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统一与游仙的故事

01 一生都在与死亡较劲的皇帝

世上没有一个君王,对待死,会像秦王嬴政那样。

他在即位的第二个年头,就开始为自己准备陵墓。那时,他才14岁,凡事都由太后和仲父来做主。而那位仲父,就是吕不韦,把他当作生意来做。

自从投资子楚,买了秦庄襄王的原始股,吕不韦就跟着“奇货”飙升,不仅成了仲父,还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可他并不满足。他要在小王身上继续做“多”,下更大的注。可太后难挨守寡,又来纠缠他,他知道祸水来了,必须退出。

于是,他找来一个替身,那替身是性能力的超人,据说,替身那玩意儿,如同车轴,能转动车轮,但愿那宝贝,能对付太后这个祸水,好让他脱身。他将那宝贝——嫪毐,剃净了胡须,作为一名宦人,送入宫庭,献于他当年的赵姬而今的太后的卧榻。太后一高兴,就将那宝贝收下。他以为自己从此就能脱身,结果,反而越扯越深。

没人为才13岁的小王着想,没人问一问小王的忧伤。反正,那小王早已过惯了这样的日子,先是因为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就是安国君之子嬴异人,被秦作为人质送到赵国。在赵国,又被吕不韦视为“奇货”,为之买通华阳夫人,夫人赐名“子楚”,立为王嗣。

本来是秦国王子,何以要名“子楚”?因那华阳夫人原为楚人,名曰“子楚”,表明认同她这位楚人母亲,以此,才有秦庄襄王问世,才有后来的始皇帝。

从小王到始皇帝,只有一个朋友跟他形影不离,那就是死。

谁也不知他从哪儿来,要往何处去,也不知他究竟是谁的儿子。他理应就是嬴异人的儿子,在身份上已经确认。但,血统上呢?

或曰其母赵姬,在送异人之前已经怀孕,就说吕不韦是他的父亲。不知小王本人,是否听到过这个传说。无论听过与否,吕不韦与赵姬的关系,他总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但他似乎从来没去问过母亲,谁才是他的亲生父亲。他是命中注定的王者,只认同自己生而具有的王者身份,谁能给他带来王者身份,他就是谁的儿子。

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对生存的耐受度,他特别能忍,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被人把持的小王,忍到成人,终于亲自执政;还有一个则是对死亡的灵敏度,他从幼年到童年,一直活在死的阴影里,跟着母亲东躲西藏,逢凶化吉,培育了他的死亡意识。

从赵国来到秦国,一家人过了三年团聚的日子,之后父王就死了。

而他惊魂未定,就被人扶上了王位。当年,母亲还是赵姬,在苦难岁月里,尚能与他相依为命,而今,已经当上太后的母亲,却忘记了他的父亲,另觅新人。

凭着对父亲的信念,母子二人曾经度过了那么艰难的岁月。想起那些岁月,一个13岁的孤独的孩子,会如何心酸?从13岁到22岁,九年的时间里,日复一日,他如何度日?有人为他造墓,他就天天关注陵墓,那是与他死亡有关的去处。

当年,他还可以躲,而今,他无处躲。一切都必须面对,所有都要接受,因为他是王,哪怕还是个孩子。要躲,也只有往“死”里躲,躲到自我的死亡意识里。

他母亲在深宫里,跟那宝贝又生了两个儿子,是他的弟弟们,也是死敌。母亲不管他了,可他的权力,却在母亲那里,由那宝贝代行之。

那宝贝,本是他母亲的宠物,却声称是他假父。眼看他一天天成长起来,那宝贝难免心里发怵。他总得亲政,这一天早晚要到来,两个人,总有一个要先进入坟墓。

他才22岁,可他的陵墓已经修了八年,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他认为,就因为他的仲父、假父要把他埋葬,才急着为他修墓。

一个比孤儿还要孤独的孩子,会像狼一样成长。更何况他还是王,而且是号称“虎狼之国”的秦王,他只用鼻子嗅一嗅,就能闻到冲着他匍匐而来的死亡。

童年的来自本能的躲藏意识,少年的坟墓意识,统统归于一死。

死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没人告诉他死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要死?人应该如何去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还有顺其自然地死,这些何曾有人提起?

