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理财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财富之心:自信改变人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说清怎么赚钱、怎么理财,必须明白什么是钱,什么才是财富?钱是什么,是人民币、美元、金银珠宝、房子,还是比特币抑或其他?

这又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钱是财富,又不是财富。无论人民币、美元还是金银珠宝,只是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说穿了是财富存量的计量形式,不是财富本身。即使货币,有法偿能力的时候就是财富、一般等价物,没有法偿能力就是一张废纸,包括金银珠宝在内都是一样的道理。

究竟什么是财富?

这又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财富融合了人性的所有优缺点,某种程度上,财富就是人性。遗憾的是,人类自身向来很难看穿自己,说清楚财富就更难了。

在我们的逻辑里,人,也就是自己才是每个人一生最大的、唯一的、恒久的财富。试想一下,所有的钱都是自己和家人赚来的,天上岂能掉馅饼?

真正的财富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或者说创新能力。正如华为创始人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说:“什么都没有了,只要我的人还在,我就可以重整雄风。”这种能力小则让一个人、一个家庭安身立命,大则让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二战”后,英、日等国家同样满目疮痍,短短数年之间便迅速崛起,靠的不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而是几代人、几十代人积累下来的人力资本。钱总有花完的时候,没有创造力,何以继之?

如果用一个学术名词,这种创造力被称为“人力资源”;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个人赚钱的本事。

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探索未知的世界,创立一个学科、创立一个产业、创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普通人在某行业里摸爬滚打,人熟路熟能赚到钱,这种能力综合了一个人的履历、经验、能力、心智,体现在国家就是综合国力,体现到个人就是赚钱的本领。

很遗憾,具备创造力的民族不多。在国家层面,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就那么几个;在个人层面,招聘年薪10万的人一抓一大把,招聘年薪百万的却根本无人敢问津。

在没有其他标准的时候,财富是一种符号,是衡量一个人、一个家庭、几代人人力资源的镜子。这面镜子如此清晰,清晰到锱铢必较,一切都将无所遁形,无论贫富贵贱,喜、怒、哀、乐、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

世间百态不过如此。

再回到理财。理财并不单纯指代赚钱,赚钱只是理财的一小部分。理财的最终目标是借助融资手段平滑一生现金流,钱尽其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每一个人的人力资本。那么,要如何获得求财所必需的人力资本?

这个话题让我们从一本畅销书说起……

曾经有一本名为《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的书畅销全球,美国作者芭芭拉卧底社会底层,想探究为何这些人不能完成阶层跃迁。芭芭拉原本认为,阶层跃迁应该很简单,多提升自己,多磨练自己,应该很快就能学会一项技能,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穷人?

为了寻找贫穷的真相,芭芭拉潜入贫民窟,试图寻找答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停留在社会的底层。如果身处其中,以自己的见识和能力,是不是能够迅速脱离底层?在长达数年的卧底生涯中,芭芭拉断绝了自己之前的经济来源,去体验社会底层如何挣扎求生。

芭芭拉辗转于不同城市,先后做过很多行业:餐厅服务员、旅馆服务员、清洁女工、家政、沃尔玛售货员等,期间也遇到了很多不同背景、个性迥异的上司与同事。

她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身处底层,无论哪一种工作、哪一个上司都不可能改变当前的命运,也不可能提升自身人力资本。

底层没有传说中的怜贫惜弱,没有救人于水火的大侠,更没有灰姑娘变身公主的童话,只有为了蝇头小利的搏杀,为了获得一点收入无所不用其极,至于道德根本就被视若无物,甚至完全是强盗逻辑。

雇主千方百计削减她的薪水,延长她的工作时间,更换工作、更换城市只是改变一个生存地点,改变不了生活本质。在市区工作收入会高一些,却租不起附近的房子,在远郊居住会耗费大量时间 , 工作强度也会陡然加大。

所有生活经历只是不同形式匍匐在社会底层,严酷的工作环境使人疲惫不堪,不可能有提升自我的机会。很多情况下这个层次的人们没有任何积蓄,不可能冒着失去一周、一个月工作的风险去更换工作,因为他们要活下来。

更糟糕的是,芭芭拉的结论显示,美国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无法获得一份比较体面的收入,他们工作一辈子也不可能有钱买到足够多的食物,只能勉强活着。

全书由此得出结论,美国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底层民众越来越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完芭芭拉的宏论,有一个问题久久萦绕在我脑海:固化的一生、板结的阶层,是钱错了,还是世界错了?

