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炀帝其人
当皇帝之前,隋炀帝杨广在父母眼中,是孝顺孩子;在大臣眼中,是优秀王子,具备接班人应有的一切优秀素质和品格。但当政之后,杨广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情。这是权力欲膨胀导致的,还是人性的弱点使然?他为何能够赢得父皇和母后的信任,成为大隋王朝的接班人?
一、幸运公子
人的一生都有连续性,皇帝也是如此。隋炀帝让人感兴趣的当然是他当皇帝的业绩,但是,若要了解他为什么成为这样的皇帝,还得从他没当皇帝的时候说起。这个日后大名鼎鼎的隋炀帝,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隋炀帝,大名杨广,曾用名杨英,小名叫作阿(麻女),出生在北周天和四年(569)。他在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身份,是一个幸运公子。
第一个幸运之处在于出身。杨广出生在569年的北周,他的父亲杨坚,官位为大将军,爵封随国公,是北周赫赫有名的军事贵族;他的母亲独孤氏,则是北周柱国独孤信的小女儿,也是将门虎女,身家显赫。北周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构成了所谓的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就是当时社会的最高层,无论是皇帝、高官还是贵戚,都从这个集团中产生。
举个例子就明白这个集团中的人物能量有多大了。杨广的外祖父独孤信一共生了七个女儿。其中,大女儿是北周明帝的皇后;四女儿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的母亲,追封为元贞皇后;小女儿就是杨广的母亲,隋朝的独孤皇后。一门出三朝皇后,既说明了这个老岳父的远见卓识,更足以说明这个集团的显赫地位。小小的杨广能够有这样的出身,就等于含着金汤匙出生,当然非常幸运。
第二个幸运之处在于资质。按照《隋书》的记载,隋炀帝“美姿仪,少敏慧”。长得漂亮,人又聪明伶俐,非常讨父母的喜欢。杨广聪明到什么程度,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也不能妄自揣摩,但是,要说长相好,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佐证的。
杨广的小名阿(麻女)是一个佛教用语,又叫阿(麻女)(麻女)尼,是“善女”的意思。给杨广取这么一个女性化的小名,除了民间所谓的好养活之外,恐怕也是因为他长得眉清目秀,简直像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吧。
隋唐时代做官可是要挑长相的,所谓身、言、书、判,第一个条件就是长相端正。杨广长得端正,又聪明,出身又这么好,按照当时的惯例,他的人生道路应该是早早进入仕途,然后步步高升,走上父辈和祖辈的老路。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隋炀帝在北周被封为雁门郡公,那时候,他才是一个几岁的孩子。从这样的高起点起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幸运的事。但是,这对杨广还不算什么,还有更大的幸运在等着这个孩子。
隋开皇元年(581),他的父亲杨坚以北周皇太后之父的身份篡权成功,建立大隋,当皇帝了。年方十二岁的杨广马上子以父贵,从北周的雁门郡公变成了隋朝的晋王,升级了。
二、优秀王子
当贵族公子的时候,杨广是个幸运的公子,当了晋王以后,杨广又是个优秀的王子。在两方面表现非常突出。
首先,功勋卓著。
其次,人品端正。
先看功勋卓著。杨广当晋王的时候有什么功业?有三大功业无人能及。
第一个功业是北破突厥。隋朝建立之后,就开始跟突厥争夺东亚霸主的地位。为此,双方在开皇二年(582)到开皇四年(584)大打出手,后来,开皇十七年(597)到开皇十九年(599),再次龙争虎斗。
第一个阶段,隋朝迫使突厥的沙钵略可汗称臣,突厥也因此分裂成东、西两部分。隋朝取代突厥,赢得了东亚霸主的地位。
第二个阶段,隋朝逼死了沙钵略的儿子都蓝可汗,另立亲隋的启民可汗,维护了东亚霸主地位。
总之,两次都是隋朝大获全胜。那么,晋王杨广在其中作用是什么?