他只知道死是恐惧,而他有的是勇气。童年时,他同母亲,一次次逃离死;少年时,他如老僧入定,数年如一日面对死。无论逃离死,还是面对死,他都有劲。

这么多年,他一直跟死较劲,谁知?你不知,我不知,或许天地知!他对死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力,一伸手,就能摸到死亡的气息。但凡角逐生死,知死者,胜之。

他知道死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让死见鬼去!那宝贝就是鬼。

死在眼前……他闪,让鬼迎上去。死已来了,你还说“焉知死”?

母亲那宝贝,终于被死亡带走。谁也不知道他怎样出手,那是天外飞仙,连司马迁也不知道。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出手,不信,去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假父被死亡带走,可那个自以为有恩于他还把他当作“奇货”的仲父尚在呀。死亡又来了,于是,他给仲父也画了一条道——去西蜀一游。他依然没有出手,那仲父就销声匿迹了。

从小就玩死亡游戏,长大了跟死亡学习,后来,读了《韩非子》,字里行间,闻到一股子浓郁的死亡气息,只有他从中悟出——“君道同体”,解脱并超越生死……那韩非,亦熟悉死亡游戏。你看那篇《说难》,说来说去,精细如抽丝,说的无非是一个“死”字,连司马迁都为之惋惜,问道:你是那么懂得死啊,可为什么还是难逃一死?

死乃天机,谁叫他泄之于文字?韩非了解他的心思,看穿了他的根底,就得死!对于韩非,他依然没有出手,不是还有李斯?那死之爪牙,早已忍不住啦……

他继续修他的墓,修一个大大的墓,让死亡跟他一起去征服。

他眼看着死亡向六国走去,看得清清楚楚——那死亡的脚步。

六国纷纷倒下,倒在了他的脚下——死亡的脚下。六国都中了儒毒,中了“未知生,焉知死”的毒,贪生怕死。他则相反,以“未知死,焉知生”而王。

这就是向死而生。《孙子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的脚下就是死地,他就站在大墓上,败了,就到墓里去,墓里还有兵马俑,排好了阵形,向东方。

那些兵马俑啊,早已披挂好,只等他一声令下,就开拔。

常胜之军不可怕,死亡之军才可怕。历史证明,常胜易衰,多胜易败,魏武侯以常胜衰,齐湣王以多胜败,秦军本是常胜军,也会衰,也会败。打不完的胜仗,杀不完的敌人,常胜军有了衰纹。他将常胜军置之死地,变成死亡军,发令:消灭敌人!

从此,不再有所谓胜仗,不再有常胜军,死亡来临,天下太平。

让战争去死!胜负只有一次,败了就得死,这就是死亡军的宗旨。非如此,则不能以战去战,不能以杀去杀,不能统一天下。他要让死亡把没完没了的战争带走,死是绝对命令,不做相对论,只有往死里打,才能统一天下。

李信很年轻,已是常胜将军。秦王喜欢李信,因为他也很年轻。

他让李信攻打楚国,率领二十万秦军,可他忘了,这是常胜军。

常胜军果然会打胜仗,一路打到楚国去,可常胜将军却不知道该怎样结束战争,是以胜负法则,还是用死亡法则。按照胜负法则,常胜军打了胜仗就该回去;必欲灭楚,就得改用死亡法则,用死亡军来决战。可李信轻佻,分不清常胜军和死亡军,以常胜军来决死战,看来气势很盛,结果最后一战,败给了项燕的楚军。败了,就得死。

打不完的胜仗,给常胜军和常胜将军带来了荣誉,却使国家受累。

从此他要除掉这个累赘,常胜军可以休矣!他去请死亡将军王翦。

王翦说,二十万军打打胜仗还行,如欲决一死战,非七十万不成。

他知道,这是真正的死亡之军,谁败了,谁就得死,没有花架子。

决战来临之时,死亡将军竟让死亡之军稍息,深沟高垒,只管吃。

秦军吃掉了如一座又一座山一样的粮食。楚军远来,吃不起,就该死。

楚军不知这回遇到了死亡之军,以为战争可以像以往那样,打打停停,实在不行了,或请游说之士劝和,或以合纵来抗衡秦国。决一死战的打法,很少见,战争结局,多取决于合纵连横的策略。可这一回,秦军已准备好了,以雷霆一击,决生死。

楚军长驱而至,粮草不支,欲退。于是,死亡军出击,一战灭楚。

楚人不服啊,因为楚国没有做好决死战的准备,秦王以死来决战,改变了战争规则。可楚毕竟是楚,国虽亡,其人却豪迈如初,扬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死亡带走了楚,他从此势如破竹。他的对手都死了,就剩下他。

他在死地上,看见死向他走来。图穷匕首见,荆轲那致命一击,天下有几人能躲过?他却躲过了,不仅躲过了,还能反击,不仅反击,还能在反击中一招致命。

荆轲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在秦国的王宫里,居然碰到了杀手中的杀手,一躲,一逃,一反击,见证了秦王如电光石火般的死亡意识,反映了秦王对死的无人企及的灵敏度,以及求生避死的生存本能被激发出来的巨大爆发力,这是一场空前的对决!

