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品茗中外经典的神韵
【中国部分】
《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也称为“诗”或“诗三百”。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总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采用“赋、比、兴”手法。据说当时《诗经》中的诗,都是能够配乐歌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即不同地区的音乐。“风”共一百六十篇,主要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卫风、王风、魏风、秦风、豳风等,也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
“雅”即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一百零五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即宗庙祭祀时歌功颂德的舞曲歌辞。《颂》诗又分为《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四十篇,全部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中的内容相当丰富,它几乎涵盖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如同周朝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窥见了早已消逝的周朝,清楚地看见了贵人的奢靡、贫民与奴隶生活的艰辛,还有美丽的爱情、残酷的征战、盛大的祭祀活动……
《楚辞》:古典诗歌浪漫主义滥觞
两千多年以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流放于远离郢都的地方,他眷顾楚国,心系怀王,每次心烦意乱时,便吟诗发泄心中的愤懑。那一首首哀婉的诗歌无不是他忧国忧民的心声。后人把他吟出的诗与后人模仿的诗合集成了一本书——《楚辞》。
如果说《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先河,那么《楚辞》则是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滥觞。
“楚辞”本来是泛指楚地的民歌,后来专指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创作的新诗体。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又由宋玉等人继续创作。西汉末年,刘向辑录选编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定书名为《楚辞》。
《楚辞》中的大部分作品是屈原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再创作而形成的。《楚辞》中大量引用楚地方言词汇,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篇章宏阔,句式参差错落,感情奔放,文采华美,想象力极其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孔雀东南飞》:凄美的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它不仅仅是一首长诗,而且还是一个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叙述的是一对男女爱情与婚姻的悲剧。这场悲剧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个善良、美丽、聪明而又勤劳的女性,她同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结婚后,夫妻之间感情真挚、融洽。但即使如此,焦仲卿的母亲却始终对她不满意,并且还逼着自己的儿子将她休掉。焦仲卿迫于母命,婉言劝说刘兰芝暂时先回娘家,并且在送她走时立下誓言,自己永远不会辜负她。但没料到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她那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后赶过来,重申盟誓,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决心以殉情来反抗现实对爱情和婚姻的压迫。就在太守迎亲的那天,刘兰芝毅然“举身赴清池”,焦仲卿得知兰芝死讯,也“自挂东南枝”,最终夫妻二人双双殉情而死。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不仅仅是个人悲剧,更是对当时封建礼教、家长统治的控诉与反抗。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所谓的“志人小说”,通俗地讲,就是描写历史人物趣闻趣事的小说。和那些幽默小故事书比较相似。这种书因为极具消遣性,历来颇受人们喜爱。志人小说中最有名的要数南北朝刘宋时期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每门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篇幅长短不一,有的数行即尽,也有的三言两语。书中主要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趣事逸闻。本书通过这些故事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不仅如此,该书还保存了刘宋时期社会、思想、文学等方面的史料,价值很高。
《水浒传》——“中国的圣经”
明代有《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这四大奇书。在这四部书中,有一本被法国人誉为“中国的圣经”,它便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创作的《水浒传》。
在中国历史上,《水浒传》是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围绕“官逼民反”这个总的主题展开故事,共记有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每个人物故事相对独立,而又环环相扣,语言具有强烈的口语化特征,极富表现力。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因此人们有“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的俗语,并不是说这两部书不好,而是说它们的感染力太强了,甚至使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去模仿书中那些英雄人物的言行,在情感上,受到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水浒传》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作者把这些好汉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根据其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胆量、武艺、胸怀、气概、精神、性格,同时,在突出他们英雄的共性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把他们的那些个性写出来。
