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太宗南征与后晋的灭亡

一 太宗之立与东丹王让位奔唐

太宗耶律德光(902—947),是辽太祖的次子,辽朝开国后的第二个皇帝。他骁勇善战,太祖任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是手握重兵的实权派。耶律德光曾南攻中原,西取吐浑、党项、阻卜,攻取山西诸镇,跨越流沙,夺取西部边疆各部,东平渤海。《辽史》说他“东西万里,所向皆有功”。

太祖耶律阿保机死于征伐渤海国回师的途中,其皇位的继承者,本应由皇太子耶律倍来继承,但其母述律太后偏爱二子耶律德光,德光手握兵权,又得到太后的支持。述律太后首先对支持皇太子耶律倍继承皇位的大臣进行清理,为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扫清障碍。当时的南院夷离堇耶律迭里说:“帝位,应当先嫡长子;今东丹王在朝,当立。”耶律迭里因此被指为东丹王党羽,下狱。郎君耶律匹鲁等人,因为支持耶律倍,都被指为耶律倍党羽而被杀。其他大臣只能缄默不语,耶律倍只好让位。之后,耶律倍弃家出走,投奔后唐。耶律德光继承皇位,做了皇帝,是为太宗。

太宗耶律德光时期,是契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获得空前发展的时期。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奖励生产,教民播种纺织,设置典章制度,治理民政。辽朝的疆域在这一时期经过迅速的扩张后,基本稳定下来。国家规模更加扩大、管理更加制度化。契丹正式改称为大辽,与北宋王朝(960—1127)南北对峙,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南北朝并立的局面。

二 太宗援晋与占领燕云十六州

太宗耶律德光即位时,正值五代十国时期(907—960)。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这十个割据政权。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

太宗耶律德光当政时期,先后发动了几次大规模入侵中原的战争。太宗天显九年(934),后唐潞王李从珂废黜后唐的第三位皇帝李从厚,自立为帝。此前后唐的皇帝明宗李嗣源,是个出身贫苦、缺少文化的“蕃人”。他没有培养出有能力的继位者和一批有才德的臣下。明宗在幽州有亲家赵德钧(德钧儿子赵延寿是明宗的女婿),在河东(今山西省)有女婿石敬瑭,自己手上还有避难的东丹王耶律倍。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内部发生了政变。在他死后,他的几个女婿,掌握兵权的石敬瑭、赵延寿、杜重威,先后一个个向契丹投降,与后唐为敌。继位的儿子、年轻的李从厚(闵帝),很快就被养父李从珂(末帝)杀掉。赵德钧、石敬瑭当然不会同意李从珂为帝。但是石敬瑭和赵德钧之间也有矛盾。李从珂是个粗鲁的、不会驾驭臣下的人,即位不久,就把石敬瑭从太原调到邢州(今山东东平)去,石敬瑭不肯,于是他发兵讨伐石敬瑭,并且杀掉石敬瑭在洛阳的子弟四十口。

石敬瑭起兵反唐,并向契丹求救。与此同时,赵德钧也派人到契丹勾结。赵德钧的代价是灭掉李从珂,赵德钧做皇帝,和契丹结为兄弟之国。而石敬瑭特派桑维翰入契丹,请求援兵,他出的代价是:灭掉李从珂,由石敬瑭做皇帝,和契丹结为父子之国,割让燕云十六州,每年贡帛三十万匹。[1]辽太宗同意了石敬瑭的要求。

辽天显十一年(936),太宗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直入太原,打败了后唐大将张敬达的军队。李从珂举族自焚而死,后唐灭亡。太宗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虽然当上了契丹扶植下的后晋儿皇帝,但势如累卵,随时都有倒台的危险。石敬瑭深知这一点,因此对辽朝百依百顺,毕恭毕敬,采取各种手段讨好辽朝,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为当时的人及后人所不齿。他的政权终究未能长久。

后晋派赵营来辽,并将幽、蓟十六州和地图献给契丹;又派使者向辽进贡岁币,后晋遂成为辽朝卵翼下的傀儡政权。

三 太宗南征与后晋灭亡

晋帝石敬瑭死,他的儿子石重贵即皇帝位。后晋派使者向辽告哀。太宗派人去晋吊祭。后晋派金吾卫大将军梁言、判四方馆事朱崇节来辽致谢。晋帝信中对太宗称孙不称臣,太宗命客省使乔荣去后晋追问此事。太宗开始有了南伐后晋的想法。

会同六年(943)冬十月,辽太宗命令赵延寿、赵延昭、安端、解里等人率兵分道由沧(今河北沧县东南)、恒(今河北正定)、易(今河北易县)、定(今河北定县)等州进军伐晋。

会同七年春正月,赵延寿、赵延昭率五万骑兵到达任丘(今河北任丘市)。安端进入雁门关,包围忻州(今山西忻县)、代州(今山西代县)。己卯日,赵延寿包围贝州(今河北南宫东南)。辽太宗到达元城(今河北大名),派兵进攻黎阳(今河南浚县西)。后晋将领张彦泽率兵前来抵抗。后晋派使者来求和。辽军把晋将包围在戚城(今河南淮阳北),晋帝亲率军队前来援救,辽军撤退。太宗于是命令赵延寿、赵延昭率数万骑兵攻击后晋援军高行周军的右翼。太宗亲率精兵进攻高行周军的左翼。晋军奔溃而逃,辽军纵兵追杀,于是大败晋军。

会同八年(945)春正月,辽分兵攻取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年县广府镇)、磁州(今河北磁县),烧杀抢掠殆尽,进入邺都(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境内。八月,太宗亲自率军伐晋。[2]

辽军进而包围镇州。后晋将领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率领所属二十万人向辽军投降。辽太宗在数万骑兵的簇拥下,立马在山丘之上,接受投降。太宗封杜重威为守太傅、邺都留守,封李守贞为天平军节度使,其余晋将各维持原来的职务。太宗把投降晋兵的一半分给杜重威,另一半分给赵延寿。太宗又命令御史大夫解里、监军傅桂和张彦泽拿着诏书进入汴京,宣谕晋帝的母亲李氏,表示安抚之意。太宗留骑兵千人守卫魏州,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向南前进。

之后,辽太宗到达赤冈,命令百官仍然官复原职。车驾进入汴京,到达崇元殿,接受百官的祝贺。太宗降封晋帝为崇禄大夫,又封他为负义侯。太宗封张砺为平章事,李崧为枢密使、冯道为太傅,和凝为翰林学士,其余的人都授官不等。太宗派赵莹、冯玉、李彦韬率领几百骑兵,送负义侯(即晋帝石重贵)和他的母亲李氏、太妃安氏、妻子冯氏、弟弟石重睿、儿子石延煦、石延宝等到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居住。并派宦官、宫女百余人随行。

太宗把后晋各府的官吏,侍妾和宫女、宦官、方技、百工、图画书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悬、卤簿、法物及铠仗,全部送到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二里波罗城)。辽得晋地七十六处,得民户一百零九万一百一十八户。[3]


[1] (元)脱脱等:《辽史》卷3《太宗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1页。《辽史》卷4《太宗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5页。

[2] (元)脱脱等:《辽史》卷4《太宗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5页。

[3] (元)脱脱等:《辽史》卷4《太宗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