在第一次战争期间,杨广虽然年纪尚小,未曾亲自参战,但是,他从开皇元年(581)到开皇六年(586)一直担任并州总管,驻扎晋阳(今山西太原),而并州总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防控突厥。换言之,虽然没有战功,但是,日常防控的职责和苦劳还是有的。
到第二个战争阶段,杨广就真正发挥作用了。开皇二十年(600),就是他亲自指挥了对突厥的最后一击,这样一来,北破突厥之功也就自然而然地记在了他的头上。这是莫大的功业。
第二个功业是南平陈朝。隋朝在解决突厥问题之后,马上就在开皇八年(588)发动了平陈战争,平陈的统帅就是晋王杨广。当时,杨广年方二十岁,以行军元帅的身份统领三大集团军,五十万士兵进军江南,一举活捉陈后主,把整个南方纳入隋朝的版图。这又是莫大的功劳。
作为一个皇子,有了北破突厥和南平江南这两大功劳,已经相当引人注目,但是,这还不是杨广的全部业绩。
他的第三个功业是安抚江南。开皇八年(588),隋朝顺利地平定了江南。由于南北分裂太久,统治方式、思想方式差距很大,而隋朝又急于实现全国一盘棋,推行了一些过激的政策,引起了江南人民的不满。到开皇十年(590),原来陈朝旧境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
在这种情况下,杨广临危受命,担任扬州总管,坐镇江南。这一次,他不仅参与了平叛,而且在平叛后继续留在南方,在扬州总管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这十年杨广都做了哪些事情?一句话,就是安抚人心。原来隋文帝迷信军事征服,导致了南方的反叛。杨广反其道而行之,充分尊重南方文化,笼络南方人才,让江南人民慢慢摆脱被征服者的屈辱感,逐渐接受隋朝的统治。
那么,杨广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有一个举措堪称典范。杨广为了安抚江南百姓,专门学习吴侬软语,用当地人的语言跟当地人说话,没有什么比这更有亲和力和示范性了!经过他这么一番春风化雨的行动,江南人心逐步安定,隋朝统一的成果也才算稳定下来。
如果说北破突厥和南平陈朝代表晋王杨广的武功,那么,安抚江南就代表杨广文治的能力了。一个皇子,既有武功,又能文治,既有北部军事经验,又有南方民政经验,既跟少数民族打过交道,又跟江南汉人打过交道,而且处处都留下不凡业绩。这样的精力,这样的功业,难道还不算优秀吗?
再看人品端正。杨广在人品上也有三方面的过人之处。
第一是孝顺。
第二是老成。
第三是仁慈。
先看孝顺。杨广长期担任扬州总管,远离皇帝皇后。按说,孝顺体现在行动上,不在父母身边不好表现,可是,杨广就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史书记载,每次隋文帝杨坚或者独孤皇后派人去扬州探望他,不管来人地位多么卑微,杨广都必定亲自迎接。迎接回来之后,如果是男性使者,就跟他本人同吃同住;如果是女性使者,就跟他的妃子萧氏同吃同住。总之,务必做到以最高规格招待,让使者感觉到春天般的温暖。
这跟孝顺有什么关系?有道是爱屋及乌,对父母派来的使者都这么敬重,就间接体现出对父母的敬重了。要知道,皇帝跟普通百姓不一样,他不需要你照顾吃饭穿衣,但是,他在乎你是否对他表现出最大程度的敬畏。杨广能够投其所好,这在隋文帝夫妇心里,就是最大的孝顺!
再看老成。所谓老成,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不近女色。根据史书记载,杨广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出生在他当晋王时期,而这两个儿子,全是他的正妻萧妃所生,这当然是他不近女色的最好证据。一个年轻的皇子,私生活能够这样严谨,这不就是老成持重吗?
再看仁慈。儒家学说讲究仁者爱人。有一次晋王杨广和手下士兵出去打猎,忽然天降大雨,左右赶紧给他拿来雨衣。不料杨广回绝道,这么多士兵都淋着雨,我怎么好意思一个人穿雨衣?我还是跟大家同甘共苦吧。这不就是仁者爱人最好的证据吗?