军队与军队对决,秦军已然无敌;个人与个人对决,秦王依然无敌。

荆轲之于江湖,可谓一等一人物。燕太子丹能倾力去请他,那价值还用说嘛!然而,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高手,竟然在一场纯属个人化的决斗中惨败而死。更何况,那一场决斗,对秦王并不公平,那是暗算,是谋杀,是行刺。荆轲准备了一切,不仅藏了匕首,连毒药都用上了,但他还是低估了秦王的生存本能和死亡意识。他临死前说了一句:他没想一上来就将秦王刺死,他想抓住秦王,逼秦王签字,让秦国交还各国失地。

但荆轲不知,这位人质的儿子,逃命的本事天下第一,救命的本能,他若说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为了救命,他必须反击。宫殿上,有人大喊一声“王负剑”,提醒了他。他拔出剑来反击,结果只用一剑便结束了战斗。这实在令人惊讶,若非荆轲太差,那就是秦王太强大。很显然,荆轲不差,我们只能喟叹秦王的强大,不可思议的强大。

还有一叹,那便是秦国的法!满朝侍卫和文武百官,居然眼睁睁地看着荆轲追击秦王,而不能一起上前围杀,这是为什么?就因为法。这是法律规定的,没有君王许可,谁也不得上殿。君王生死一线,也是对法治的考验,君与法,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君,还是要法?就如同我们今日,总难免要问一问:权大还是法大?在这里,秦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做了回答——他们要法!于是,我们就知道秦国何以能那么强大。至于秦王,死到临头,他也没有让臣下违法来救自己,他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解决问题,自己救自己。

没有任何资料显示秦王善于格斗,精于剑法,而荆轲作为刺客早已名闻天下。论单打独斗,荆轲自信能将秦王擒拿,可结果却出现巨大反差,反而被秦王一剑劈了。这刹那间的胜负,胜过所有江湖传奇。所以说,传奇中的传奇,便是这篇太史公的史话。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若荆轲一击而中,那么秦王就像是西方罗马的恺撒,想做皇帝却做不成了。然而,结果正相反,荆轲被秦王剑劈,这难道就是命运的选择吗?应该说,历史给了英雄机会,荆轲刺秦王,是鲁仲连发起“义不帝秦”运动以来最好的一次机会,但命运却偏袒了君王,只给英雄留下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那是荆轲动身前往秦国之时,同燕太子丹等人相聚而别,在易水边上唱的一首歌。此歌一出,便有了“燕赵慷慨悲歌之士”那样雄伟的称呼。可仔细一听,那分明又是楚风,就像后来刘邦、项羽唱的调调一样,也许是被汉朝人用楚风包装过了。但这并不妨碍它在中国文化中成为历史的最强音。从它的余音里,我们看到了接踵而来的高渐离的孤注一掷和张良的博浪沙锤秦,以及一代代革命者作为命运的歌者而发出的自由之声。

夔纹大瓦当,高48厘米,直径61厘米,秦代,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为“瓦当之王”,漂亮的夔纹是墓主人最好的炫耀

秦王嬴政的来历

非子是伯益后裔,为周孝王(前891年-前886年在位)养马有功,封于秦地,赐姓嬴。

六百多年后,公元前267年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悼去世。第二年,秦昭王采纳范雎建议,剥夺母后宣太后大权,结束芈氏外戚专权。第三年,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的宠妃是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芈姓,出身楚国贵族,与秦国宣太后、穰侯、华阳君有血缘关系。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华阳夫人却无子嗣,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和弟弟结识夫人,说服夫人收夏姬的儿子异人为养子。

