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背景及现状述评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但是“建设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提出五年多来,“关注、议论与精神振奋”多,实践层面的创新案例相对较少,整体推进幅度与原有预期存在一定差距,“雷声大、雨点小”;对于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建设的研究还较多停留在宏观发展愿景、发展方向等的探索,对于制约发展的核心原因及实践对策,尤其是配套政策体系的研究还有待丰实。近几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后,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面临着较多问题,整体推进速度不明显,混合所有制体制机制创新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实力增强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对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创新发展的贡献度还有待提升。制约混合所有制院校发展的核心症结及其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发展路径及实施策略究竟该如何确定,如何确保混合所有制院校建设与国家的政策设计意图相匹配,如何有效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转型,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新鲜经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路径及其政策供给研究,将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强国建设提供重要动力,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二)研究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灵活运用和积极尝试,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是通过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资本相互融合,为企业、行业、政府参与高职院校办学拓宽路径,使其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成为办学主体之一,从而形成社会资源的高效重组,实现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办学质量、激发办学活力、服务产业发展的目标。

第一,有利于统筹优化教育与产业结构,解决长期以来高职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现象。混合所有制办学为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成为办学主体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也使教育与产业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成为可能,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健全和完善,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供给与地方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问题。

第二,有利于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相适应,解决长期以来专业建设明显滞后于产业升级的现实问题。混合所有制办学使行业企业成为办学主体之一,可以第一时间将产业升级所需要的人才知识结构信息反馈给学校,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材的开发和实习实训指导,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同步,从而解决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岗位需求匹配度不强的实际问题。

第三,有利于发挥资源集聚效应,解决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办学资源不足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发展经费不足、师资结构不理想、实训设施更新滞后等诸多实际问题,学校可针对自身的需求,寻找具备相应资源的企业合作,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从而在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基础上带动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协同创新、社会培训等诸多方面的改革,盘活多方资源,破解学校发展难题。

第四,有利于探索高等教育领域内所有权与经营权整合运行的模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有利于现代产权制度与现代学校制度结合,有利于学校法人治理组织的革新。可以有效解决公办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相对僵化等问题,通过组织重组和管理流程再造,推动法人治理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方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管理效能。

第五,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标准的全球化。混合所有制办学为高职院校与海外高校、海外知名企业间的深入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有利于高职院校引入海外优质教学资源,以国际化职业标准为依托,以国际认可的职业证书为补充,开展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应用能力的职业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把经济领域的所有制结构调整模式运用到了教育领域,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对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破除阻碍高职院校发展的传统体制机制,解决校企合作缺乏资本纽带和机制保障,以及缓解资本、人才和管理的引进等问题,探索富有活力的办学模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