《水浒传》在思想上的深刻之处还在于它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写出了起义英雄强烈的抗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写出了这场起义从单打独斗到联合起来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揭示了自古以来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有这样一部书,它能把我们带到三国时代的古战场,让我们目睹一幕幕悲壮的战争场面,亲历诸葛亮、刘备、关羽、曹操、孙权等英雄的一生悲欢,倾听历史大江滚滚东去……这部书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成熟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历史演义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历史进程。
东汉末年,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豪强,他们彼此为了重新划分利益范围而争战不息。经过连年争夺,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术、袁绍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刘备得诸葛亮出山辅佐,以“帝室之胄”“光复汉室”为旗号,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从而占据四川全境;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此后,这三个国家之间开始了争夺战。最终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继而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为我们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它秉承了民间“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以蜀汉为全书中心,以蜀汉和曹魏的兴衰为主线。作者把刘备塑造为圣君的典范、仁政的化身,而把曹操塑造成奸雄的典型、残暴的化身。这种思想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汉民族对元代民族压迫的抵抗情绪和对历史上汉族政权的向往之情。除了刘备与曹操,《三国演义》还着力塑造了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物。其中,以诸葛亮着墨最多,把他塑造成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
《三国演义》在艺术构思上实际上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但书中提到的大量的战略战术、权利争斗、智慧哲理,在今天对人们的生活仍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反映现实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唐朝高僧玄奘如果知道后人吴承恩将他写入了《西游记》,并且还给他安置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肯定会含笑九泉的。
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自幼聪慧过人,早年仕途却颇不得意。晚年时,他绝意仕途,将平生除暴安良、济世匡时的理想寄托在写书上,创作出了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取材于唐代和尚玄奘到印度取经的真实故事。关于这一点,唐人慧立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后经民间艺人加工,玄奘已经有了孙行者的帮助,并且孙行者成为中心人物。金元之间《西游记》题材的戏剧作品中也已有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情节。可以说,《西游记》是吴承恩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独特的想象力写就的。
《西游记》所创造的神话世界令人拍案叫绝。小说中,天庭地府、龙宫魔洞、仙佛斗法、神魔征战……想象丰富,情节新奇有趣。
悟空是从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石头里生出来的,后得到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这只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大闹天宫,被如来降伏,压在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唐三藏西行取经,途经五行山,救出孙悟空,赐号“行者”。悟空与唐僧一起西行,其间唐僧又收了两个徒弟,白龙化作了他的坐骑。取经路上,师徒四人历尽艰辛,战胜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来到灵山,完成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回到长安。
《西游记》中的这些神话故事深蕴着现实社会的生活内容,作者借人与妖怪之间的矛盾来映射现实中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的强烈愿望。
此外,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藐视皇权、神通广大、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孙悟空,这是一个古往今来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艺术典型。
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红楼梦》
