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欧阳启名
与学峰相识是在2009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书法专业硕士课程和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字学博士课程毕业,来到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跟随我父亲从事书学学术研究工作。其时,我父亲对于书学的研究重点,已经开始转移到从写字到识字领域的研究上,希望可以从汉字认知研究入手,跳出文字学和书法研究的惯性思维,探讨书法与汉字、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学峰博士后研究的方向,即以汉字的研究为主。在博士后研究至留校工作以后,学峰参与了汉字认知与表现研究中心的成立和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字教育与书法表现”的申报和研究工作,《汉字形态论》便是学峰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完成的研究成果。
学峰自幼习书,对汉字也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他对汉语言文字学的专攻和踏实勤奋的治学态度,得到了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的认可。父亲曾在他出站报告的学术鉴定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学峰从我问学,每作问题的研究,觉得他过去基础比较踏实,且有一定的深度。从我以来,思路已很见开阔,理序已经上道,相信他很快便有明显的成绩。”
在“汉字教育与书法表现”项目研究期间,学峰承担了书法表现部分。研究紧扣汉字从来都不是纯抽象的表现、而是在“人”作为汉字使用主体的能动作用下表现的“形态”概念,剖析汉字形态在实际使用中的状态,对汉字从宏观而微观的各个层面做出深入的探讨,厘清汉字诞生之后逐步衍生的艺术形态表现的发展脉络。
2014年底,我的父亲突然病倒,给学峰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阻。学峰常陪我母亲聊天、散心,恪尽弟子职守。不久,学峰小女早产,耗费他大量的精力去应对家庭的困境。看着他焦急地等待着保温箱中的女儿,看着他和妻子每天陪女儿去儿童医院做康复训练,竟也习以为常了。谁料学峰的父亲又被查出恶性肿瘤,于是,又看着他手提行李箱,往返于北京和山东老家之间,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侍奉在老人的病床前,还要带女儿跑医院。我常常感慨,为什么要将人生面临的难事一起压给这个年轻人?然而,面对接踵而来的难事,面对那么艰苦的日子,学峰始终保持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条不紊地应对所来的一切,可谓忠孝两全。
作为项目负责人,我每每不忍心再往学峰肩上压重担,然而学峰最终圆满地完成了研究工作,拿出了研究成果《汉字形态论》。我为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而感动,为他知识积淀之丰厚、思考维度之开阔而感动,也为他在逆境中的成长和成熟而感动。
《汉字形态论》成书之际,学峰请我作序,故以记之。惟愿学峰在今后漫长的学术道路上,勤奋踏实,扎实严谨,解一个一个难题,登一座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