夏姬与其子异人皆不被安国君宠,异人被送赵国做质子,娶赵国富豪之女为妻,赵姬生子嬴政。

公元前255年,吕不韦费尽心思,买通赵国看守,协助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逃回秦国,让异人穿楚服见华阳夫人,感动夫人,遂赐名异人为子楚,说服安国君立子楚为太子。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逝世,太子安国君即位,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皇后,子楚为太子。三天后,秦孝文王逝世,太子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太后,母亲夏姬为太后,以吕不韦为相国,并受封爵位,为文信侯。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逝世,13岁太子嬴政即位,22岁在秦都城雍城加冕,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为秦始皇。

云纹高足玉杯,高14.5厘米,秦代,陕西西安车张村阿房宫遗址出土,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镶嵌云纹弩机,通长14.4厘米,廓长11.5厘米,廓宽2.5厘米,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秦始皇喜欢云纹

云是仙人的座驾,秦始皇喜欢游仙,当然喜欢云纹。

这只玉杯是秦代罕见的佳作,通身云纹。流云、勾连卷云纷呈,底部如意纹托撑,出土于阿房宫遗址,阿房宫主人未及登堂便入土了,玉杯的主人又是谁?他想乘云升仙吗?

镶嵌云纹弩机

远射兵器构件,侧铸篆体铭文十一字,记秦王政廿三年制(即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云纹醒目,兵器之利,秦在六国之上。

阿房宫遗址出土的十二字瓦当,十二字为“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是迄今发现的瓦当字数最多的一件

阿房宫遗址出土的花纹铺地砖

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后兴建的四大国家工程之一,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亲自选址于上林苑之内,原西周丰镐之地。秦统一,以继西周正统自居。依据秦始皇的设想:周文王都丰,周武王都镐,丰镐之间,乃帝王之都;咸阳人多嘈杂,先王旧宫多为草创时期所建,粗陋鄙狭。于是,秦始皇决定建阿房宫为秦最大的政治中心。也许工程体量太大,二世继续修建,直到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时,仍是一项辉煌的烂尾工程。

咸阳城1号宫殿遗址发掘现场

咸阳塬秦宫殿遗址

咸阳塬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千米处,地势北高南低,宫殿遗址群分布在北部。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才正式从雍城迁都咸阳,商鞅首先营建了宫外的门阙,叫冀阙。此后历代秦王皆在此扩建各自的宫殿。

秦王嬴政即位之际,面临十分复杂的秦国政治格局。吕不韦风头正盛,与将军蒙骜、王齮、麃公等操控秦国政局。小王身边围绕三大外戚势力:以华阳夫人为核心的楚系外族、以祖母夏姬为代表的韩系外族、以母后赵姬为中坚的赵系外族。

秦王嬴政开始对内修政与逐渐集权,诸如安定弟弟成蛟之变、平定嫪毐之乱、流放吕不韦、修建郑国渠、接纳李斯的《谏逐客书》、劫持韩非协助他建构“君道同体”的集权意识形态等;对外,派遣将军蚕食秦国边境的小国,以李斯、尉缭为左膀右臂,实现他“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政治抱负。

五角形陶排水管道,秦咸阳城遗址出土

珥蛇神人凤鸟纹空心砖,秦咸阳城遗址出土

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前229年灭赵国,前226年灭魏国,前224年灭楚国,前222年灭燕国,前221年灭齐国。

十年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自负古来第一人。古来最高的人神称谓“皇”“帝”“王”皆不足以道之。西周时只有天子才能称“王”;战国时诸侯纵横捭阖,群雄争“帝”,赢在最后的是“嬴政”。“皇”意味“皇天”,嬴政思来想去,取“皇帝”二字合称方可与之匹配,满足他膨胀的欲望,是为始皇帝。据说秦景公时代的“秦公簋”铭文,就曾反复出现过“朕”“皇”“祖”等字样,对秦始皇是有历史暗示的。

秦王嬴政统一山东六国时,灭一国,便在咸阳塬上仿建一座该国的宫殿,直到“六王毕,四海一”。同时,嬴政又着手扩建咸阳宫,将六国兵器以及民间利器收缴于咸阳,销毁铸成12个铜人立于皇宫前。与此配套,咸阳塬上便多了铸铜、冶铁、制陶手工业作坊。夕阳中,咸阳塬上飞阁宫阙锁六国。可30年后又河东,项羽闯入关中,一把火烧了咸阳塬。历史的胜利者,往往在否定旧的权力秩序时,也否定了旧权力所达到的时代文化高峰的物化象征。咸阳塬一片废墟,历史表现出惊人的饕餮胃口,吞噬了人类智慧的遗产和财富。

