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的思想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历史维度中的张栻

张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中国思想史中一颗耀眼的彗星,是不能不被注意的一个重要人物。元朝脱脱主持编撰的《宋史》中,张栻的生平被列入《道学传》;众所周知,在《宋史》中,《道学传》的地位要高于《儒林传》。在《宋元学案》中,黄宗羲专门开列《南轩学案》,叙述张栻的生平和思想,开篇便云:“南轩似明道,晦翁似伊川;向使南轩得永其年,所造更不知如何也。”[1]黄宗羲此语既说明了张栻与朱熹两人思想的区别,又表明了张栻思想的价值。同时代学者陈亮(1143—1194)誉称张栻为“一世学者宗师”[2],很好地说明了张栻在当时的影响。尤其是他主教岳麓书院期间,天下学者闻风而动,皆以不得卒业湖湘为恨,遂使岳麓书院一时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他提出的“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学贵于行的实践品格对湖湘历史和中国历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宋代政坛中,张栻高瞻远瞩,慧眼卓识,忠言劝谏,颇受皇帝赏识,宋孝宗曾与之定“君臣之契”[3];居官为任,体恤民隐,深受百姓爱戴,为教化西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张栻在当时是一位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有口皆碑的重要人物,以至于在他辞世时,皇帝“深为嗟悼”,士大夫“出涕相吊”,百姓挽车哀悼,哭声数十里不绝。

宋代是儒学的大发展时期,也是道德伦理的重建时期,北宋有周敦颐、二程、张载等学者相继崛起称雄;南宋有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陈亮等群儒并立辉映。尤其是南宋,理学的发展巍然壮观,周密(1232—1298)称:“伊洛之学行于世,至乾道、淳熙间盛矣。其能发明先贤旨意,遡流徂源,论著讲解卓然自为一家者,惟广汉张氏敬夫、东莱吕氏伯恭、新安朱氏元晦而已……盖孔孟之道,至伊洛而始得其传,而伊洛之学,至诸公而始无余蕴。必若是,然后可以言道学也已。”[4]引文中提到的广汉张氏敬夫、东莱吕氏伯恭、新安朱氏元晦即张栻、吕祖谦和朱熹,时人称其为“东南三贤”。“三贤”既能发明先贤旨意,又各成一家之言,他们将伊洛之学的精神昭然天下。杜杲(1173—1248)曾说:“中兴以来,文公朱先生以身任道,开明人心,南轩先生张氏,文公所敬。二先生相与发明,以续周、程之学,于是道学之升,如日之升,如江汉之沛。”[5]“二先生”即朱熹和张栻,他们不仅自己潜研理学,参理悟道,而且互相切磋,反复辩论,从而形成了各自的学说特色和思想体系,进而丰富并拓展了宏大精深的理学思想,对南宋理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熹自认为是从张栻而识“乾坤”[6]的,在南宋学术派别林立、交相辉映的情况下,他唯独佩服和欣赏张栻,“东莱则言其杂,象山则言其禅,惟于南轩,为所佩服”[7]。朱熹嘉许张栻是“醇儒”,是众多儒者中唯一一位与自己“同道”之人,其“学之所就既足以名于一世”[8]。朱熹在当时学术界的地位比较高——“举天下无不在下风”[9],某种意义上,他对诸儒之评判具有“定位”的性质,正如美国学者田浩所言:“朱熹对其同时代儒家的品评影响了宋代以后直至20世纪的学者。”[10]黄震(1213—1280)说:“乾、淳诸儒议论与晦翁相表里者,先生(张栻)一人而已。晦翁之言,精到开拓,足集诸儒之大成;先生之文,和平含蓄,庶几程氏之遗风。晦翁精究圣贤之传,排辟异说,所力任者在万世之道统;先生将命君父之间,誓诛仇敌,所力任者在万世之纲常。元气胥会,二儒并出,其更相切磨,友谊卓然,又足使千载兴起。呜呼!此其所以为乾、淳之盛欤!”[11]黄东发不仅道出了二人的学术特色及其历史功绩,而且明确指出张栻乃南宋诸儒中唯一一位与朱熹议论相表里之人。

张栻的思想对朱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熹自己坦言:“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得衡山胡氏学,则往从而问焉。钦夫告余以所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一日,喟然叹曰:人自婴儿以至老死,虽语默动静之不同,然其大体莫非已发,特其未发者为未尝发尔。”[12]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未与张栻交流前,“若穷人之无归”,茫然不知所终。在认识张栻后,经过向其请益与其交流,有所省悟,这一年为乾道二年(1166)丙戌年,故称“丙戌之悟”。之后,乾道三年(1167),朱熹亲自赴长沙拜晤张栻,“面究”请学。这次会讲,二人深入地交流和探讨了理学中的诸多问题,并就其中有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归后,朱子曾屡屡提及此次“面究”之体会:“熹此月八日抵长沙,今半月矣。荷敬夫爱予甚笃,相与讲明其所未闻,日有问学之益,至幸至幸。钦夫学问愈高,所见卓然,议论出人意表。近读其语说,不觉胸中洒然,诚可叹服。”[13]经过一段时间的吸收和省查,乾道五年(1169)己丑年,朱熹又悟前学为“非”,史称“己丑之悟”。朱熹思想的发展历程由“若穷人之无归”,到欣赏张栻的湖湘学,再到质疑张栻的湖湘学,其成长的脉络清晰可见。这个过程表面上看是朱熹对张栻思想之态度变化,实际上隐含着朱熹思想之曲折成长历程。朱熹思想的发展、成熟乃至其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与和张栻的交流、切磋分不开。某种意义上,没有张栻,便不会有朱熹,便不会有朱熹理学的集大成;正是因为张栻,朱熹逐渐成长起来,并最终成长为“足以名于一世”的理学大家。

毋庸置疑,张栻是南宋乾道、淳熙年间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无论是在当时的文献史料中,还是在后世的历史资料中,无论是在宋代的社会政坛中,还是在天下百姓的心目中,张栻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以至于在各种相关史料中,我们随手都可以触及。换言之,无论是在学术领域里,还是在政治生活中,张栻都是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人物,是对理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而又独特贡献的思想家,其影响绝不在朱熹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