一个皇子,能够孝顺父母,不近女色,善待下人,这在道德上已经相当高尚了,又有过人的功业,简直是一个完美的王子。是不是呢?在当时人眼里的确如此。按照《隋书》的说法,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三、谨慎太子
有这样的大功劳,再有这样的好名声,幸运之神又来眷顾他了。开皇二十年(600),鉴于杨广一直表现优秀,和太子杨勇形成鲜明的对比,隋文帝在独孤皇后和宰相杨素的撺掇之下,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废掉已经当了二十年太子的嫡长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为太子。这一下,杨广就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飞跃,成为储君了。
这个曾经的幸运公子、优秀王子,当了太子之后又有怎样的表现?杨广人生的第三个身份可以称为谨慎太子。
怎么叫谨慎?只看一件事就够了。杨广当晋王期间屡立大功,但是,当太子之后,几乎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功劳,整个人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光彩。其实,不光我们今天有这种感觉,杨广自己也有同感。当太子的时候,他给自己的下属史祥写过一封信,信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比监国多暇,养疾闲宫,厌北阁之端居,罢南皮之驰射。博望之苑,既乏名贤,飞盖之园,理乖终宴。亲朋远矣,琴书寂然……”最近皇帝到仁寿宫避暑去了,所以我负责在大兴宫监国。时间非常充裕,但是我既不想弹琴,也不想骑射,也不想跟人聊天宴饮,总之,整天没什么事情可做。
杨广为什么当了太子之后就无所作为了?我认为,这正是因为他谨慎。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太子最忌讳的就是出风头。在坏事上出风头固然不对,在好事上出风头也不行,因为那会引起皇帝的警惕:你是不是沽名钓誉?是不是急着接班?所以,当太子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什么也不表现。杨广深谙此道,所以,整天待在东宫,既不娱乐,也不做事,尽力避免引人注目,表现得老成持重,谨小慎微。这样的表现,对一个太子而言,还是相当得体的。
总结杨广人生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杨广在人生的每一步上都非常得体,他步步为营地构筑出一个完美的形象,这样的形象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期望。
可是,仁寿四年(604),一件大事一下子就把我们对杨广的完美印象彻底打破了。这件大事就是隋文帝之死。
四、心狠手辣
众所周知,隋文帝之死是个千古谜团,很多历史记载表明,隋文帝的死亡和他的儿子杨广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具体是毒杀,还是打死,抑或是以其他形式促成,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但是,无论如何,对文帝之死,杨广难辞其咎。而且,根据史书的记载,隋炀帝在父亲临终之前,还曾经企图强奸庶母,也就是隋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杀父淫母,真是令人齿冷。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按照我们在上册书中分析,事情的大体经过是这样的:仁寿四年(604)年初,隋文帝到仁寿宫避暑,突发重病。身为皇太子的杨广为了确保政权平稳交接,利用密信和自己的亲信——宰相杨素私下沟通,提前安排文帝死后的各项工作。没想到,这封密信被误传到隋文帝手里。要知道,隋文帝一辈子紧抓权力不放松,现在,自己还没有死,儿子就急不可耐地谋划接班事宜,这让老皇帝情何以堪!隋文帝一气之下,就让自己的两个亲信起草诏书,打算召回废太子杨勇,重新考虑接班人问题。
如果隋文帝在临终前真的改换太子人选,杨广就前功尽弃了。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杨广痛下杀手,发兵包围仁寿宫,武装保卫隋文帝,彻底斩断了他和外界的联系。隋文帝本来已经病重,经过这么一番刺激,病情进一步加重,很快一命呜呼。老爸一死,杨广的危险解除,这才顺利接班登基。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这件事?可能有人会说,权力是亲情的腐蚀剂,宫廷自古多冷血,一代圣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杀兄逼父,这在历史上不算新鲜。问题是在此之前,杨广一直精心维护着大孝子的形象,这件事一出来,马上,人们对杨广孝顺的印象可就被彻底颠覆了。
这还不算。隋文帝死后,杨广又接连干了几件事情,让人觉得,他不仅谈不上孝顺,另外两项优秀品质——老成和仁慈也都禁不起推敲。
先看第一件,同心结事件。
这件事的主角,就是杨广和隋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这两人之间的纠葛,《资治通鉴》是这样叙述的:“晡后,太子遣使者赍小金合,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乃发,合中有同心结数枚,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隋文帝去世那天下午,太子杨广居然在百忙之中派使者给宣华夫人陈氏送来了一个小金盒,盒子上还贴着封条,上面那个“封”字还是杨广亲手写上去的。宣华夫人还以为里面装的是毒药呢,吓得寒毛直竖,怎么也不敢打开。后来,在使者的反复催促之下,迫不得已,把盒子打开了。战战兢兢往里面瞄了一眼,一看之下不要紧,周围的人都笑了,但是,宣华夫人的脸却红了。
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几枚同心结。表示杨广要跟宣华夫人永结同心。要知道,宣华夫人可是隋文帝的宠妃,隋文帝才死了几个小时,就接到他儿子的定情信物,这也太过分了吧。所以,宣华夫人扭扭捏捏,把盒子放在一边,不理使者。后来,还是在身边宫女的督促之下,才被迫拜谢使者。既然拜谢了使者,那就意味着,宣华夫人同意了。所以,当天夜里,杨广就临幸了宣华夫人。这就是所谓同心结事件。
可能有读者朋友会不理解,在上册书中,你不是认为杨广并没有企图强奸宣华夫人吗?既然如此,他怎么还会给宣华夫人送同心结?
