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过程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并在21世纪初加快了推广步伐。20世纪60年代,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及美国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开始提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1981年,福特公司在底特律创建了第一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随后,通用电气公司(GE)、百特医疗公司和科尔尼公司也开始实施共享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末期,共享服务及外包行业逐步发展并初见规模。众多企业跨国业务的增加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业务流程的融合,加速了共享服务与外包行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集团内部专属的共享服务在东欧起步,与此同时,更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亚洲。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早期,印度出现了第一批业务流程外包公司,此后共享服务外包行业以每年超过10%的增速迅猛发展壮大。当前,国外石化行业的壳牌石油、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等,零售行业的沃尔玛公司等,金融行业的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等跨国公司都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其遍布全球的子(分)公司提供服务。
在中国,摩托罗拉于1999年在天津成立了亚洲结算中心,即其会计服务中心的前身。2000年,通用电气公司在大连成立了亚太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01年,牛奶国际有限公司在广州设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03年,埃森哲公司成立了亚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10个亚太国家的1.4万名员工。2004年,惠普公司在大连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北亚区的韩国、日本、中国机构。2005年,中兴通讯成为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中国企业,随后中国平安、海尔、长虹等公司紧跟其步伐。2010年后,越来越多的大型央企开始进行财务变革,规划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截至2019年9月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直属央企有半数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中90%以上的企业、欧洲半数以上的跨国公司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也开始探索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万科、万达、海尔、伊利、宝钢、苏宁、中铁建等。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历程如图1-5所示。
图1-5 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