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
城乡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1]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湖北城乡一体化发展始终是在全国城乡关系不断演变的大背景下不断向前推进的。为准确把握、客观总结湖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改革成效、实践创新和经验教训,十分有必要对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进行系统梳理。
纵观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充满了曲折和复杂,历史背景极为深厚,与特殊历史时期西方国家在华的侵略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际环境和国家的既定政策、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等有着十分重要而密切的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封建社会时期,城市主要以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两种形态存在,城与乡各有不同,但彼此互相依存、互相协调,是一体化的整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城乡关系主要表现为城市对农村的剥削与掠夺,广大农村日益凋敝衰落,城乡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之势。城乡关系的实质是城乡对抗。毛泽东指出,“经济上城市和乡村的矛盾……在中国的国民党统治区域里面(那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买办大资产阶级所统治的城市极野蛮地掠夺乡村),那是极其对抗的矛盾”。[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从此揭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也标志着我国“城乡对立”“城市剥削乡村”关系的结束,城乡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历史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城乡关系严重扭曲、畸形,突出体现为城乡对立和城乡发展脱节。因此,消灭城乡对立,建立城乡融合的新型关系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工农并举”的城乡兼顾的思想,党和国家的城乡关系政策先后围绕“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一化三改造’”[3]而展开[4]。特别是1949—1952年,随着土地制度改革任务的基本完成、恢复发展农业的方针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乡村基层政权的建立,城乡之间的交流渐次频繁,各种生产要素开始自由流通,城乡经济联系不断加强,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城乡关系也由此前的“对立”状态相对转变为“相互依存”状态。
然而,从1953年起,“一五”计划实施以后,我国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阶段。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党和国家的城乡关系政策逐渐转向“以农助工、以乡养城”,从而城乡经济社会形成了两套完全不同的运行系统。具体体现为,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实行了“快速、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通过实行统购派购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利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了大量的资金;通过一系列的二元制度安排,在户籍管理、粮油供应、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人为地将城乡分割并区别对待。因此,这一时期,城乡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均表现为城乡对立。[6]
应该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被一堵看不见的墙硬生生地割裂成了城市和农村两大社区。正是在以上这些人为设置的制度下,我国进入了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体制高度固化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的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权利和发展机会不能平等等方面[7],“封闭、割裂、对立”便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城乡关系的生动映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废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由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进程的逐步加快,计划经济时代高度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体制在市场力量的巨大冲击下逐步松动,原本“封闭、割裂、对立”的城乡关系也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城乡关系的改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对于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作出不同的阶段划分,有划分为两个阶段的,也有划分为三个阶段的。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大多限于对1978年到2012年,即限于改革开放之初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这一时间段的研究。在具体阶段的划分上,有的是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节点来划分的,有的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来划分的。尽管划分的标准和分析的视角不同,但都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发展现实。
本章以国家大政方针和相关政策的调整为重要划分依据,重点对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系统梳理。我国城乡关系40年的演变史由城乡关系松动缓和期(1978—1985)、城乡关系再度失衡期(1985—2002)、城乡关系统筹发展期(2002—2012)和城乡关系融合发展期(2012—2018)四个阶段组成。每一个阶段,城乡关系的特征都十分鲜明,深刻反映了当时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国家政策的基本导向,同时也为本书后面各章节展开对湖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提供重要背景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