乐府钟,通高12.8厘米,钮高3.8厘米,秦代,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乐府钟

出自始皇陵,通高不过13厘米,各色错金云纹,纤细夺目。上有“乐府”二字,说明秦有乐府机构。古乐府职,掌管祭祀礼乐,采诗集曲,整理民间歌谣。那么“武帝始立乐府”说法,就应该换成“秦皇始立乐府”了。

帝欲冢

秦始皇陵,栖于骊山北麓,西望阿房宫,背靠秦岭。从秦岭到华山,一脉逶迤,向东延展如龙,始皇陵恰好是那“龙眼”,风水佑嬴姓王朝将会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始皇生前未见阿房宫,死后也只面对烂尾工程,直到二世而秦亡,项羽一把火烧了未完工的阿房宫。

始皇陵坐西朝东,表明他至死也要向往东方。陵园占地面积56.25万平方米,以封土为中心,分地宫、内城、外城,象征皇城和宫城。文献记载封土高50余丈(115米),现高76米。

长方形内外城垣间,陪葬坑有600多座;秦始皇陵寝周边20米左右,就有陪葬坑16座。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吏俑坑、青铜水禽坑,以及各种附葬坑。此外还有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石料加工场等。外城1千米处有3座兵马俑坑和一个废弃俑坑。秦兵马俑坑,已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更何况包罗万象的皇陵?据司马迁描述:地宫幽深,地下泉水叠了三层,有机关运转,水银灌输其间,以示江河湖海及帝国版图,穹顶绘饰天文星宿,真可谓天地人大全了。始皇在位37年,修墓30余载,夫役70万人次,工程用土取自渭河北岸的仲山、峻峨山。直到他驾崩仍未完工,秦二世二年才算草草竣工。正如有诗曰:暴君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坟墓,他要埋葬中华民族。

这位对后世帝王影响巨大的陵寝,得到了汉以后的帝王们的保护,也历经数次大劫难。不过,据考古学者多年考古探察研究,发现陵墓主体竟然未受到损害。据说,历代盗墓者面对如此庞大的墓体,以及墓体下的地下宫殿,茫然而不得其门。而陵寝给今天的考古研究留下的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以遗址公园的形式加以保护,以待考古学者对600多座陪葬墓中的180座先行研究发掘,余皆暂时封存于人们的各种猜想中吧。

铜车马坑出土现场

铜车马坑出土的安车,通高106.2厘米,长317厘米,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藏

秦始皇陵1号彩绘铜车马,通高152.0厘米,长225.0厘米,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藏

秦始皇陵2号兵马俑坑出土的立射俑

沉睡在历史深处的军队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陪葬陶兵马俑的地下坑道,为土木混合建筑。如1号坑长方形,面积达14 260平方米,据推测坑内大概有6000件兵马俑,以步兵为主,矩形布阵。2号坑是由弓箭手、骑兵、战车和徒卒混编的曲尺阵。3号坑类似高级统帅指挥部,由车马房、南厢房、北厢房组成。还有各类青铜兵器数以万计,并有了铬盐氧化处理青铜剑的工艺,可以防锈耐腐蚀。

兵马俑皆以真人大小为参照,俑高1.8米左右,最高1.96米,将军俑、武官俑、御手俑、跪射武士俑、骑士及鞍马俑等身份各异,姿态生动。

他们沉睡在历史深处,站着睡、歪着睡、身首异处地睡。梦里黄昏的厮杀、黎明的号角,都不重要了。他们的王,永远睡在这里,他们便也睡在这里。安详自信,无挂无碍,是战士的睡。他们要为王睡上两千两百年。某一天,考古的锤声叮咚,一颗坚实的头颅,从尘封中托起。带着泥土的深邃、新鲜和纯粹的厚味,“他”醒了。肩着两千多年前的神态,一颗刚出土的头颅,所谓艺术的震撼无过于此了。

秦始皇陵1号兵马俑坑武士俑队列

1980年,考古人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一座陪葬坑内,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其结构复杂、形体超大,在青铜器史上也是不多见的。1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总重约1.061吨。2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吨,被誉为“青铜之冠”,再现了秦始皇生前六次出巡求仙的座驾威风。

