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老年健康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
王国新
(山西省潞城市老年学学会)
摘 要:由于我国是在世界上农业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着老年人口规模大、老年人口收入低的问题。居家养老条件差、医药保健知识少的现状,是推动老年健康的难点。把推动老年健康的重点放在农村,事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笔者建议:1. 社会保障养老待遇向农村倾斜。2.居家养老公益服务向农村倾斜。3.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向农村倾斜。4.科学养生健康教育向农村倾斜。
关键词:老年健康;重点;农村
国家统计局于1月21日发布了2018年人口数据,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9538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有89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4949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有16658万人,比上年增加827万人,占总人口的11.9%。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有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1亿人。从上述数据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在2.86亿的人户分离人口和2.41亿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年轻的劳动人口,而常年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因此,推动老年健康的难点是在农村,其重点也应放在农村。笔者建议:提高养老社会保障待遇、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开展科学养生健康教育,都应该向农村倾斜。
一、推动老年健康的难点在农村
健康长寿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美好期盼和普遍追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推动老年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的标志,同时,人口老龄化又对社会组织文明程度和科技文化教育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国建立70年来,尽管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毕竟是在世界上农业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人口依然是推动老年健康的难点。
一是农村老人规模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城镇常住人口有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乡村常住人口有56401万人;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有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有2.41亿人。在2.86亿的人户分离人口和2.41亿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农村进城打工的年轻劳动人口,这不仅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比重,也加重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负担。以潞城区合室乡中村为例,该村距潞城市区4公里,村民以外出打工和务农为主,全村共623人,60岁以上的有122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9.6%。潞城区成家川办事处的米家村共有42户,有23户在城镇购买了楼房,住在原籍的老人为33户、68人(因为有的家庭年轻人住在城里,老年人留在原籍),郭家庄村共有122户,有77户在城里购买了楼房,住在原籍的老人为45户、83人。由此可见,城镇化不仅使部分农村空心化,更加剧了农村的老龄化。
二是农村老人收入低。现在进入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很少有人购买商业保险,基本上都是以领取政府发放的基本养老金为主,一般每月100元左右,加上每亩地300—500元的纯收入,年收入也不过在3000左右。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庄,年底重阳节和春节可为老年人增发100—300元左右的福利。农村老年人是收入较低的一个群体,如果子女条件好,会主动给一些零花钱。平常日子没灾没病倒也过得去,可农村老人十之七八都有高血压、腰腿疼、糖尿病等老年人的常见病,还得带病种庄稼,想办法挣点钱,日子过得很拮据。
三是农村养老条件差。相当一部分村庄因为没有学校,年轻人外出打工,陪子女进城读书,农村成了“空心村”,没有孩子,没有年轻人,没有朝气。不少村干部也在城里购买了住房,成为住在城里、工作在村里的“跑堂生”,不要说老年人遇到急难事情,就连村里的正常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21世纪初,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加强了村级卫生所建设,村民们有个感冒头疼脑热,在村卫生所就可以得到治疗。随着部分老村医(乡医)到龄,开始领取村医(乡医)补贴(担任村医一年工龄每月可领10元),按有关规定即应退出村医(乡医)队伍,不能再合法从事村医工作。现在的医患纠纷也传染到了农村,很多疾病都具有不可预见性,到龄的村医也不再愿意冒引发纠纷的风险,退出了村医队伍,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务人员都是想方设法到城里的大医院工作,所以,农村老百姓身边的村医越来越少。农村的老人真的是不敢生病。
四是农村老人医药保健知识少。由于农村老年人缺乏医药常识,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尤其受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所限,大部分是小病扛,大病拖。身体有了毛病,也不到医院检查,怕查出真的大病来,怕花钱拖累孩子们,特别是在抢收抢种龙口夺食的大忙季节,简单地喝几包感冒冲剂、吃几片止疼药,缓解疼痛,往往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农闲季节,农村老年人也很少锻炼,打麻将成了主要“项目”,而且都是带“产量”的,名为小打小闹娱乐娱乐,实际上就是赌博。有的人一年到头也就三五千块钱的纯收入,几场麻将下来就兜里空空了。还有的因为输赢引起斗殴、偷盗、抢劫等刑事案件。
二、把推动老年健康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这一战略,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扎实的健康根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当今,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句话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强调了振兴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将其改为“老年健康不健康,请到农村看老乡”,以此来强调应该把推动老年健康的重点放在农村。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同年10月,发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统筹谋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将在每一个阶段与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把推动老年健康的重点放在农村,事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笔者建议:
