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差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新经济地理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又名空间经济学。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主流经济学理论在解释现有经济现象时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克鲁格曼等西方经济学家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将边际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中的路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垄断竞争和规模报酬的角度,解释了空间产业的分布,认为产业的区域分布不全是自然条件的差异,还在于完全均质空间下生活成本效应、市场接近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三方面效应所构成的集聚力和扩散力的相互作用。该理论认为产业集聚重要形成机制来自于要素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劳动力流动会使地区间的市场出现需求差异,打破地区间原有的均衡状态,推动产业集聚。另外本地市场需求还体现了劳动力的重要作用,企业由于考虑到较高的运输成本会更倾向于在市场需求较大的地区选址办厂,而由于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会吸引更多的普通劳动力在此集聚,从而增加消费需求,形成生产与需求的循环累积效应,推动产业的集聚。所以在新经济地理理论中劳动力自由流动是产业集聚与转移形成的重要前提,劳动力是市场需求的构成部分,而在产业转移与扩散的过程中地区收入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