兵马俑规模之庞大、编制布阵之严密、泥塑工艺之精湛,以及装束服饰武器设备一应俱全,皆为世界历史之最,整个陵寝亦为中国帝王陵寝之最。兵马俑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律杂抄》《效律》竹简,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

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记》

1975年,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队在湖北省云梦县城西郊睡虎地山嘴上,先后发现了47座秦汉墓葬;1989年以后,又在云梦县城东南郊龙岗发现了15座秦汉墓葬。墓葬年代从战国晚期一直延续到秦汉之交。从形制、随葬品以及器形特征来看,墓葬具有典型的秦文化特征,属于秦人墓葬。时间前后大体与秦王嬴政时期相始终。云梦原属楚国故地,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率军攻陷楚都“郢”,在睡虎地设南郡以制楚。

睡虎地11号墓与龙岗6号墓出土了大量的竹简,记载秦国的法律文书等,还出土了1300多件文物,有漆器、铜器、铁器、陶器、竹木器、玉石器、丝织品、毛笔、墨与石砚等。

云梦秦墓竹简,长23~27.5厘米,宽0.5~0.6厘米,厚0.1厘米,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

睡虎地11号墓墓主是一位秦代官吏,名“喜”,葬品富而美,出土1158枚竹简,残片80枚,由上中下三道麻绳编结成册,简文约4万字,为秦隶体,毛笔蘸墨书就,它们成为研究秦国的重要资料,被称为“睡虎地秦墓竹简”。每枚竹简简文最少1字,最多49字,一般30字左右,字清晰,多秦律,《为吏之道》是吏者识字课本,兼有儒法思想。

睡虎地竹简有一部《编年记》,逐年记载了从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近九十年的历次战争。秦昭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长寿,在位达五十多年;祖父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去世,父亲异人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去世,嬴政本人在位时间虽不算短,但也不算长寿。

黑漆朱绘单凤双鱼纹洗,高8.8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16厘米,秦代,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外底烙有一个“亭”字,针刻“上造□”三字,云梦县博物馆藏

彩漆鸟云纹耳杯,长24.5厘米,高7厘米,宽19.6厘米,秦代,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外底针刻“左里漆界”四字,云梦县博物馆藏

睡虎地里的漆器

睡虎地还出土了一组漆器,器形典雅,纹饰流丽。从工艺到审美趣味,皆令人赞叹。器身还有许多烙印、针刻的文字和符号,可以说明秦国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和审美能力。但迄今为止,除睡虎地出土的这一组精美漆器外,秦国本土还未见有如此精美的漆器问世,应该是取自占领地楚国本土的手工艺传统和审美样式。如飞凤纹、变形鸟纹皆为楚人所尚,线条蕴含了自由奔放的楚人气质。观秦器,楚韵呼之欲出。可见,城头变换大王旗,文化或习俗作为社会的根基是不变的,并且涵容外来新生代。

彩漆云鸟纹圆盒,高19厘米,口径21.4厘米,秦代,湖北云梦睡虎地34号墓出土,盖肩有两处“咸亭上”,外壁有“咸亭”烙印文字,盖顶有“三”字,盖壁有“朱”,外底有“朱三”针刻文字,云梦县博物馆藏

彩漆牛马图扁壶,秦代,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壶体正面彩绘凤鸟与马的姿态,一飞一奔,如给出“飞奔”二字的感性诠释,表达战国时代崇尚自由与力量之美,如同一地出土的武士戏兽纹铜镜

木牍家书,长23.1厘米,宽3.4厘米,厚0.3厘米,战国秦,湖北云梦睡虎地4号墓出土,云梦县博物馆藏

木牍家书

云梦睡虎地4号墓里,还有名叫“黑夫”和“惊”的两位士兵的家书木牍,两面都有墨书,350余字,说他们冬天离家,没有带夏衣,急需夏衣,如安陆丝布便宜,就做成衣服,托人带到淮阳来,若价贵,就托人带钱来,他们在淮阳买。安陆原属楚地,白起攻破楚郢都后,才落入秦手。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前石室第十一石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中室西壁北段之下格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左石室第四石

荆轲刺秦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年,那个时候嬴政还只是秦王,但秦王嬴政欲吞并天下、为天下共主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山东六国危殆在即,齐人义士荆轲以燕国使者的名义,前往秦国实施暗杀,未遂。汉人很喜欢这段历史故事,民间刻画的版本多多。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暗杀符合经济学原理,暗杀比大规模战争更人道。