阶层固化是金钱的罪过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古至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贫有富。同样的道理,阶层跃迁也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芭芭拉的结论更符合一部分人为失败寻找外因的心态,自然得到追捧。

2005年,尤努斯因创办乡村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尤努斯乡村银行获得贷款的人往往只需要三五美元,就是这些三五美元的贷款者(很多还是女性),凭着微不足道的钱起家,用一个又一个励志故事把尤努斯送到了诺贝尔奖的神坛。

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即使有了诺贝尔和平奖的系列例证作支撑,我们依然要知道改变现状很难,这种现象有个学术专谓叫“路径依赖”。

所谓“路径依赖”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具体到人生,之前通过怎样的手段谋生,之后也一直想复制这种经历。

儿时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父母包括身边所有人的人生路径都是如此,自然而然也就走上这条路,从现实来看有人将其称为“阶层固化”。人们习惯了当前的生活,便在一个无休止的循环里开始奔跑,跑得越久就越害怕变动,循环就变得更加顺理成章。跳出魔咒锁定的循环需要大量的信息,或者说谋生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是最为欠缺的。

于是,脱离循环就变得不可能,只不过社会底层所面对的现实更加刺目罢了。因此,人们就以为陷入循环魔咒,无论多么努力,始终逃脱不了注定的命运,渐渐无奈地接受现实。

跳不出红尘,怎能看破红尘?

人类能跳出宿命的循环吗?

生活没有宿命,更不是无尽的循环。

简单说,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会容易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更换的角度从当前看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思维,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思维。

原有圈层不可能理解上一个圈层,同样,上一个圈层也不会理解下面的圈层。逆袭者或者说破除魔咒的人,一定要改变原来的生活逻辑、生活圈层,为此招来很多误解、嘲笑就在所难免。

本就不在一个圈层的角度考虑问题,怎么可能会有认同?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成名之前坚持做免费邮箱 Foxmail,无论如何穷困潦倒都不曾放弃,面对同事、朋友们的不理解,张小龙扔下一句话:“一群没志向的家伙。”张小龙凭一己之力缔造了 Foxmail,Foxmail 让张小龙名满江湖,也让张小龙丧失了所有收入来源。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小龙的坚持最终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没有当初的坚持,如何能有今天的微信?

20世纪90年代,电信企业的工作不仅高薪、稳定,还有相当的社会地位。但是,极少数电信员工依然选择了考研或者创业,这种人一定被视为另类。比如,普通家庭出身的腾讯一哥马化腾,原来在一家电信企业工作,扔掉了“金饭碗”才有了后来的腾讯,虽然腾讯一哥至今仍称自己来自于“普通家庭”。

缺资源、缺资金、缺人脉,不是身处贫困者的专利,所有人都要面对这些问题。层级越高遇到的问题就越严重,随着层级上升,要解决的问题难度系数成级数上升。无房者所缺的只是一套房的首付,开发商面对的是几十亿的资金缺口。再向上,根据摩尔定律,腾讯、阿里、百度三大巨头之间每18个月都要经历一轮生死搏杀。

我们只记得成功者,却不知道有多少 IT 巨头无声无息倒下。今天可还有人记得大黄蜂(网约车)、易趣(电商)、3721(搜索引擎)?这些企业当年的江湖地位比今天 BAT 毫不逊色,却都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阶层之间最大区别不是财富存量,而是对待困难的态度。任何人面对的困难都难以解决,容易解决就不叫困难了。难以解决,就不解决了?随着阶层上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愿会越来越强大,随之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大。

有钱人并非用钱去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赚更多的钱。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的思维才能让人跳出原有圈层,获得更多财富,最终实现一生梦想?

答案很简单,自信。

每一个人都要从骨子里相信,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20世纪新东方兴起的时候曾有一段传播甚广的校训:你我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命里注定,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不甘平庸与寂寞,追求奋斗和成功。如今,“追求卓越 , 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已经成为新东方新的校训,但时代的精神仍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并不是一句笑话。有一种人天生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不惧怕失败,惧怕的是没有一点色彩、没有一点张扬的平淡人生。对他们来说,梦想代表着美好,代表着激情,代表着生活的全部意义,他们总在不满足中寻找拼搏的动力,这种动力让他们不停去做更大的跳跃,更美的飞翔。

《功夫熊猫》里熊猫阿宝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可最伤我心的是,我每天努力练习,却还是那个我。如果还有人能让我不是昨天的我,那就是你,中国最伟大的功夫师傅。”

阿宝说得不对,那个能“让我不再是我 ”的人不是浣熊师傅,而是阿宝自己。有了乌龟大师指点,阿宝进入翡翠宫,得到龙之卷……

又能如何?

龙之卷是无字天书,什么都不能给阿宝,阿宝只有依靠自己领悟无字天书的真谛才能战胜残豹。《功夫熊猫2》依然在说这个问题:阿宝找到了自己的过去,才炼成了气功,打败了孔雀。第三部如出一辙,阿宝终于回答了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是谁,我是阿宝。

关于自信,关于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是阿宝。正如《功夫熊猫》中浣熊师傅所说:如果你仅做力所能及的事,那就永远无法进步。

富兰克林说过:贫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的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

《滕王阁序》有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青云之志既有,必能身登青云之梯,这就是我们的财富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