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控制行业价格变动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与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吸引的外资数量不断增加,2012年,UNCTAD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中国继2003年之后再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投资目的地。201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再创新高,达到1175.86亿美元,比2012年上涨了5.25%,其中外资企业总计56808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6.53%,工业总产值达到5765.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4.76%。实践表明,外资进入对于弥补国内投资不足、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长达30多年的鼓励引资,加上长期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致使外资对我国某些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及控制程度急速上升。

早在2006年,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在中国已实行开放的28个主要行业中,其中21个行业的多数资产控制权都已被外资拥有,例如:在家电行业中的18家国家级定点企业已有11家与外商合资;玻璃行业中最大的五家企业都是合资企业;医药行业有20%的资产由外资占有。国家工商总局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其中在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汽车制造、高速列车机车、快递、手机八个行业,外资已占据绝对控制地位,在轻工、医药、化工、机械、快递、电子等行业,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已占据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北京交通大学产业安全研究中心2009年底发布的《2009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称,2000年后,外资对中国第二产业即工业制造业的市场控制程度稳步上升,平均控制率已接近三分之一,超过一般行业市场控制度的警戒线(30%)标准。从中国工业行业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变化状况来看,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由1999年的25.72%增长到2004年的32.73%,达到顶峰,2004年后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到2013年下降到23.46%,但仍有部分工业行业的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汽车制造业,2013年上述两个行业的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71.918%与46.346%,另有六个工业行业的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也超过了一般行业市场控制的警戒线(30%),超过警戒线的行业占工业行业总数的近1/4(见表1-1)。

表1-1 我国主要年份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情况

续表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利用外资必定要以出让本国权益或未来利益作为代价。随着外资规模的日益扩大,外资引进的收益逐渐递减,与此同时风险却在不断增加(隆国强,2007)。国内外学术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外资进入可能会对东道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对某些行业形成了垄断和控制,会导致行业产量减少,价格上升,并降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石俊华,2009;李全根,2009;郭天宝和梁秉茹,2011)。很多学者也将我国部分行业的价格上涨归因于外资对该行业的控制,如商业地产(崔晶莉,2009)、食用油(李全根,2009)、汽车行业(李晓钟等,2014)、生产性服务业(索寒雪,2014)等。另有部分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外资企业占有行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外资垄断,也不会提高行业的整体价格。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同一行业内的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因此,不能通过简单地叠加将所有外资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来进行判断;第二,市场集中是垄断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市场份额的集中不能直接等同于垄断,判断垄断的标准主要是看这个企业是否利用其优势地位限制竞争。此外,他们通过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虽然有少数行业的确存在某一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情况,但还没有一个在其所在的行业内形成垄断。而目前真正的行业垄断还较多出自于国有企业,因此,提出绝大多数行业应该继续加大开放步伐,允许并鼓励外资、民营企业进入,这样对中国的产业安全最有利,也会有效抑制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的状况(王志乐,2010;张雪慧和林平,2014)。

基于上述现实背景,我们自然会提出如下问题:第一,外资进入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究竟产生何种影响[1]?其影响机理又是如何?第二,控制结构发生变化时会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产生何种影响?第三,外资控制行业与内资控制行业的价格变动有何差异?第四,外资控制行业以及内资控制行业价格变动会对国内物价总水平变动产生何种影响?毫无疑问,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对于解读外资控制的行业价格变动效应、为中国因地制宜地设计相关的外资与反垄断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