确实,我至今确信,在隋文帝去世之前,杨广是不可能去骚扰宣华夫人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杨广不爱慕宣华夫人。要知道,宣华夫人以美貌著称,杨广早在当太子之前,就和宣华夫人有过来往,也许那时候就已经产生了爱慕之心,只是不敢表达罢了。此刻,经过这么一番生死较量,隋文帝终于去世了,杨广接班已成定局,他的内心一下子放松下来,再也无所顾忌,马上向庶母表白了。面对他的表白,宣华夫人怎么处理?宣华夫人首先是迟疑。一方面,她知道此事在道德上非常不妥,因而表现得很犹豫,但是,另一方面,她也得权衡利弊。老皇帝已死,新皇帝现在掌握着她的生杀荣辱,她作为亡国之女,前朝之妾,还有什么资本去抗衡这个胆大妄为的新皇帝呢?经过这样思量之后,她最终还是接受了杨广的信物。这就是同心结事件的真相了。
换言之,杨广淫母这件事确实存在,只不过不是发生在隋文帝去世前,而是在隋文帝去世之后。按说,这件事不过是男女私情,反映的无非是隋唐时期,闺门礼法不严的事实,并不影响政治大局,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特别提到?因为这件事一出来,马上,我们心中对杨广老成持重、不近女色的印象被颠覆了。他并非不近女色,恰恰相反,他非常好色,甚至不顾伦常。他当年的老成形象完全是装出来的!
再看第二件事,逼死兄、妹事件。
这里,兄指杨广的大哥——废太子杨勇。前面提到过,隋文帝弥留之际,曾经想要重新召回废太子杨勇。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这也让杨广意识到,只要大哥在,对他始终是个威胁。怎么消灭这个威胁?杨广决定,利用一下先皇,让他最后发挥一下余热好了。
杨广以隋文帝的名义给废太子杨勇下诏书,赐他服毒自杀。可是,人都恋生畏死,杨勇还想最后挣扎一下,拒绝服毒。怎么办?杨广可是下过死命令的,一看杨勇不合作,杨广派去的使者干脆把他活活勒死了。随后,杨勇的十个儿子,也都被二叔杨广相继处死,无一善终。
杀完兄长,还有妹妹。杨广的眼中钉、肉中刺是他最小的妹妹兰陵公主。兰陵公主本人在政治上并不活跃,但她的丈夫柳述,可是替隋文帝拟诏召回废太子杨勇的人。这样的人杨广当然不能原谅。所以,他一上台,马上就把柳述贬往岭南,还让兰陵公主和柳述离婚,改嫁他人。没想到,兰陵公主是个烈女子,认定了女子出嫁从夫的道理,不愿意因为丈夫在政治上犯了错误,就离他而去。所以,不仅不服从命令,还要放弃公主名号,追随柳述一块儿到岭南去。这岂不是在公然挑战隋炀帝的权威!隋炀帝怒不可遏,马上软禁了兰陵公主,没过多久,刚刚三十二岁的兰陵公主就郁郁而终,临死前留下遗言,要与柳述合葬。
兰陵公主对丈夫的忠诚非常符合儒家伦理,所以当时舆论都对她颇为同情,那么,杨广会不会遵从舆论,让小妹与丈夫合葬?他才不会。对他来讲,这叫誓死挑战他的权威!怎么处理这个不听话的妹妹?杨广毫无悲戚之情,下令把公主草草地埋在洪渎川了事,无论是离娘家的陵寝,还是离婆家的祖坟都远得不能再远,算是对她挑战皇威的惩罚。逼死兄、妹这样的戏码一上演,我们心目中对杨广仁慈的印象也就被彻底倾覆。一个人对自己的手足同胞都如此心狠手辣、睚眦必报,还怎么指望他对别人善良?
这样几件事看下来可以发现,杨广这个人不简单。当初,他为了能够成功上位,一直在压抑着自己,表现得既有能力又有道德,这一压抑就是二十年,真是坚韧顽强。但是,一旦上位成功,当了皇帝,他又能马上撕下伪装,表现得那么放纵、残忍,完全不考虑任何道德标准和社会舆论,真是蛮横粗暴。这样又顽强又蛮横的人当皇帝,对大隋王朝来讲,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但是,无论如何,仁寿四年(604)七月,杨广还是当上了皇帝,接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帝国。这一年,杨广已经三十六岁了,正是一个政治家施展身手的大好年华。
那么,杨广的皇帝生涯会不会一帆风顺?他的第一次挑战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