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调动政工干部的积极性
——上海企业党政体制改革记事之三
记者最近在上海部分实行党政分开改革的企业采访,发现搞得好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政工干部对改革意义理解深刻,积极性高,在党政分开的改革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上海第四制药厂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这个厂是上海制药工业的先进厂,1984年就试行厂长负责制。实践中,工厂党委感受到,党政不分开,厂长的手脚仍难放开,办事效率也提不高。因此,1986年就主动提出进行党政分开的改革。去年第一次改革,党委把协调权、思想工作领导权等全部划归行政,政工干部从29人削减到15人,目前他们又准备实行第二次改革,把思想研究会、保密工作管理等10项任务移交行政,政工人员再减一半。政工干部的“主动态”促进了企业改革的深入。厂长们也表示,要和政工干部一起协力搞好党政分开的改革,认真负责地安排好转行政工干部的工作,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认为,上海第四制药厂的做法很值得提倡。当前,确实有这样一些干部,把党政体制改革片面地看作压缩政工人员,把政工人员当作“包袱”。这种认识,对改革十分不利。根据“四药”的经验,要使党政领导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正确对待政工干部,发挥政工干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发挥政工干部的作用?许多企业的干部认为,首先是要保护和发挥政工干部的改革热情。上海先锋电机厂的党委告诉记者,他们厂从去年起实施了“五权归政”,形成厂长对企业全面领导,党委保证监督,职工民主管理的新体制,其中就凝结着全厂政工干部的心血,他们提建议、出主意,使改革方案不断完善,方案出台后,又主动配合调整,使其取得显著效果。他们有功劳也有苦恼,因此肯定他们的成绩,多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是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其次要安排好转行干部的工作。不少同志认为,政工人员是我们党长期培养起来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大部分同志的素质比较好,其中不少人过去就是从行政岗位上抽调的技术、业务骨干,厂长非常需要这类既懂政治思想工作,又熟悉业务的干部做帮手,因此在安排转行干部时,党政领导对政工干部要一个个进行认真研究,按照他们的业务专长妥善安排,做到行政、党组织、本人“三满意”;在经济待遇上,不因岗位变动而受影响。不少企业正是这样做了,使政工干部情绪稳定,“潜能”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1988年4月21日
合作者严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