世间有一部绝世经典,书中几乎每一卷都是一幅唯美的诗画。比如,宝玉游仙境、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病补雀金裘、刘姥姥游大观园……说到这里,你一定猜出这本书的书名了。是的,它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生前即有80回手抄本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在通行的《红楼梦》有120回,其中,后40回由高鹗续作而成。《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旷世杰作,它代表了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家庭成员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各个阶层,皇亲国戚、贵官阁僚、丫鬟小厮、贩夫走卒,无不得到生动的描画。它对贵族生活的饮食起居等一些细节也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烹饪、医药、琴棋书画、诗词曲艺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才华。
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别具匠心,书中出场人物超过七百人,其中不少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贾宝钗、王熙凤、贾政、贾雨村、刘姥姥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艺术典型。此外,书中还有大量精妙绝伦的诗、词、曲、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
《红楼梦》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的文学与艺术价值也是说不尽的。并且,随着对《红楼梦》的不断研究,还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狐鬼妖魅的世界——《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作。这部小说多以狐鬼妖魅为题材,作者赋予这些妖怪以人类的思想、相貌、情感,借此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黑暗和不公平。
《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约有五百篇,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揭露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如《公孙九娘》《鬼隶》《鹗鸟》《梦狼》等,其实作者是通过鬼的遭遇,来告诉人们现实生活中官吏贪赃枉法、滥杀无辜的罪行。第二类: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黑暗内幕和种种弊端。如《三生》《司文郎》《王子安》等,揭露了主考官的虚伪、贪婪、愚蠢等,或批判科举制对万千学子的毒害,使他们丧失人性。第三类:歌颂爱情与婚姻的自主。如《连城》中青年男女主人公不满封建婚姻制度,双双殉情,二人在阴间相会,结为夫妻,后复活,几经波折,终成眷属。第四类:通过谈鬼说狐来向世人传达人生哲理。如《画皮》通过写王生被美色所迷惑,生出种种事端,最终告诫人们不要被某些心如蛇蝎、貌似善良的人所迷惑。
此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虽然近500篇都是短篇文言小说,但对人物的刻画无不入木三分。如公孙九娘的委婉多情,婴宁的开朗纯真,酷吏的残暴愚蠢,等等,各种各样的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描写百姓杂碎事的“世情小说”
明代时,人们为了打发空闲时间,争相去看一些短篇白话小说。那时候人们迷恋小说的程度与现在孩子们喜欢动画片的程度颇为相似。当时,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要算“三言二拍”了。
“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小说集的合称。“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总共收录一百九十八篇小说。宋元话本约为全书的三分之一,其余为明代话本和文人的拟作,都是经过冯梦龙和凌蒙初整理、润色后编入的,整部书时代气息相当浓厚。
“三言二拍”里的作品都以明代的城市生活与商业活动为主要背景,以市井细民为主要角色,主要描写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情,比如家庭变故、爱情悲喜、恩怨纠葛等,因此被称为“世情小说”。作品通过对这些市井百姓“杂碎事”的描绘,来反映他们的价值取向,表现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着力表现了卖油郎对爱情和美好婚姻的热烈追求,在他身上体现出真诚、善良的人性之美。
《儒林外史》:清代讽刺小说的扛鼎之作
在古代,人们改变自身命运的道路很少,除了科考,几乎再没有别的路可走。因此在那个时代,人们崇尚“学而优则仕”,但正是这个原因使科举场上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怪人”。吴敬梓在屡次落第后,突然发现了周围的这些“怪人”,于是他来了灵感,大笔一挥,铸就了一部《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以冷峻犀利的笔触、白描写实的手法和流畅诙谐的白话语言,描述了一个个头戴方巾、口诵圣贤之书的儒生的故事。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非常注重结合现实因素,人物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因素不断发生变化的。如范进、荀玫因为地位发生了变化而性格前后不同,匡超人由一个朴实的青年变为寡廉鲜耻的假文人等,这些都充分暴露了科举制度对于人性的戕害。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如严监生临死见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根指头迟迟不肯咽气,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
《儒林外史》称得上是整个清代讽刺小说的扛鼎之作。它不仅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还开创了近世谴责小说的先河。
现代《红楼梦》——《家》《春》《秋》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但也有人说《家》《春》《秋》是一部现代的《红楼梦》,这是什么原因呢?
《激流三部曲》和《红楼梦》一样,都是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生活,揭示了它最终因民主革命的胜利而崩溃的历史必然性。像觉慧这样受到民主思想洗礼的高家少爷,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人青春和幸福的坟墓”。他不喜欢高老太爷安排的生活,也不愿像大哥那样成为家族的牺牲品,他要做自己的主人。因而他敢于违背高老太爷的旨意,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编刊物、写文章,无情地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宣扬民主思想。觉慧最终走出封建家庭,勇敢地奔赴光明的道路。
