招收259人,平均每年招生比例为18%(见表2)。经过9年的探索,创英班已经在学生中形成一定的“口碑”。尽管2019年深圳大学增加了各种特色班,但是创英班仍然是学生的热门选择班级。从目前的招生数据来看,与其他特色班级相比,进入创英班的难度越来越大,也可以由此看出学生对创英班的认可。另外,从近五年来看,创英班成员平均来源于18个学院,男女比例大约为2:1,保持较为合理的专业多样性(见表3),有助于班级内部不同学科的学生的交流以及创业团队的组成。
表2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英班历届招生人数统计
注:8期、9期分别有5位大一的特招生。
表3 创英班历届招生概况
(三)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英班的培养体系
创英班基于“创意想法→创业项目→创业企业”的创新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客精神、创业能力。其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以问题导向,以“实际案例”、创意创作、“学生的创业项目”等体验式教学为基础,主讲教师与校外客座嘉宾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方式合作教学。同时,创英班注重社会资源网络的建设,充分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结合地域资源与全球资源,共同培养学生团队。并且实行导师制,导师对学生创新策划和行动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创英班实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创英班设置了校、院和专业三级课程体系,分别为综合必修(校级课程)、专业必修(院级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级课程)和综合选修课程(专业级课程),体现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管理技能、管理思维和管理研究方法四大方面的培养要求。课程计划遵循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令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完成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
另外,在以上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创英班增设了以创业模块为核心的课程,包括:创业学(2学分)、创业主题研讨(1学分)、风险管理(2学分)、企业战略管理(3学分)、新产品开发(2学分)、创业法律法规(1学分)、公司治理(2学分)、管理策划(1学分)、创业模拟(1.5学分)。所有进入创英班的学生必须完成以上模块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学习兴趣和发展计划,修读选修课程,包括全校性公共选修课。
创英班实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除了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需要接受企业和公共部门工商管理实践领域的方法与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从而锻炼管理技能、管理思维和管理研究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企业和公共部门工商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创英班以“学生的创业项目”等体验式教学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创意创作及动手的能力,结合校内外多元化资源,主讲教师与校外客座嘉宾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方式合作教学,共同培养学生团队。
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规划整合管理学院相关资源,如:整合学院的ERP社团、创英班、公益专才班、创业0.5团队等创新创业资源,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提供了“实训·实践”的机会。例如,打造MIE-TALK创新创业讲座品牌,帮助学生与不同创业人士对话。自2016年开始成立了创业0.5办公室,帮助学生在校内模拟创业。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摸索创业0.5团队的运营与管理,在同等条件下,由创英班成员组建的团队优先录取。第二个创业0.5团队则是由创英班成员组成。
综上所述,创英班的人才培养体系由基础板块、应用板块、实践板块组成(见表4)。在基础板块,安排了九门必修课,以课程教授为主,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应用板块上,定期举办有关创业的沙龙讲座等,开展暑期实践和公众号运营,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探寻创业项目。在实践板块上,主要以创英班同窗会、创业0.5工作室、创业实训基地为载体,通过校内外导师的辅助,帮助学生自发形成的项目进行进一步孵化以及落地。由此可见,创英班的培育立足于课堂课程教育,但超越了课堂课程教育。在培养特色上,能够充分利用深圳大学的办学资源以及深圳的地缘优势,帮助学生“创意想法→创业项目→创业企业”的顺利开展。由于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创新精神的培育,课外也注重学生形成团队合作、开展项目的氛围,目前在创英班班级文化中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创业精神。
表4 深圳大学创英班培养体系
①E为Entrepreneurship的缩写。
(四)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英班的人才培育成果
深圳大学创英班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领导能力的学生。从历届创英班成员的表现来看,创业班的培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在校生创业项目情况
深大创英班的学生,不仅学习相应的管理学知识,也进行相应的管理学实践。以深大目前在校的创英班六期成员的情况来看(见表5),在校学生基于自身的需求,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进行创业实践。
表5 深圳大学创英班在校学生创业项目情况(部分项目)
2.参加学生赛事成果
由于班级有参加各种赛事的实践传统,每年创英班的学生都会组团参加挑战杯、深港青年创业大赛、南山创业之星及青年之声·青年创客等比赛。其中,创英班6~8期学生共有27名同学获得深圳大学“挑战杯”金奖、“挑战杯 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赛国家级铜奖等24个奖项。主要成果如表6所示。
表6 深圳大学创英班比赛主要成果(部分成果)
3.获得辅修、双学位情况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英班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修习双学位或者辅修,所有的学生完成三个模块课程的学习即可获取管理学院颁发的创业精英证书。从历届的情况来看,选择辅修或修双学位的学生,有50%左右成功获得辅修或者双学位。而攻读双学位的学生的毕业论文,大多结合深圳市的初创企业,研究相关的市场、创业团队及企业的商业模式,如《深圳APP创业公司生存状态与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市坪山区出口加工区的生命周期研究》《创业团队异质性、团队冲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婴儿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发展分析》等。尽管有些教育者认为“大学生创业者没有时间精力修读课堂课程”,否定这种辅修双修的班级设计模式,但是从创英班实践以及正在创业的毕业生反馈来看,这种模式是有效的。创业者需要在实践中持续学习。这种学位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平衡创业与学习的冲突关系,并推动创业与学习互相促进。深圳大学创英班成员获取辅修、双学位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深圳大学创英班成员获取辅修、双学位情况(部分成果)
4.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
除了在各项大赛中取得较为瞩目的成绩、在校开展创业项目外,创英班的成员在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整体较好,创业比例整体较高。从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创业比例达到30%,高于全国大学生创业比率。从创业情况来看,创英班的成员创业领域比较广,有文化创意类的旅游、服装、投资管理,也有新兴的公众号、社交平台、创客教育、O2O等。部分项目已经获得深圳大学创业园的资助,进入孵化器,并获得了同窗会校友的支持和风险投资,部分项目已经和国际知名品牌如阿里巴巴、鄂尔多斯开展深度合作。从就业情况看来,创英班的部分成员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如腾讯、中国移动、西门子等企业担任要职。具体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创英班学员主导的项目已成立公司或拟成立公司(部分成果)
续表
四、经验与启示
无论是创业研究还是创业教育实践,世界各高校都在探索与试验中。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正快速地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创业知识。特色班级的设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常见模式。有些院校的特色班级已经难以为继,有些仍在学生绩点与实践成果的衡量标准中徘徊。根据深圳大学的创英班9年的办学经验,本文总结了其在教育宗旨和创业教育系统等方面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
第一,注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曹旺德说:“现在的年轻人跟我们那一代人不一样了,今天注册公司,最好明天上市,后天成为中国首富。”教育的宗旨在于长期育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环境下,创业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学生立马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大学只是人生成长的其中一个阶段,而不是最后阶段,大学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创新性的思考方式,一种探索的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更需要思考的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业教育之实,而不是创业教育之名。
