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方财政政策文献综述——理论与政策分析框架
“财政政策”这一概念,于1935 年阿尔文·汉森在其《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中首次提出。尽管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在于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西方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研究却源自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凯恩斯革命改变了古典经济学家的国家不干预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利用财政政策。20世纪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和演进与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同步,从30 年代的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新剑桥学派,到50年代货币主义和70年代供应学派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流派都形成了关于财政政策旗帜鲜明的理论观点和措施主张,同时也发展出了完备的税收理论与税收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主流财政理论流派日益宏观化、专业化并呈现相互融合的特点,逐渐展开了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自身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关于政府支出、税收、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等问题的集中关注,此外数量分析工具的广泛开发和使用使财政政策研究更加精确。当代财政理论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及开放环境中,一国财政政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投资、储蓄和宏观经济,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调节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此外因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特性,相较货币政策而言,除帮助一国应对经济短期变化外,往往肩负着结构性与中长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挥宏观经济稳定与增长、结构调整、改善收入分配和促进就业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财政政策是一个有机系统,其包括财政目标和财政手段等具体内容,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出台的为了保证国家财政目标顺利实现的一些财政手段的指导原则以及相应措施。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有财政收入(主要是指税收)、财政支出、国债以及投资。综合中外研究文献发现,在20世纪的西方,对于财政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财政政策在发挥稳定宏观经济中的作用。第二,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即其作用机制与效果。第三,财政政策在改善收入分配,促进就业等其他经济发展目标中的作用。第四,对财政工具优化的研究,如最优税收、最优公共支出、最优国债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