错金鄂君启铜节,舟节(左)长30.9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有错金铭文9行165字;车节(右)长29.6厘米,宽7.3厘米,厚0.7厘米,有错金铭文150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齐子中姜镈上的铭文,齐国灵公器,铸齐国文字,器中铭文,字体瘦长,线条纤细

错金鄂君启铜节

水路、陆路通行证,铸有楚国文字,错金字,鸟书体,可免税运货50辆车,或150只船。铜节分舟节和车节两种,用时双方各持一半,合节验证无误才可通行。

小篆体十二字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秦代

战国秦韵刻石,为中国最早的石鼓铭文,故宫博物院藏

小篆体十二字砖

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孰,道毋饥人。”十二字,为秦小篆,帝国多么自信。秦早期文字,有石鼓铭文,称大篆(籀文)体,字体似西周金文,李斯删繁就简,始皇看了很满意,敕命为国家标准书体――小篆体,用于诏书类正式档。李斯和赵高又编辑《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为统一临摹本。但小篆繁曲,使用不便,于是,隶书产生,“云梦秦简”,皆为隶体。

龙纹玉合璧,直径7.6厘米,厚0.4厘米,一璧切成两半,似合璧使用,战国,故宫博物院藏

始皇廿六年铁权,高19厘米,底径25厘米,重31.6千克,秦代,甘肃秦安县上袁家村秦墓出土

始皇廿六年铁权

秦统一后,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君主集权国家的制度,影响了中国两千年之久,正如谭嗣同所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秦制:君主称“皇帝”,下设三公九卿行政制,运用“五德终始”为秦朝建构续正统的合法性,秦为水德,周是火德,秦续周火德大统。秦始皇在儒生的怂恿下,东巡泰山封禅,举行王朝续统合法性大典仪式。秦全国行政区划除分封,设郡县。去险阻关卡,迁富豪于关中,销毁兵器。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驰道,重农抑商,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移民戍边,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权”,衡器,类似秤砣。铁权上镶嵌一块铜诏版,上刻诏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黎民百姓不再饱受战火的创痛,始皇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下诏令丞相隈状与王绾,将统一落实在日常细则上。“法”为规范,“则”指准则,“歉疑”是欠缺与疑惑。诏文六行四十个字,说明了秦始皇统一细则的过程。另一铁权出土于内蒙古赤峰三眼井,是秦权出土最北的地点之一。

始皇廿六年诏方升,长18.7厘米,宽6.9厘米,容量215.65毫升,秦代,诏书三行,与铁权内容同,容量与商鞅方升近,始皇廿六年诏文四十字,与廿六年铁权同,上海博物馆藏

始皇廿六年诏椭量,高4.4厘米,口径18厘米,秦代,外壁刻秦始皇廿六年诏文四十字,与廿六年铁权同,天津博物馆藏

始皇廿六年诏八斤权,高5.5厘米,底径9.8厘米,重2.064千克,秦代,周围二十二行刻文,内容同廿六年“升”“量”“权”刻文,又有阳刻文“八斤”字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丽山园缶,高44厘米,口径19厘米,秦代,应为修建秦始皇陵时所用的实用量器,素身,器底有铭文“丽山园,容十二斗三升,重二钧十三斤八两”两行十七字,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藏

高奴石权,通高17.2厘米,底径23.6厘米,腹围76厘米,重30.8千克,秦代,陕西西安三桥镇高窑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高奴石权

上有铭文三段:一面阳文铸造“三年,漆工巸,丞诎造,工隶臣牟。禾石。高奴”。另一面阴刻四十字与“升”“权”“量”皆同,多落款“高奴”字。在此诏文之后,又刻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诏文,如下:“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

珠重一两十二圜钱,直径3.9厘米

秦始皇、秦二世两诏版,长10.1厘米,宽6.65厘米,秦代,传清道光年间陕西长安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始皇廿六年两诏铜权,高7厘米,底径5.2厘米,重250余克,秦代,阴刻小篆字体,秦始皇廿六年诏与秦二世元年诏,甘肃秦安县上袁家村秦墓出土

秦始皇、秦二世两诏版

“两诏版”指先刻秦始皇诏又刻秦二世诏。这是一部青铜质法令诏书。上面刻有统一度量诏文和秦二世元年诏文,与“高奴石权”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文,基本上还是采用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时所制定的标准,二世即位续刻诏文,表示继承始皇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