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商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见微知著:正在悄然发生的改变

随时随地的内容创作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不难发现,一个新词——“网红”(online influencer)——慢慢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红”这个标签已非时尚达人的专属,而是适用于任何敢于表达观点和输出内容的普罗大众。

依托于各类互联网社交与内容平台,出现了很多“网红”。例如,草根美食家Alex用矿泉水瓶自制陀螺打蛋器,再用电饭煲自制蛋糕,让网友们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气;野生健身教练Eva用米袋完成俯身划船动作,揭示了只要想健身,在哪里都可以,而且任何物件都可以拿来当作健身器械的生活智慧;Tony老师则教会网友解锁居家理发的新技能,只凭剃须刀和剪刀就能打造完美发型,并掀起了自助理发短视频大赛……除了才艺和生活技能,更多的新闻和资讯也开始在短视频应用上首发。例如,我们可以在短视频软件上看到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介绍当地的社会突发新闻,看到纽交所交易大厅里的老交易员们对最新行情的表情反应,看到各国领导者颁布最新的政令,等等。

与过去有较大不同的是,这些视频并不一定需要一个庞大而专业的创作者团队,哪怕是一个人,且只用普通手机进行拍摄,只要内容足够新颖或独特,也能迅速获得海量的关注度。此外,由于短视频强化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短视频的内容也从一开始的侧重娱乐化,慢慢向媒体的专业化与严肃内容倾斜。但与传统新闻节目相比,这些严肃内容不再需要固定的专业录影棚来制作,而是随时随地可以产生,也更接地气,容易被网友接受。

除了新闻与资讯,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演唱会、音乐会、演奏会等传统表演项目也开始从线下转向线上和云端。更进一步地,群体表演甚至也能通过整合多个单一个体的内容而形成。例如,一段由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带来的线上演出就博得了网友们的喝彩。该乐团表演的曲目为《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灿烂的快板》,所有演奏者都先行在自己家中分布式地完成了演奏内容的录制,之后再通过后期剪辑处理,将所有人的演奏整合在一起。最终呈现的效果并不亚于在现场的大合奏。这种分布式创作的形式,可以超越空间的阻隔,向大众传递欢乐。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每个人既可以是数字内容的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内容的创作权也进一步分散到个体的手中。至此,传播的规则出现了变化,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发布渠道,内容创作不再是一种特权,无论是偶像艺人还是寻常百姓,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应用程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达观点。有时,掌握了第一手资讯的单一个体通过向一个聊天群发送一张截图、一篇文章、一段几十秒的视频,就能够获得比肩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传播的商业逻辑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广告商开始将更多的广告投向内容创作者,短视频直播带货亦成了最受商家青睐的新型营销策略。

当然,这种分散化、个体化的内容创作,依然存在着一些痛点。比如,如何确保这些内容的真实性?随着AI换脸等技术的发展,眼见已未必为实。不排除会有小部分人发布虚假内容,或制造假新闻和热点事件,或搞恶作剧,或侵犯他人隐私权等,如果内容平台疏于审核与监督,就有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平台越来越深地介入内容的运营,这也可能导致创作者的自身权益和话语权被削弱。因此,新型内容创作模式的发展还需引入相应的分布式内容管理机制,这不仅可以对内容本身进行核验,也能对平台等中间方的权力进行制衡,还可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尽可能让整个生态更加平等可持续。

但瑕不掩瑜,可以确定的是,尽管内容的监管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难题,但内容创作走向“分布式”已经是清晰可见、不可逆转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