这些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经历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并且作品宣扬的思想也与《红楼梦》的思想基调极为相似。
《女神》张扬“五四精神”
古希腊是一个盛产女神的国度,如智慧女神雅典娜、天后赫拉、爱神阿佛洛狄忒、不和之神厄里斯等;我国也有众多的女神,如造人的女娲、月亮上的嫦娥、七仙女,还有王母娘娘等。这些女神都是众人皆知的,但是你未必知道郭沫若的《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部抒写自由与社会主义理想的诗歌集。它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枷锁、扫荡旧世界的“五四精神”,是鲁迅所张扬的“摩罗诗力”的具体展现。
《女神》在结构上分为三辑,每一辑又包含三部分。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这三部诗剧,侧重于揭露旧中国的腐朽、黑暗。第二辑最为重要,郭沫若许多最有代表性的诗篇,几乎都集中在此。如《凤凰涅槃》,便是他诗歌的代表作,这首长诗用凤凰五百岁后自焚,在火中永生的神话,来象征古老的中国;如《天狗》,用传说中吞食日月的天狗形象,来表达要彻底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思想,也包含诗人要求自我新生的精神。第三辑所收诗篇,内容上较为驳杂,主要侧重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女神》中充满了反帝反封建的强烈要求和创造新社会的炽热激情。在这些无羁的诗作中,人的自我价值第一次得到了肯定,人的创造力第一次得到了承认,人的本性第一次得到了张扬,它显示了长期习惯于在封建意识形态下沉睡的中华民族已经获得了伟大的苏醒,它表达了个性解放、民族解放的历史要求,传达出“五四精神”的最强音。
《女神》在诗歌形式上不同于以往旧诗体,它更加自由灵活。每首诗的节数、每节的行数、每一行的字数都不固定,押韵也没有统一的规律。但在每一首诗中,情绪自然涨落的内在韵律与某种程度的外在韵律相结合,使得诗歌在自由变动中又不失整齐、和谐。
忧国忧民的《呐喊》和《彷徨》
在20世纪初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祖辈正遭受着外国列强无情的迫害,他们生活得苦极了,有很多人饿死、病死,甚至累死。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不能忍受这种状况的,于是他写了《呐喊》和《彷徨》,借此来唤醒我们国家千千万万沉睡的人们,使大家站起来反抗。
《呐喊》和《彷徨》开掘了“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此外,还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国民性格中固有的劣根性,力求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反抗。如《狂人日记》采用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叙述方式,通过主人公的妄想,讲述了一个“迫害狂”的遭遇和心理,显示了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反抗。《阿Q正传》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南方农村小镇未庄的社会生活状况,表现了人们思想的劣根性。《孔乙己》通过描写一个穷困潦倒而又自命清高的封建文人的经历,斥责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药》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英勇斗争,最后献出了生命。然而,他的牺牲却得不到民众的理解,烈士的鲜血竟成了华小栓买来冶痨病的药,反映了民众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酒楼上》写吕纬甫曾经一心想改良社会,让人们过上新的生活,但是在封建传统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无奈地屈服。
在这些典型人物的遭遇中,我们足见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思考与批判。
京味小说《骆驼祥子》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是纯正的老北京人,他不仅说话是一口京腔,就连写的作品也都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京味。不信,就带你到他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瞧一瞧。
这部小说围绕从乡下到城市谋生的破产农民祥子的一生展开叙述,情节曲折,语言流畅,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贫民的悲剧命运。
祥子从乡下到城市谋生,他年轻力壮,勤劳能干,租了车厂的车开始做人力车夫。祥子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凭自己的努力攒钱买一辆车,从此过上安稳的生活。三年一晃就过去了,他经过艰苦努力,终于买了一辆新车,但不久就在军阀混战中连人带车被匪兵抢走。祥子乘黑逃走,半路捡了几匹骆驼,卖了三十块钱,打算积攒起来买第二辆车。但好景不长,钱又被孙侦探抢走,祥子欲哭无泪。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祥子,并威胁祥子和她结婚,婚后又用她的钱买了一辆车。为了生活,祥子拼命拉车、干活。然而,后来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为筹办丧事不得不卖掉了车。
生活中接二连三的打击使祥子逐渐放弃了曾经的想法,他逐渐开始消沉,抽烟、喝酒、赌钱……开始了麻木地混日子的生活。他出去拉包月,在夏太太家染上了淋病;接着,他喜爱的小福子被卖进了妓院,最终不堪其辱而自杀身亡。祥子对于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念,最终完全堕落。
祥子的个人奋斗的悲剧,说明了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个人的努力奋斗终究会毁灭于社会高压之下。此外,老舍通过分析祥子精神毁灭的过程,进一步表达了对于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灾难的忧虑。
【外国部分】
人类古代文明的奇葩——《荷马史诗》
在遥远的古希腊,有一位叫作荷马的老诗人,他已经双目失明,但这并不影响他丰富的想象力。他最喜欢给人们讲故事,人们常常听的入了神,忘记了一天的劳累,甚至也忘记了饥饿。后来,人们把他讲过的故事集成一本书——《荷马史诗》。
