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与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吸引的外资数量不断增加,2012年,UNCTAD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中国继2003年之后再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投资目的地。然而,由于长达30多年的鼓励引资,加上长期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致使外资对我国某些工业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及控制程度急速上升。很多学者也将部分工业行业价格的上涨归因于外资对该行业的控制,也有部分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外资进入不仅没有形成行业垄断,相反还促进了市场竞争,而国有企业产生的行业垄断才是造成行业价格上涨进而促进国内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那么,外资进入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其影响机理又是如何?控制结构发生变化时会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产生何种影响?外资控制行业与内资控制行业的价格变动有何差异?外资控制行业与内资控制行业价格变动会对国内物价总水平变动产生何种影响?毫无疑问,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对于正确把握外资控制的行业价格变动效应、为中国因地制宜地设计相关的外资与反垄断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书首先从外资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的影响机理与效应,在此基础上,从行业异质角度对控制结构变化与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比较了外资控制行业与内资控制行业价格变动的差异,最后分析了外资控制行业与内资控制行业价格变动对国内物价总水平变动的影响。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构建了外资进入对工业行业价格变动影响机理及效应的理论框架。本书以Melitz和Ottaviano(2008)模型为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包含外资企业进入的两国一般均衡模型,进而分析了外资进入通过劳动生产率与垄断势力对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的影响机理及效应,并利用中国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对其影响机理及影响效应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自1999年以来,外资进入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削弱了中国某些工业行业的垄断势力,从整体上降低了中国工业行业的价格和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分行业来看,外资进入对中国不同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的影响效应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发现不仅弥补了现有研究中较少考虑外资进入对价格变动影响机理的缺陷,还为外资进入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工业行业的经验证据。
(2)从行业异质角度分析了控制结构变化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的影响效应。本书将各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率及垄断势力差距作为行业异质的衡量指标,并通过扩展于津平和梁琦(2005)关于最优外资规模的数理模型,分析了行业异质、控制结构变化与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的关系。研究发现,控制结构变化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有显著影响,其中外资控制力上升抑制中国工业行业价格上涨,而内资控制力上升促进中国工业行业价格上涨,并且相比私营控制力,国有控制力上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率及垄断势力差距变化会使控制结构变化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的影响效应产生显著变化。上述发现为中国工业行业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提供了另一种考察思路及经验证据。
(3)借助行业控制力的概念对行业控制、外资控制行业以及内资控制行业等概念进行界定,并采用该界定标准将中国的工业行业划分为外资控制行业与内资控制行业,在此基础上对两者的价格变动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外资控制行业的年均价格上涨率比内资控制行业低2.2%;将内资控制行业划分为国有控制行业和私营控制行业,外资控制行业的年均价格上涨率比国有控制行业、私营控制行业分别低2.4%、1.9%。这些发现弥补了国内外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中较少考虑控制主体的缺陷,从而为中国价格变动的理论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4)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的分类,利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模拟了外资控制行业与内资控制行业价格变动对国内物价总水平变动的影响作用。另外,通过构造外资控制行业价格指数与内资控制行业价格指数,利用递归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外资控制行业与内资控制行业价格变动对国内物价总水平变动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内资控制行业,外资控制行业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影响更明显,而且影响速度也更快。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物价总水平变动的原因,同时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反垄断政策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