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长短元音的声学分析
2.1 德宏傣语的长短元音
德宏傣语中单元音/a/不分长短,a带韵尾时分长短,长a记作“/aa/”,短a记作“/a/”。德宏傣语长短元音对立仅存在于“a+韵尾”的组合,具体可分为三类八种:(1)a+元音韵尾:/ai/和/aai/、/au/和/aau/;(2)a+鼻音韵尾:/am/和/aam/、/an/和/aan/、/a?/和/aa?/;(3)a+塞音韵尾:/ap/和/aap/、/at/和/aat/、/ak/和/aak/。
2.2 实验材料
本文选取德傣三类长短元音组合中各一组常用词作为实验用词,为方便制作过渡样本(改变各部分时长的同时不改变基频曲线),尽量选择平调音节,分别为(1)/ai33/(咳嗽)—
/a:i33/(气体);(2)
/am33/(隐藏)—
/a:m33/(三女儿);(3)
/kap5/(形容鞋帽紧)—
/ka:p5/(叮咬)。录制实验词时,将其放入负载句“我读一遍——”中,由四位发音人(2男2女)自然讲出,每个词读三遍。
2.3 声学分析
2.3.1 时长分析
对长短元音材料进行标注,其中过渡段的时长平均到韵腹和韵尾,计算出三组材料总时长及/aa/和/a/在音节中的占比值,方差检验结果表明:
(1)a+元音韵尾组:/ai/和/aai/,长短元音音节总时长无显著差异,F=0.046<F(0.05),均值分别为392.1,395.0毫秒;a在音节中占比值有极显著差异,短元音占比均值约40%,长元音占比均值约60%,F=695.335>F(0.05),P<0.01。
(2)a+鼻音韵尾组:/am/和/aam/,长短元音音节总时长无显著差异,F=0.050<F(0.05),均值分别为300.3,299.3毫秒;a在音节中占比值有极显著差异,短元音占比均值约33%,长元音占比均值约67%,F=12552.258>F(0.05),P<0.01。
(3)a+塞音韵尾组:/kap/和/kaap/,长短元音音节总时长和a在音节中占比值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短元音音节总时长均值180毫秒,长元音音节总时长均值240毫秒,较之短元音音节增长了33%,F=1186.502>F(0.05),P<0.01;a在短元音占比均值约37%,长元音占比均值约54%,F=9033.138>F(0.05),P<0.01。
2.3.2 共振峰分析
用Praat提取/a/稳定段共振峰平均值,作出声学元音图如图1所示,其中纵轴为第一共振峰F1(Hz),横轴为第二共振峰F2(Hz),比较三组差异情况,可以发现:
图1 三组长短元音中a的声学元音图
(1)组:总体差异最大,经方差检验,F1,F2均有极显著差异,F=1013.694>F(0.05),P<0.01;F=1629.451>F(0.05),P<0.01;F3无显著差异,F=0.007<F(0.05)。
(2)组、(3)组:经方差检验,仅有F1有极显著差异,F=147.798>F(0.05),P<0.01;F=70.511>F(0.05),P<0.01;F2,F3均无显著差异。
2.3.3 基频分析
三组长短元音中舒声调为33调,促声调为5调,图2是长短舒、促声调基频均值的归一化曲线,纵轴为基频值(Hz),横轴为10个基频点数,实线为短元音,虚线为长元音。
图2 长短舒声调33、促声调5的基频均值
可以发现,舒、促调的三频值均是短元音稍高于长元音,三者均值相差到3Hz,可以认为没有显著差异。综上可知,时长上,(1)、(2)组长短元音的区分在于音节占比不同,组内总音节时长无显著差异,(3)组中长元音音节时长明显长于短元音音节,长元音在音节占比也显著长于短元音;共振峰上,(1)组长短元音F1、F2均有显著差异,(2)、(3)组长短元音只有F1有显著差异,短元音F1均高于长元音;音高上,各组长短元音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