这部书可以说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奇葩。它包括两部分:《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以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末期,历时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古希腊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众多天上地下水里的鬼怪,无奇不有。神与神的矛盾,神与人的争执,神与怪的仇恨,等等,最终成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线,并且诸多的因素使得这场战争一发而不可收。这期间,涌现了众多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也不乏一些小人物,人神混杂,组成了一首优美动人的史诗。
《奥德赛》讲述的是国王奥德赛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泊十年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是最后一年发生的事情。奥德赛受神明捉弄,在海上漂泊十年,历经重重磨难。最后受诸神怜悯,他才得以回到家中。流落期间,他的妻子和孩子受尽欺辱,他的王位也被人霸占。最后奥德赛扮成乞丐回家,和他的儿子一起把叛逆者斩尽杀绝,夺回了王位。
《伊利亚特》讲述的是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军围攻特洛伊城整整十年,但始终没有攻克,而阿喀琉斯由于阿伽门农夺走了他心爱的女奴,愤而不肯出战,导致希腊军队遭受了重大打击,后来,当他知道挚爱的朋友在战争中战死的消息后,他又毅然重返战场,并亲手杀死了特洛伊将领赫克托耳。
《荷马史诗》充分展现了自由主义的场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树立了典范。因此,《荷马史诗》也被人们称作“希腊的史诗”。
令人“食欲大振”的《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爱尔兰作家斯威夫特创作的小说。这是一部能够使我们看了之后,“食欲大振”的寓言小说。这部小说共有四部,让我们走进书中的奇幻世界去浏览一下吧。
该小说的第一部写格列佛海上遇险而意外来到了小人国利立浦特。那里的人只有六英寸高,但本性贪婪、残忍,彼此之间还钩心斗角。格列佛在这里受到大臣的忌妒,最后无计可施,只能逃出小人国。第二部写他到了大人国,这里的人和小人国截然不同。格列佛向国王宣扬英国政体之完善,军力之无敌,武器之先进,但受到国王的批评。国王认为,真正有贡献的人是那些能够造福百姓的人。第三部主要写他在飞岛国的所见所闻。那里的国王住在飞岛上,对人民实行高压政策。人民稍有不从,飞岛就降落其上。第四部写慧骃国。这里的马是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一种形似人类的“耶胡”则是贪婪的动物,为马所豢养。
这部小说用幻想游记的形式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小人国和飞岛国,是影射英国及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大人国国王与马的描写则对英国的现实进行了直接的批判。小说的讽刺手法也极其高超,有影射,有象征,有谴责,有对比,锋芒直指英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弊端,使得《格列佛游记》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讽刺作品之一。
美丽伤感的《新爱洛伊丝》
在12世纪,有一个叫作爱洛伊丝的美丽女孩,她曾经不顾门第与身份的局限,爱上了他的家庭教师阿卜略卜,结果就如同大家所预料的那样——以悲剧收场。当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卢梭知道这个故事后,他先是一阵悲伤,接着灵机一闪,写出了《新爱洛伊丝》。
《新爱洛伊丝》借用12世纪青年女子爱洛伊丝与她的老师阿卜略卜的爱情故事,描写了贵族小姐尤丽和她的家庭教师圣·普乐之间的爱情悲剧。普乐出身于平民阶层,但非常有学识。为了生活,他在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天长日久,与学生尤丽小姐发生了爱情。可是由于双方阶层不同,尤丽的父亲不同意这门婚事,并逼着尤丽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贵族,普乐不得不离去。多年后,普乐又被请来任尤丽子女的家庭教师。两人再度相逢,悲喜交加。感情和义务使双方处于痛苦的矛盾之中,最后尤丽在这种痛苦的折磨中忧郁而死。
这部小说的情节简单、曲折有致。所采用的书信体便于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感、矛盾和心灵上的创伤。整个作品饱含反封建的激情,又充满感伤情调,犹如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在这部小说中,卢梭还加入了许多美妙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起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为此,卢梭成了第一个使有关大自然的描写成为文学作品重要组成部分的作家,同时这部小说还开创了欧洲浪漫主义的先河。
伤感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所写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个感情脆弱、忧郁,不能与生活中的苦恼做斗争,在守旧的环境里找不到出路的“反叛的受难者”(普希金语)的形象。
维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一个已经订了婚的美少女绿蒂,以致被重重烦恼所困扰,绝望、病狂,最后自杀而死。
那么维特在爱上绿蒂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烦恼呢?那是上流社会的污浊庸俗、沆瀣一气,人和人之间的敌对、蔑视、钩心斗角,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不可跨越的等级,以及得不到自由的痛苦。这些烦恼使得维特为之困惑不已,甚至对整个社会失去了信心。作者用书信体和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使得主人公复杂和深刻的思想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的烦恼与困惑。
未完成的小说——《唐璜》
大家都知道拜伦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实他不光写诗,还写小说。《唐璜》就是拜伦的一部最重要的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也是一部深刻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性史诗。接下来,我们来拜读一下这部巨作。