第二,灵活的评价方式,体系性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正如前文提到,创英班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发现商机,并将学生的创意化为现实,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模块中表现优异的队伍,可以优先入驻深圳大学创业园,推荐参加全国、国际创业大赛,并有机会获得深圳大学管理学院MBA天使投资资金。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项目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并不能够仅停留在商业计划书的制作上。例如,举办项目遴选大赛,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因此,学生可以结合知识与实践,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锻炼自身创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第三,打造多元化的师资团队。强大的师资团队是优良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和责任承担者,加之创业教育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强、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因而创业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经验,以及其在创业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对创业教育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深圳大学创英班建立了导师库。以管理学院的教员为主,教授立足于创业内在本质来教授学生创业基础的知识、技能和一般规律。辅以校外的教授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最前沿的成果、倾听最真实的英雄故事,有助于其深入了解创业的本质和内涵,从而达到丰富创业教育内容、优化创业教育效果的目的。
第四,立足于深圳地区构建班级的创新创业的人力关系网络。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会影响创业行为和绩效。深圳大学为在校生接触企业家、投资人等提供了机会。例如,建立同窗会,不定期地举办讲座,邀请知名企业的高管董事以及深大校友回到母校开展特色讲座,如2001级深大校友、怡亚通供应链管理公司美国区总经理、朗科执行董事马国宾先生及他的团队等。构建关系网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信息渠道、加强创业活动的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学生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可以充分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结合他人的真实创业经验并提炼反思,还可以借此机会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组建或加入创业团队。
第五,结合高校自身的资源,建设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深圳大学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校园的南北两端伫立着两座腾讯大厦。北门坐落在与长安街齐名的“深南大道”上。从地理位置来看,深圳大学处在一个全国最具有创业活力的城市,创业密度继续居全国首位,有良好的创业氛围。然而,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师资、教学场地、资金等硬件,以及校园文化、地方政策等软件上都存在着差异,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从创英班可以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导向强的活动,如果仅依靠内部资源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因此,创英班充分利用了外部资源,如辅助资金、创业导师资源、孵化器等,构建开放式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Katz J.A.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1876-1999[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83-300.
[2] 潘燕萍.从“自上而下”向“创业本质”的回归——以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高教探索,2016(8):49-55.
[3] 吴晓波.大败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 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M].张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 Baumol W.J.Entrepreneurship in Economic Theory[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9(58):64-71.
[6] Griffiths M.,Kickul J.,Bacq S.,et al. A Dialogue with William J.Baumol:Insights on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Educ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2,36(4):611-625.
[7] Gartner W.B.“Who Is an Entrepreneur?”Is the Wrong Ques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88,12(4):47-67.
[8] Kuratko D.F.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Development,Trends,and Challeng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5):577-597.
[9] Timmons,J.A.New Venture Creation,8th ed.[M].New York:Richard D,Irwin,1999.
[10] Dyer J.,Gregersen H.,Christensen C.M.The Innovator's DNA:Mastering the Five Skills of Disruptive Innovators[M].Harvard Business Press,2011.
[11] Man T.W.Y.,Lau T.,Chan K.F.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2):123-142.
[12] Lans T.,Biemans H.,Mulder M.,et al. Self-awareness of Mastery and Improvability of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in Small Businesses in the Agrifood Sector[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2010,21(2):147-168.
[13] 贺小刚.企业家能力、组织能力与企业绩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4] Mitchelmore S.,Rowley J.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Development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 Research,2009,16(2):92-111.
[15] Man T.W.Y.,Lau T.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Of SME Owner/Managers in the Hong Kong Services Sector:A Qualita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JEC),2000(8).
[16] Shane S.,Venkataraman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217-226.
[17] Penrose 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59.
[18] Wasserman N.The Founder's Dilemma[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86(2):102-109.
[19] 曹胜利,高晓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纪要[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20] Weber,R.Evaluat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M].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2012.
[21] Bae T.J.,Qian S.,Miao C.,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A Meta-Analytic Review[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4,38(2):217-254.
[22] Neck M.H.,Greene G.P.,Brush G.C.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A Practice-Based Approach[M].Massachusetts: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14.
[23] 潘燕萍,王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及成果评价研究——以深圳大学为例[J].中国科技产业,2014(7):42-45.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7150211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GD14XGL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