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力:社交时代的个体生存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我是谁?我能提供什么?我需要什么?

一张庞大的社交网络,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拓展人脉、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机会。现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就是当你走进一个人的家里,你的智能手机自动连接上对方的wi-fi。为什么?因为你们彼此都处于对方的人脉网络之中,你们彼此也是对方的人脉。就像《给予者》一书中所言:“人脉网络连接着公司、职业、行业和社区。”“高价值战略关系的建立,可以帮助最普通的人成为社会精英。”

但是,人脉网络的构建和连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是说我今天认识了你,那你就是我的人脉,或者我就是你的人脉。最理想的人脉关系应该是双方都能够给予和付出,而不是只有一方能给予和付出,另一方却完全不能在这种关系中提供任何价值,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很难形成人脉和有效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弄清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的定位,让自己能在人脉连接的链条上占据一席之地,最好能有被他人“利用”的价值,成为价值的给予者。我们常说,在人脉关系中别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这就像买股票一样,人们都愿意买绩优股,因为绩优股才能让他们赢利,给他们带来收益。谁会傻到去买垃圾股票呢?

要做到这点,你就要弄清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能提供什么?我需要什么?”当你把这三个问题清晰地回答出来的时候,我想你的个人价值、你能为他人提供的价值也就能一目了然了。

下面我分别阐述一下:

第一,“我是谁”。

著名概念建模创始人温斯顿·佩雷斯曾说:“想要让人脉网络出色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你自己。”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客观地评估自己作为给予者的价值。如果你担心自己评估不足,那你不妨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这家公司聘用我而不是聘用别人,是因为我有哪些优势?”

“老板提拔我,而没有提拔他,是因为我哪些地方更出色?”

“对方愿意跟我合作,而不是跟别人,是因为我能为他提供什么价值?”

“比起其他人,我怎样才能成为唯一的、最合适的那个人?”

“我有什么非同一般的才能,或者有什么罕见的可贵之处?”

……

归结起来,“我是谁”其实就是你与生俱来的人格个性、兴趣热情、天赋能力以及价值所在,这些都是你的内在核心资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估自己的价值呢?我建议你通过一个类似简历的列表来列举出自己曾经的个人成就、专业成就、工作经历和经验等,由此来体现你的技能和长处。比如:

我毕业于×××,我的专业是×××

在校期间,我曾获得××证书、我是××比赛的冠军、我是××评选的第几名

我曾在××公司(或专业组织)获得了××职位或××奖项

我曾在××社区组织过××活动,并获得了××成就

……

千万别小看你曾经的这些成绩,哪怕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因为这些团体、组织、行业、社区恰恰就是你过去人脉的重要来源。通过这些人脉圈,你也可以充分地评估出自己的爱好、技能和优势。并且通过这样的评估,你也能弄清自己未来可以加入到哪些人脉圈当中,会与哪些人之间构建连接。

第二,“我能提供什么”。

很多人在工作或创业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一旦陷入困境,不知该找谁帮忙。即使知道找谁帮忙,对方也可能拒绝,为此这些人抱怨连连:“为什么就没人能帮我一把呢?”

面临困境时,本该是你的人脉派上用场的时候,结果很遗憾,你发现自己没有人脉可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就出在你没有在自己连接的人脉网络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优势,或者说大家不知道你能给予他们什么、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价值。永远别忘了:只有当别人认为你有用,你能够为他们提供价值时,你才能与他人构建有效的连接。

我有一位做证券投资工作的朋友,堪称是将个人人脉发挥到极致的典范。一开始,他是一家投资公司的副总,后来成为另一家公司的财务顾问,接着又担任了五家分公司的董事,现在身价已上亿。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有一次我向他请教,他是这么回答的:“我能获得现在的成绩并不奇怪,因为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个领域,甚至数也数不清。很多时候,我一通电话就能抵上十份研究报告。”

事实就是如此。我在一些培训课程中也经常讲“价值”在人脉网络中的重要性,有的学员就很不解:“人脉拓展就要以价值为依据吗?难道我们还要拿着利益的尺子去丈量每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吗?”

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很多吧?你首先应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价值首先是针对自己的,更贴切的说法是你的“被利用价值”。当你想要对自己的人脉网络做点什么之前,你就要认真地问问自己:对于别人来说,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具备了构建连接力的资本。

这其实不难理解。如果大家看过王宝强主演的《hello!树先生》,应该对其中王宝强扮演的“树哥”印象深刻。在周围人眼里,树就是个毫无价值、毫无存在感的人,大家都看不起他。其中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刻,树的几个同学一起吃饭,顺便拉上了他,饭桌上大家都拿他逗乐儿。这时树的朋友,也是他唯一的朋友小庄,撞坏了跟树一起吃饭的同学二猪的车,二猪让小庄赔钱,树出面调解,想让二猪看在自己面子上算了,结果根本没人理他。明明都是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对他呢?就因为大家觉得他是个没能力、没价值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没人愿意连接他、给他面子了。

所以说,你想连接他人,或被他人连接,就必须让自身具有一定的资本。这些资本可能是你的专业技能、你的职业优势或是你的某些兴趣爱好,它们就是你的价值点。你只有在某些领域内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更突出,才能在该领域中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继而为他人提供价值,这时你在对方眼中才有了交换价值,你也才有可能进入别人的网络当中,与他们构建连接。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提出一个新名词,叫做“即插即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才要像U盘一样,随便插在哪个电脑上都能发挥效用。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一定能成为你与他人建立连接的有力武器。而且从能力的多维度竞争来看,越是不靠某项能力为生时,你就越要为自己增加几项这样的能力。比如,你是个工程师,你还精通投资;你是个产品经理,你还是个优秀的设计师;你是个医生,你同时还是销售达人……这样组合起来,每一种能力的叠加都会使你的核心价值增值,这时你的对外连接才更有意义。

第三,“我需要什么”。

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总有自己不擅长或不知道的事,比如缺乏某些技能、知识,或者某些能力不足等,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些其实就是你的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不断改进或通过学习不断增进,从而将自己的劣势提升为优势,在人脉网络中站稳脚跟。

具体来说,我认为解决的方法有三种:

首先,通过主动学习去了解、掌握。比如以前我对线上课程推广是完全陌生的,一脚迈进来后怎么办?难道再退回去吗?也不是不行,但我不想这么做,那就只能从头学起,把自己不了解、不擅长的知识学会、掌握,直至擅长,最后发展成为自己的比较优势,成为圈子中的佼佼者。

其次,如果你来不及学习,或实在不感兴趣,但这部分知识或技能又非常重要,那么你也可以通过交换战略来完成。比如你要为公司的新项目制订一份海外营销计划,但你对营销成本的核算问题不擅长,那么你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来帮你完成。这就是一种交换战略。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直接通过关系或人脉寻找他人帮助。比如你想当网红,但不知道怎么才能把自己打造成网红,这时你发现自己的一个熟人正好在这方面很擅长,你就可以联系他。而他在评估你的能力和价值后,发现你有当网红的潜力,成功合作后还能为他带来一定的收益,那你们之间也就建立起了稳固的关系基础。

通过以上这三点,我想你应该能明确自己的能力、价值与不足了吧,也应该清楚自己有哪些长处,同时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而当你完全弄清了“我是谁”“我能提供什么”和“我需要什么”三个问题后,你也就可以在社交网络中找到自我价值的精准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