(一)社会保障养老待遇向农村倾斜
现在,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已经进入社会化养老市场这个大管道,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虽然还有差别,但正在向取消差别的方向发展。眼下最大的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及其之前出生的农民基本养老金太少,这一部分人长期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是对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一代人,种地交公粮、缴农业税,支援城市建设,支持工业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保障;生儿育女,为国家改革开放提供了第一批宝贵的人力资源保障;第一批走进城市打工,为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千方百计,倾其所有,培育子女读书成才,为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培育了栋梁之材;到了六十多岁的时候,为了保证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他们还依然辛辛苦苦地在地里耕耘。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人并没有来得及为自己购买一份商业保险、养老保险,只能领到政府每个月给予的80元基本养老补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义务,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振兴,以工业成果反哺农业发展,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稳步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补贴,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让农村老年人共享改革成果。
(二)居家养老公益服务向农村倾斜
农村老年人的叶落归根意识强,自我养老观念强,自己动手能力强,大多数农村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宁肯在老家独居,也不愿跟随子女到城市生活。农村的丧偶老人因受传统观念束缚,受经济收入限制,受子女干涉左右,能够实现再婚的明显低于城市丧偶老人。于是在广大的农村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多于城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确立的居家养老为基础既符合国情实际,又是各级政府的工作方向。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村委(社区)或有条件的个人,建立为农村老年人服务的住宅机构,为农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康复管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使老年人不离开家庭、不离开熟悉的农村环境,就能享受到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以乡镇或中心村设立为老年人提供住宿照料服务的医养服务机构,为失能、高龄、空巢、留守老人的特殊需要搞好服务,使他们安享晚年幸福生活。各相关部门、相关机构、相关组织,都要围绕居家养老这个基础开展工作,特别要注意居家养老的公益服务事业要向农村倾斜。比如,由政府购买的健康体检要实在,不要搞形式主义,变成档案体检;免费乘车要村村通,不要让老人跑好几里路才有乘车点;农村取暖补贴要照顾到老人,不要仅仅按户补贴;旅游优惠对农村老人要更实惠,可否免交通费,而由政府买单。由政府补助建设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都要向农村倾斜;金融、保险、公安、医卫、交通、饮食、文化等行业,都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的上门服务项目或优惠待遇,如金融单位可上门办理存取款业务;公安户籍警可上门办理身份证;文化部门可组织送戏下乡、送电影进村;卫健部门可上门给予健康体检、提高老年人医药费报销比例等。切实打通老年人权益保障通向农村的最后一公里,避免“肠梗阻”。
(三)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向农村倾斜
村委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据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办好村级卫生所。卫健委要切实搞好村医的培训指导,加强对村级卫生所的监督管理。逐步实行农村签约医生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公办全科医生制度。县级医院新招收的医护人员应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3年,乡镇卫生院新入职的医务人员应先到农村担任2—3年村医工作。村医可享受与县乡医疗机构人员同等的工资待遇,由县级财政负担。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到农村为老年人服务,推广实行照料老年人义工积累活动,倡导60—65岁之间的低龄健康老人,志愿为本村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搞服务,并登记在案,为自己需要养老服务时积累义务工。
(四)科学养生健康教育向农村倾斜
把科学养生的知识送到农村,把健康的钥匙送到老年人手里,是构建健康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教育要进村入户到炕头,老人孩子青年人全普及。通过家庭培训、专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一方面要教会老年人自我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使老年人懂得“求人不如求自己,身体健康靠自己;自我保健要科学,健健康康好身体”的道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合理膳食,饮食有节;经常锻炼,运动适度;生活规律,张弛有度。对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早发现、早就医、早调理、早防治。同时要特别注意:保健常识和医疗知识的差别、广告宣传和产品效能的差别、保健食品和治病药品的差别,有病不能乱投医。同时,还要教育年轻人,学会尊重老人、关心老人、照顾老人,有老年人的家庭,在做饭菜时要照顾到老年人的牙口、胃口、忌口和口味,有常见病、老年病、慢性病的尤其要注意,遵照医嘱,进行调理,防止病从口入。
总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推动老年健康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要求。没有农村的老年健康,就没有全国的老年健康。把老年健康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全方位发力,千方百计提高农村老人的健康水平。
作者简介
王国新,山西省潞城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