主人公贵族子弟唐璜爱上了贵妇朱丽亚,母亲一气之下,送他到欧洲旅行。旅途中,唐璜发生了很多事:在海上遇险、与海盗女儿海黛相恋、加入俄军作战、出使英国等。作者通过主人公旅途经历的描写,不仅向读者展现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异域风光,而且也让大家看到了欧洲各国的种种弊端:苏丹宫廷的荒淫、俄国军队的残忍、英国上流社会的虚伪等等。
此外,作者还在文中以机智的诗句广泛议论哲学、宗教、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问题,嘲笑湖畔诗人的奴隶哲学,驳斥贝克莱的唯心主义。
可以说,《唐璜》是以整个欧洲为广阔背景,拜伦的笔锋驰骋其中,得心应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因此,《唐璜》还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现代小说之父”和他的《红与黑》
在19世纪初,法国社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并且这本《红与黑》在以后的岁月中,一再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却屡禁不止。这就令人感到稀奇了:《红与黑》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剧烈的轰动效应呢?
《红与黑》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其根源便在于主人公于连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他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他从小就有一个理想,希望借助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可是在现实中却屡屡受挫。
于连从小就很崇拜拿破仑,一心想像拿破仑那样通过从军而飞黄腾达。王朝复辟后,于连的这个梦想彻底破灭了,只好加入教会,通过教会的力量向上爬。去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是于连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出于对市长的报复心理,于连和市长夫人产生了暧昧关系。事情败露后,于连进入贝桑松神学院。没过多久,他随比拉尔院长来到巴黎,成为德·拉莫尔侯爵的秘书。由于于连天资聪颖、精明能干,不仅受到了侯爵赏识而且也得到了侯爵女儿的爱情。二人秘密结婚,拉莫尔侯爵知道这件事后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于连也因此得到了骑士称号、中尉军衔和年收入两万零六百法郎的庄园。但好景不长,正当于连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却被贵族和教会陷害,被送上了断头台,成为统治阶级阴谋的牺牲品。
司汤达的《红与黑》作为法国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和命运的深远影响。这部小说还开创了“意识流”和“心理小说”的先河,因此,司汤达也被人们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歌颂劳动人民的小说《巴黎圣母院》
有一个人,脸长得像几何图形,嘴长得像马蹄,缺一只眼,还是聋人,更不公平的是上帝还给了他一个驼背。可就是这样一个人,雨果竟然把他写进了《巴黎圣母院》,而且还成了“男一号”。他的名字叫卡西莫多。
“愚人节”那天,美丽的姑娘爱斯美拉达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也一下子迷上了这个漂亮的姑娘。克洛德看似道貌岸然,实际上却有一副蛇蝎心肠,他引诱爱斯美拉达未遂,便诬蔑她谋杀情人法比斯,判她绞刑。这时候,外貌极丑而心灵善良的教堂敲钟人卡西莫多救出了爱斯美拉达。后来,吉卜赛人围攻钟楼,在一片混乱中,克洛德又诱骗爱斯美拉达,再次遭到拒绝后,他将爱斯美拉达送上了绞刑架,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悲痛欲绝的卡西莫多一怒之下,将克洛德推下了钟楼。之后,卡西莫多拥抱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这部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揭露了天主教和封建统治的罪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色彩。它艺术性地再现了五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黑暗现状。同时,这部小说也宣告了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意识流的典范之作《尤利西斯》
大多数人看了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的《尤利西斯的历险》之后,可能更多的是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并且回味良久。可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读了之后,突发灵感,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公认的意识流经典作品。小说的情节相当简单,描述了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利奥波德·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
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拉丁名为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章节和内容与荷马史诗《奥德赛》也有着一定的平行关系。利奥波德·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的现代翻版,他的妻子则对应了尤利西斯的妻子帕涅罗佩。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
小说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将外部的现实和人物内心的意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加以描写,情节的跳跃性比较大,因而成为意识流文学首屈一指的典范作品。
拉伯雷的《巨人传》
法国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作家叫拉伯雷,他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看到当时教会教育对孩子思想的束缚和毒害后,他非常心痛,毅然拿起笔,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写成了《巨人传》。那么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情呢?
