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回族乡镇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以张鲁为中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张鲁:一个回族聚居区的历史与现状

张鲁地名的来历,早在唐代,当地就有一村,张姓和卢姓的人在此居住,故得名张卢。明朝初年,蔡、马、杨、李、何、左、苑、沙、武、王、张、宁等回汉民众相继迁此定居,形成一个较大的村庄,后卢姓迁出,逐渐将村名谐音改为“张鲁”,到现在张鲁回族人民多居住于张鲁五街(张鲁北街、张鲁西街、张鲁东街、张鲁中街、张鲁南街)、南沈庄、韩庄此七个村落,其中张鲁东街、张鲁南街、张鲁中街、张鲁北街为纯回民村,张鲁西街为回汉杂居。本章对张鲁回族镇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耕作制度、亲属关系、光荣历史进行描述。

笔者出生后满一周岁就被父母送到张鲁镇祖父母家,父母则一个去内蒙古、一个去上海读研究生。笔者年幼也无太多的对父母的不舍和依恋,印象最深的是祖父家中的竹林和门边的小河及河边小河上祖母回望笔者的亲切眼神。由于幼小顽皮,笔者在邻居家的小板凳上来回摇摆,小凳后翻,正好倒在了猫窝旁,挨着的老猫护小猫心切,上来照着我的眼角就是一爪子,从此眉宇间留下终生的印记。

由于笔者曾在莘县其他乡镇做过村官,与县政府办公室领导熟识,因此被介绍到张鲁镇政府,政府办的工作人员正好去镇政府检查秋收的落实情况,顺便捎笔者到镇政府。镇党委王书记和马镇长对笔者的身份颇感兴趣,同时也是出于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书记同镇长很快就拍板决定让一位管区书记带笔者进村。管区书记十分年轻,但已是管理十个村的书记,管区书记是镇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很多行政命令与国家政策的下达和督办都是通过管区书记执行的。管区书记带着笔者前往村中与村委会主任座谈,其实碍于管区书记的身份,村委会主任多谈到村中的发展成绩,而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则一带而过。所以驻村后,笔者通过个人的努力,以“他者”的身份和眼光来阐释这个具有典型性的汉语文化情境包围的回族村镇及其中的农民生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