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京宫廷宗教建筑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本章概略地回溯了中国宗教的起源以及明代以前各代宫廷中宗教建筑的情况,史料繁多,不及细述。前文基本上为清代的宫廷宗教建筑的研究做了历史的铺垫,这可以视为一种不间断的传统,尽管每朝每代的侧重不同,但作为一个建筑类型始终在宫廷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宏观分析的话,思想上也有连贯的线索。其一是神仙思想,帝王渴望成仙、长生,历经千余年仍不改其愿;其二是通过宗教“兴国广嗣”,宗教的护佑功能不可忽视;其三是孝道思想,宗法祭祀是一方面,侍奉太后又是一方面;其四是民族性问题,因为中国历史中多次出现了异族统治的王朝,宋元明清的更替可能更为典型,宗教既可以成为凸显民族性的手段,也可以成为弥合民族矛盾的工具,唐皇室利用道教掩盖出身,明代帝王则利用道教来彰显汉族文化,考虑到元代的喇嘛教一时之盛,这也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各派宗教思想发展至明代已相当成熟,明清在内容上几无差别。但思想的活力大大下降,宗教日益笼罩在政治的阴影下,丧失了独立发展的空间。由于明代同清代的时间最为接近,其宫廷宗教建筑就成为考察清代宫廷宗教建筑的重要参照系。其一是明代遗留下了不少宫廷宗教建筑,涉及的宗教内容范围广泛,这些建筑在清代或有因袭,或有罢废,或有更替,选择的结果颇可说明问题;其二,明代道教的兴盛同清皇室尊崇黄教形成鲜明对比,其中的文化立场和民族情结显然值得研究;其三,明嘉靖致力的议礼和一系列宗法性宗教建筑的建设,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局限性,这种局限在清代仍然存在,但应对的手段不同,其间的分别颇可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