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祛魅、乡土怀旧与诗性建构:新世纪西部长篇小说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西部小说:世纪之交的文学转型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有一个著名理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他认为“艺术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1]。中国的西部,经济长期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发展的整体格局中,西部长篇小说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存在。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西部长篇小说的历史演进与艺术创获,一方面,积极呼应并参与到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的主潮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对西部本土的文学想象中,西部逐渐找到属于自我独特的话语方式,构建起与现实西部、文化西部互相投射的文学世界,在不断构建自身的同时,也为中国当代小说带来迥然于中东部的雄浑苍凉的美学风格,以及海纳百川、淳厚深广的西部精神。因此,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末的西部长篇小说的历史变迁并归纳总结其文学特征,是我们全面理解新世纪西部长篇小说不可逾越的必要环节。

在新世纪长篇小说的整体发展格局中,西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社会整体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全球化、市场化以强劲的势头冲击着西部的城市和乡村,西部社会的文化语境由此具有了更为复杂的形态。在这一背景下,西部长篇小说也实现着自身的转型。探究转型产生的内外成因,剖析转型期西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特征及价值取向,成为世纪之交中国西部长篇小说转型研究极为紧迫而重要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