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参与中国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传统文化是中国电视建构“想象共同体”的必然之选

“想象共同体”这一概念,是2015年刚刚辞世的美国历史学家班纳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想象的共同体》中提出的。安德森认为国家和民族是一个现代性的产物,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之所以一个国家是想象的,是因为“即使是最小的国家,市民也无法认识它的大部分成员、与他们见面,甚至听说过他们,然而在他们的心中都存有共同体的影像”[18]。同时他又指出:“资本主义、印刷科技和人类语言宿命的多样性这三者的重合,使得一个新形式的想象共同体成为可能。”[19]在这个论述当中尤其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印刷科技参与了近代民族与国家形成的观点。首先,安德森此处的印刷科技泛指媒介,尤其是大众媒介。其次,大众媒介的表意过程聚合了时间和空间,使得共同体的成员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想象的共同体”。这当中强调的是大众传播在提高社会资本的增量中的作用。大众媒介通过一系列仪式性的传播行为,“强化了通过推动协调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20],从而推动了社会一体化的进程。用这一理论分析中国电视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可行的。

中华民族一直是比较稳定的文化共同体,按照葛兆光的说法,中国这个民族国家共同体从宋代以后受到强大异族的挤压并已渐渐形成,这看似与安德森所论述的民族兴起于现代资本主义时期截然不同,但殊途同归。因为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袭来,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稳定性也已被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所侵蚀蚕食,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需要在西方文化视野中重构自身的文化内涵,从而在外在文化的借鉴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抑或是二者之间冲突、融合建构成具有自身表征和标识的新的文化形象和文化模式。“想象”重新被需要。在“想象共同体”重构过程中,电视媒体恰恰可以起到重大作用。首先,电视的最大功能是传播信息,这一功能就暗含了电视的真实性特征。正如布尔迪厄所说的“电视穿针引线,自称只是一个录制工具,但却成为一个制造现实的工具”[21]。另一位法国学者富朗索瓦·若斯特也曾说过:“电视首先被设想为接通世界的中介,设想为面对现实敞开的一个窗口,现在逐渐成为世界本身。”[22]甚至可以说通过光影变幻、借助外力,电视就可以做到偷天换日、乾坤挪移、以假乱真,既可以表现真实的世界,也可以打造假想的“真”世界。当然这里有两个“真”。世界既有自然真,也有想象真,这样说并无贬义,只是更突出电视媒体的传播影响力。电视媒介肩负了比以往任何媒介都要重大的“想象共同体”的建构责任。比如每晚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重大体育赛事、春节联欢晚会、香港回归的直播,国庆阅兵,以及具有创伤性记忆的“9·11”事件、“5·12”汶川地震、国家公祭日等就是电视为观众建构的同一性记忆,意指“想象的共同体”。

电视在建构想象的共同体时,传统文化是非常合适的资源,因为历经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拥有得天独厚、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我国台湾地区作曲家侯德健于1978年创作的《龙的传人》获得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广泛认同,正是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一形象突破了政治、空间、时间的限制。1988年,侯德健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这首歌获得好评如潮,24年之后的2012年“春晚”王力宏再次演绎了这首歌,依然让华人华侨热血沸腾。我们再看中央电视台已经坚持举办了33年之久的“春节联欢晚会”。“春晚”作为“仪式感”极强的庆典活动,不仅体现着国家的意志,而且直接塑造了国家形象,所以“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电视建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在意义如此重大的“春晚”当中,传统文化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点可以通过历年“春晚”主题略见一斑:

表1-1 历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

续表

历届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均重视亲情,都强调团圆美满、辞旧迎新,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春晚”舞台每年的红色春联、福字、灯笼,也是传统文化的表现;演员以暖色为主的服装造型也体现着浓浓的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特征。传统春节节庆民俗文化的主题、符号等为“春晚”的可能性、可行性、可视性提供了全套的文化精神认同支撑。

有学者就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方面做出了研究,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它以强烈的色彩、底板、主调,展示出民族的心理、个性、品格特色,即便是在当今社会,它们依然闪烁着灿烂的智慧之光。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是民族之魂,是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源头。传统文化对当下各项事业,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具有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和作用有时是显而易见的,有时是潜移默化的,但无论如何它的影响都是无处不在的。同理,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电视、中国电视文化身份建构也意义重大,五千年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传统文化,不论是物质形态的还是非物质形态的,都为中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电视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和源泉。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因其携带的文化因子是中国人共同的民族记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中国电视建构“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必然之选。每个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电视节目所蕴含的文化都离不开其自身的历史和传统,中国电视文化更不能和传统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