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基金会发展迅猛,社会公众关注度极高。基金会信息是否透明,善款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有违规现象,都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基金会丑闻,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公众的信任。始发于2011年6月的“郭美美事件”,2008年四川地震救灾中被爆出万元帐篷,2011年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的万元餐费,这些连续出现的丑闻引发了高涨的公众舆论,而“郭美美事件”将红十字会信任危机推向近年来的最高峰。民政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社会捐助总量连续下滑。网络和其他媒体不断爆出基金会舞弊的丑闻,令中国的慈善事业一再面临公信危机。
2011年6月23日,广东人文学会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其官网上,主动公布一桩“家丑”:该基金会出纳王某自2008年下半年起,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构资金用途及做假账的方式,侵吞基金会善款近80万元用于个人挥霍。2011年5月,越秀区法院以职务侵占罪,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6年。
2011年9月2日,继红十字会后宋庆龄基金会也爆出丑闻:拿捐款放贷炒楼。据报道,宋庆龄基金会及多个以宋庆龄基金会名义推行的项目,亦被传媒揭发运作复杂混乱,账目不清,涉嫌以发展房地产和放贷等方式牟取暴利,中饱私囊。其中在全国筹款最多的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涉及违规的情况最严重,其宣称在郑州兴建的大型青少年活动中心,面积竟在6年间缩水到只剩1/5,其余部分变身豪宅。
2014年1月6日,周筱赟微博称李亚鹏涉嫌贪污嫣然基金会7000万元善款,指出国内其他救治唇腭裂的公益组织的人均手术成本是5000元,而嫣然基金会热衷于和专业隆胸的民营整形医院合作,人均唇腭裂手术成本高达9.9万元。周筱赟在微博中敦促民政部尽快调查李亚鹏嫣然基金涉嫌巨额利益输送问题。
2015年3月,云南“慈善妈妈”王玉琼被曾经的下属赵春雷举报造假骗政府项目敛财数千万元,赵春雷因此被当地纪委副书记威胁灭门。赵春雷获知纪委副书记涉嫌私自挪用公款购车,于是将他举报。当地纪委称,举报属实,纪委副书记已被免职。
近年来连串的丑闻加剧了公益组织的信任危机。问题共同指向基金会财务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以及内部治理的混乱。如何解决,需要下一步更深入讨论。
如何加强基金会的公开和透明?信息披露是一个重要的、无法回避的问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披露有利于基金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有助于增强社会公众对非营利基金会的信心,提高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从而有利于推动整个慈善行业的发展,改善社会福利,对推进我国社会建设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意义
提升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是社会公众的现实迫切需求,亦是促进其发展的积极动力。
慈善组织是致力于慈善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社会组织。基金会是慈善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出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这样定义基金会: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它是出于“慈善”目的设立的基金,是各个慈善组织开展社会公益事业、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经济来源,公益基金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益基金会的发展,本该促进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社会资源平衡以及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等等,但由于我国公益基金会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基金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基金会工作效率偏低、资金使用状况不明等。此时公益基金会的信息披露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公益基金会进行信息的披露,对于自身来讲,是提高透明度,吸引外来资金,保持基金会良好运营的必然条件。对于公众来说,公众需要知道这些本该用于国计民生的钱有没有用、用到哪了;而捐助者想了解一个基金会的资金使用情况、基金会本身的盈利情况以及内部机制的运行状况,适不适合他对这个基金会进行捐助。只有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解决广大群众对公益基金会的信任危机,才能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