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及特征

1.2.1 基本要求

社会责任感一般来说要达到五个层面的目标要求: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等社会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是被寄予期盼、拥有更多机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加快社会化进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自己的社会责任,即大学生要对自己的生命、身心健康和精神健康负责,要有探索的精神,认真学习;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指大学生要热爱祖国,认同民族文化,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力量;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大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关爱他人,温暖社会;对家庭的社会责任,要求大学生自觉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对集体的社会责任,指大学生要热爱集体,服从安排,接纳他人,帮助他人等。社会责任感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指个体对自己在积极承担社会角色、履行作为社会人义务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化和人格完善的水平,即,个人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有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是个人愿意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内在动力。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质是价值观教育和社会道德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社会道德观。

1.2.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特征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对其在积极主动担任其社会角色、遵行规则中做出的选择和结果是不是符合他们内心的需要而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即在一定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大学生利用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能够自觉为国家、社会、家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情感态度。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还包含自我责任感,即他们在自身成长经历中面临所需承担责任而做出选择时所伴随的心理体验,对自己负责是服务社会的前提。因此,大学生只有首先对自己负责,才能更好地对国家、集体、他人负责,个人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05-05.作为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群体,被党和国家及人民寄予更多的期望,他们是拥有更多机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群体,是肩负国家的未来、民族希望的重要力量。只有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加快社会化进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责任具有自觉性。社会责任的承担要靠承担者的自觉,社会责任承担者只有在思想上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使思想和行为保持一致,才不会推卸责任。

(2)社会责任具有道德性。责任分为两种:一种是指责任承担者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如:岗位责任、职业责任、家庭责任等。这种责任实际上是一种角色义务责任。另一种是责任承担者分内没有应该做某件事情的义务,而是一种分外之事。这种分外之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如:一个人除了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之外,还想着能为社会做点什么,这表明这个人具有某种社会道德品质。

(3)社会责任具有评价性。评价需要对社会责任承担和完善情况做出评价,是衡量社会责任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据此判断个体是否具备责任心、公德心。自觉性、道德性、评价性是社会责任应具有的普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