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尚未发现国外有类似的研究,因为中国古代宫廷中的宗教建筑作为类型来说,在建筑史中不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建筑甚至不太为人所知,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部分意义所在。但国外对西方宫廷建筑历史的研究也为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并为我们在大的文化视野思考一些问题提供了可能。限于时间和资料收集的难度,这方面的探讨只是有限度地展开,毕竟不是本文的主要方向。西蒙·瑟雷(Simon Thurley)博士的专著《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皇家宫殿》(The Royal Palaces of Tudor England)对宫殿中的宗教建筑空间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富有启示作用。
国内对本文涉及的具体的建筑研究也有不少,但视点同本文完全相同的并无先例,这方面的研究从现状看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从宗教研究的角度来阐述这些建筑的历史,如故宫博物院的王家鹏先生长期致力于故宫博物院内藏传佛教建筑文物的研究,出了不少成果,其论文有:《雨华阁探源》《梵华楼和六品佛楼》《中正殿与清宫藏传佛教》等;另一种情况是从建筑艺术和技术的角度对研究对象中宗教类型的建筑有所涉及,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周维权先生长期进行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研究,皇家园林中宗教建筑的比重相当大,如对神仙境界的追求甚至影响到了总体的规划布局,而佛香阁、白塔分别是颐和园与北海的控制性景观,在景观构成上有巨大的辐射作用。周维权先生对这些建筑在景观艺术上的成就多有论述,其成果集中地反映在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一书中。但对如何形成这些现象的文化成因着墨不多,因此本文希望在这方面能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另外还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对此类建筑有所研究,如曾任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的张恩荫先生在研究圆明园的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其中包含宗教内容的建筑的研究,虽然并非主旨所在,但也做了详尽的文献考证工作,为未来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著作《圆明园变迁史探微》包含大量的基础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的参考资料。而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李国荣先生,长期从事档案馆所藏清代历史档案的研究工作,从中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何重义先生和曾昭奋先生合著的《圆明园园林艺术》一书,不仅在园林的景观构成和具体手法上对圆明园的园林艺术进行了研究,而且在圆明园的历史方面整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其成果无疑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基石。
当然,还有一些学者的专题论文也反映了本文内容的部分研究成果,如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白洪希女士、王明琦先生、阎崇年先生、故宫博物院的刘潞先生等对宫廷中萨满教的研究,对满族统治者进京前后的萨满教生活和建筑都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其成果反映在《盛京清宁宫萨满祭祀考辨》《清代宫廷与萨满文化》《坤宁宫为清帝洞房原因论》等文中。
最后是本文外围的宗教历史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些工作在所属专业的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下卓有成效,权威的通史著作如任继愈先生主持的《中国道教史》、中国佛教协会编写的《中国佛教史》、李申先生撰写的《中国儒教史》等,都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宗教历史和理论方面的背景知识,对于确立本文的文化视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可知与本文相关的外围和局部个体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系统的研究尚未着力进行,这也是本文所努力尝试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