这部小说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它以神话般的人物、荒诞的情节,赢得无数读者的厚爱,这部小说在内容上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写卡冈都亚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他曾经因为接受教会教育而愚钝,后来接受人文主义教育之后,身心才得以健全。他在约翰修士的帮助下打败了侵略者,而后为约翰修士建立了德兼美修道院作为回报。
第二部写卡冈都亚的儿子庞大固埃的成长教育经历。他在巴黎求学时遇到巴汝奇,后来在巴汝奇的帮助下,战胜了迪普索德。
第三部写庞大固埃和巴汝奇为解决巴汝奇的婚姻问题而开始的漫游生涯。
第四、五部继续写他们历尽艰辛之后,终于找到了神瓶,他们从神瓶中得到的启示是一个“饮”字,就是要畅饮知识、真理、爱情。
《巨人传》可以说是拉伯雷思想的一种总结。在书中,拉伯雷批判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的重重弊端,痛斥了教会教育对儿童的毒害之深。同时,该书也高扬人性的美好,充分肯定了人文主义者的创造力。
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外国有一部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媲美的爱情悲剧,那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已成为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典型。那么,这对爱人身上到底发生过怎样惊天动地的爱情呢?
罗密欧和朱丽叶第一次见面时,便深深迷上了对方,但因家族不和而受百般阻挠。后来经神父帮助,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一次,罗密欧为友复仇,刺死了提拔特,被判放逐,而朱丽叶被逼嫁给巴里斯伯爵。神父为了帮助他们,让朱丽叶吃安眠药装死,并派人通知罗密欧赶回。但送信人误了行程,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的死了,便赶到她身边自杀殉情了。朱丽叶醒来见爱人已死,悲痛欲绝,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爱情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爱情理想与封建压迫之间的剧烈的矛盾冲突。这部悲剧最终以主人公之死换来两家和好结束,否定了封建家庭间的纷争与仇杀,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歌颂了自由的爱情。
人道主义的力作《悲惨世界》
所谓的“人道主义”,简单地说,也就是关心他人生活是不是幸福,关注人们相互之间是不是友爱,并且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热心地帮助他解决问题,等等。维克多·雨果不仅是个大作家,而且还是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悲惨世界》最能体现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是以真实事件为蓝本而创作的。小说描写了穷工人冉阿让一生的故事。冉阿让因偷一块面包而坐了十九年牢,1802年,他终于结束了这种苦难生活。出狱后,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后,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当上了市长,但为了解救被误认是冉阿让的流浪汉商马弟,他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前去自首,又被逮捕。他再次逃出后,收养了一个女工的女儿珂赛特,继续行善。长期追捕他的沙威被冉阿让的善良和崇高所感动,放走了冉阿让,自己投水自杀了。在冉阿让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德行得到了珂赛特和她丈夫的理解。
《老人与海》:海明威自认最好的作品
在我们看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经典,但海明威只对他的一部作品满意。他说:“《老人与海》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可见《老人与海》的价值不能小觑。那么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主人公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的父母便认为孩子跟着老人不会交好运,于是安排孩子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后来,老人一直独自在海上捕鱼,但始终一无所获。到了第八十五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这次他比较幸运,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这条受伤的马林鱼在海里留下了血腥味儿,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终于,顽强的老人战胜了鲨鱼,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竭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人,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场面以及老人优雅的风度,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即“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海明威塑造的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1954年,海明威因为《老人与海》中突出的叙事艺术和他对当代文学风格的影响,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