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
一
乾、坤,胥行者也。使不诊其行之往来,则坤下而乾上,久矣其为天地之定位,而恶得谓否?
乾行健运,坤势顺承。承者,承命也。命有治命焉,有乱命焉。乾自四以放于上,位綦乎尊而行且不息,志①将何所拟以为归乎?自其可见者言之,其上无余位也;自其不可见者言之,将偕入地之三阳,逆下而逼阴之都。上无余位,既穷极而遁于虚;逼阴之都,又下侵而旷其应,皆命之乱者也。坤于此而顺之,以随行而蹑其迹,于是乎干上之势成而无可止。是故阴阳有十二位焉,其向背相值也。泰,让所背之三以处阴者也;否,侵所背之三以逼阴者也。得所处则退而自安,逼其迁则进而乘敝。否之成,非乾自贻而孰贻之哉!
嗟乎!来者往之反也,而来之极则成往。欲其不往,则莫如止其方来。故志不可满,欲不可纵。一志一欲,交生于动。天地且不能免,而况于人乎?故曰“吉凶悔吝生乎动”。则裁成辅相夫天地,亦慎用其动而已矣。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魏伯阳曰:“任畜微稚,老枯复荣;荠麦芽糵,因冒以生。”则是已动而巧乘其间,覆稻舟于彭蠡,而求余粒于蜯蟹之腹也,岂不傎乎!
然则乾之健行而君子法之以不息者,何也?彼自乾德之已成者言之也。以六位言之,纯乎阳矣。以十二位言之,阴处乎背,亦自得其居而可使安也。若夫霜冰、蹢躅之方来,不可见而无容逆亿之也。于所见不昧其几,于所不见不忧其变。故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此之谓也。
二
人与人而相于,则未有可以漠然者矣。故上而不谄,所以交上也;下而不黩,所以交下也。不丧其节,不昵其情,止矣。绝己于天下则失义,绝天下于己则失仁。故否之道,无施而可。
虽然,亦视所以用之者。天地且否,而君子岂无其否乎?夫君子之通天下者有二:所以授天下者德也,所受于天下者禄也。舍此,则固由己而不由人,无事拒物而自不与物通矣。德不流行,则绝天下于己:禄不屑以,则绝己于天下。故于田而怀纳沟之耻,出疆而勤雉腒之载。不丧其节,不昵其情,亦未有不如是者也。
乃不有其避难之时乎?避难者,全身者也;全身者,全道者也。道为公,德为私。君子之于道,甚乎其为德,而况禄乎?且夫禄以荣道,非荣身也;荣以辱身,斯辱道也。故俭德而固其一,禄不可荣而塞其情。固其一,他非吾德也;塞其情,道无①不荣也。虽有不忍万物之志,亦听其自为生死而吝吾仁;虽耻以百亩不易为忧,亦安于降志辱身而屈吾义。故伊尹之有莘,避桀难也;伯夷之北海,避纣难也。桀、纣者,敷天率土之共主,神禹、成汤之胄胤。当其不可为龙逢,不可为鄂侯,则无宁塞仁锢义以全道。况乎其不但为桀、纣者乎?
而或为之说曰:“恶不可与同,而德何可②不富?吾有其不忍,则遇可闵而且仁。吾知其所宜,则遇可为而且义。吾有所不屈,则伸吾直。吾有其不昧,则施吾智。”是王猛③之于符氏也,崔浩之于拓拔也。启其窦,发其机,渐牖其情,不知其入于利赖而以荣禄终①。
呜乎!是将以为泰乎?如不以为泰也,则恶得而不用否也?吝吾仁义,如吝色笑焉。选择于德之中而执其一,天地不能为吾欣,兄弟友朋不能为吾戚。如是而难犹不我违,而后安之若命。彼姝姝然以其德与其荣②为避难之善术,曰:“入于鸟兽之群而不乱,大浸稽天而不溺。”亦恶知与羽俱翔,与厹俱跖,与流俱靡,其下游之必然乎?故君子有否,不但任天地之否也。
三
阳之摈阴,先之以怒;阴之干阳,先之以喜。喜者气升,怒者气沈;升者亲上,沈者亲下;各从其类以相际,而反其气以为用者,性之贞也。阳非期于摈阴,而当其行,不得不摈。怒者,摈之先见者也。阴非期于干阳,而当其遇,必承以喜。干者,喜之必至者也。既已有其性情,遂以有其功效。故阴之害,莫害于其喜也。
六三阴进不已,而与阳遇矣。遇而得其配,则喜;遇而幸其往而必虚,则又喜。喜沓至而不戢,遂不恤其身之失也。故极性情之婉媚而不以为羞,不以为羞,则物羞之矣。彼往而不我争,利之以为功;彼往而不我狎,奔之以为好;不倡而和,乘③虚而入。凡此者,皆阴之怀慝而善靡者也。惟其怀慝,是以善靡。故曰“名生于有余,利生于不足”。
或曰:“阴之为德,乃顺承天。踵阳而继之,以相阳之不逮,奚为其不可乎?”曰:否之乾老矣,其坤则壮也。以壮遇老,而先之以喜,其心①不可问已。且阴阳之善动者,动于情,贞于性。先之以刚克,其后不忧其不合;先之以柔进,则后反忧其必离矣。故君子不尽人之欢,而大正始。是以许阳之际阴,而戒之曰“勿恤其孚”;不许阴之际阳,而丑之曰“包羞”;所为主持其中,以分剂②阴阳,而故反其性情者也。反也者,行法以俟命者也。阳刚而奖之交,阴柔而戒其交,则性情归于法矣。《诗》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其“艰贞”之谓与!《书》云“巧言令色,孔壬”,其“包羞”之谓与!③
周易外传卷一终
① “志”:底本原作“治”,今据岳麓本改。依文义,当作“志”。
① “无”:底本原作“在”,据岳麓本改。依文义,作“无”是。
② “胡”:岳麓本作“何可”。
③ “王猛”:岳麓本作“王嘉”。依史实,当为王猛。
①“而以荣禄终”:岳麓本作“而以荣禄之陷终”。
② 岳麓本校记:“‘禄’,各本均作‘荣’。”
③“乘”:岳麓本作“承”。
①“心”:岳麓本作“志”。
②“剂”:底本原作“际”,今据岳麓本改。依船山行文,当作“剂”。
③《诗·小雅·巧言》:“君子如怒,乱庶遄沮。”郑笺:“君子见谗人如怒,责之,则此乱庶几可疾止也。”引尚书者,皋陶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