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的发展战略
2014年4月11日,时任老挝总理通邢·塔马冯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晤。会晤期间,中国方面强调,中老两国需要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实现两国发展的目标,重点要加强战略性产业的合作,包括能源与资源开发、绿色旅游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老挝方面则高度赞扬并承诺将积极参与中国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5]
“一带一路”倡议契合老挝的区域发展、全球一体化以及互联互通战略。老挝的发展战略旨在通过改善和发展轨道基础设施、航空连接邻国以及区域内乃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改善服务和交通系统、物流,使其更便利、更安全、更现代化。[6]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与老挝的“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相呼应。作为一个“陆锁国”,基础设施不发达制约了老挝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老挝制定了“陆联国”战略,与区域及次区域基础设施发展同步推行,把握机遇,利用在湄公河次区域的中心区位条件,促进急需的贸易和投资。
实际上,“陆联国”战略概念早在1986年就已出现,当时老挝政府首次推出“新经济体制”(New Economic Mechanism,简称NEM),[7]其中的“国家发展与消除贫困战略”包含了“陆联国”概念。之后1992年,老挝在加入亚洲开发银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时明确了这一概念。从那以后,老挝政府官员在与外国政府高层以及国际社会代表的会晤中,经常强调老挝不再是一个内陆闭锁的国家,而是一个陆路联通的国家,特别是在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框架下,包括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柬老越发展三角区、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经济合作战略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
然而因为预算不足,这一战略在当时很难实现,并且还面临风险,使得老挝仅变成过境转运站,而非生产基地。然而,邻国因为有多种多样的产品进行交换出口,比老挝有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